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国能源网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举办了气侯对话第五期节目,本期节目的主题是“曼谷会议的进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CDM项目管理中心主任杨宏伟表示,根据国际能源署报告,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贡献巨大。
杨宏伟表示,这次曼谷会议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此次会议是紧接着联合国峰会之后召开的,与会期间,各方代表都对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峰会上的积极表态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对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峰会上宣讲中国应对气侯变化采取的积极行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胡主席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源强度降低20%”仅此一项就可以在五年之内节约大约6.5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
在峰会上,胡主席讲到四个方面:一是,继续抓节能减排,提高能效,而且提出来了非常雄心勃勃的计划,在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05年的基础上显著的降低。二是,通过植树造林,增强(碳汇)等方面来达到减缓气侯变化的目的。三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核电等无碳能源,并提出来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到2020年无碳能源的比重占我们国家一次能源总量的15%。四是,发展绿色经济,加强气侯友好技术的研发、推广、利用等方面。
他说,在曼谷会议期间,国际能源署IEA,发表了“世界能源展望的2009”的一个摘要报告,其中讲到了中国在应对气侯变化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减少温室气体方面取得的成就。在“世界能源展望”说,中国正采取一些积极行动,如节能、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调整经济结构等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全球环境,中国还会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IEA这个报告里也讲到,中国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根据IEA研究结果,在2010年到2020年这十年中,需要增加的投资大约是5000亿美元,而到2020到2030年期间,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新增的额外投资将达到2万亿。这个代价是非常大的。
因此气侯变化谈判必须要遵循公约原则,发达国家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侯变化,而且必须要落实到资金的支持、气侯友好技术转让等具体行动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