11月5日又是调整汽柴油价格的一个窗口期,虽然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但国内关于油价调整的各种声音已出现了,调整的日期、升或降,甚至于涨跌几毛都是目前最热门的话题。
今年以来,汽柴油价格调整已形成一大怪现状,市民日常用的柴米油盐价涨几毛没人关心,汽柴油价调哪怕半分,各界早在调整前半个月就已开始研讨分析预测。
就如这次,自国际油价在短短十多天内一桶价格从约66美元,猛蹿到约80美元,各界关于油价会不会调、调多少的预测分析就开始在电视台、网站、报纸上以及贸易商之间热议,充斥着市民的眼睛和耳朵。
这景观铁定将是有中国特色的怪状。之前,我国汽柴油价定价机制不透明,啥时调、调多少完全是政府说了算,任谁都无法预测分析;往后看,政府已明确表示汽柴油定价与市场完全接轨,每天都可能变动,就如同到菜市场买萝卜,涨跌全在市场,人们恐怕也无预测分析的兴趣。
今年出现上述怪状,原因无怪乎一个,就是今年政府公布的汽柴油的定价机制。新机制使得油价调整在半透明间,老百姓如雾里看花,似乎明白但糊涂着。
所以,媒体这一社会公器就承担起了这个社会责任。在汽柴油价该降时,有着多年心理阴影的老百姓唯恐政府忘记降价,媒体就提早吆喝提醒政府要降价;该涨价时,媒体则提前提醒市民做好心理准备和加油准备,别等涨价了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