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综合
  • 山西煤炭,可持续发展试点进行时

山西煤炭,可持续发展试点进行时

2009-10-19 13:54:08 中国煤炭报   作者: 张 翔  

  2009年10月11日,山西吕梁西山德威矿业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新公司由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与民营企业孝义德威公司下属的4个煤矿整合而成。至此,山西首例煤炭资源整合圆满完成。

  同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批复了运城、朔州、太原、长治等市的部分重组方案,尚未签订重组协议的被兼并主体不到5%。这意味着,山西煤矿整合基本进入收官之战。

  事实上,资源整合只是山西寻求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从2007年4月至今,作为全国首个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围绕煤炭管理体制、安全生产管理、煤炭企业改革、生态环境治理、转产转型发展等问题,山西进行了多方探索。

破题,从山西开始

  山西是产煤大省。从1949年到2008年,山西累计生产原煤105亿多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累计调出原煤72亿多吨,占全国省际净调出量的70%以上。

  然而,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山西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行业管理职能分散、资源回收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安全保障能力较低、后续发展能力弱……煤炭工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在山西集中体现。

  有道是“湖广熟而天下足”。有人说,研究中国煤炭离不开山西,读懂了山西煤炭就基本了解了中国煤炭。

  2005年初,为了全面、系统、彻底地解决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问题,国务院决定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

  2005年4月13日,一个重量级调研组从北京飞抵太原。调研组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环保总局、国家煤监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部门和单位。调研课题是,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2006年4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山西为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份。

  2007年4月,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正式启动。这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第一次尝试在一个区域探索完整的煤炭工业发展途径。

  试点工作给山西带来了6项任务:强化煤炭行业管理,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机制,深化煤炭企业改革,推进资源市场化管理,建立煤炭开采综合补偿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立煤炭企业转产、煤炭城市转型发展有效机制。

  同时,还有4项经济政策,即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有偿出让煤炭资源矿业权、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提取煤矿转产发展资金。

改革,在前行中深化

  两年多过去了,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到了哪一步?

  2009年5月20日至25日,由国家有关部门组成的调研组再赴山西,对试点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调研组获得的数据说明,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山西在建立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突破。

  理顺管理体制,煤炭行业管理得到了加强。2009年2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正式组建,以煤炭厅为主,安全、资源、环保等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煤炭行业宏观管理新格局形成。与此同时,全省11个市和重点产煤县均相应调整了煤炭行业管理机构和职能,建立起了职能集中、体制规范、职责明确、管理强化的煤炭管理新体制。

  完善长效机制,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2008年,山西省5大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共提取安全费用137.5亿元,吨煤平均提取安全费用44.5元。全省投入近15亿元,建成了煤炭产量监控、井下人员管理和煤矿瓦斯监测监控“三大系统”。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山西省累计对4609名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9万余名煤矿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对2.4万余名煤炭企业职工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岗前培训。2008年,山西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42,比2007年下降37%,比全国同期低0.712。

  深化企业改革,煤炭产业素质显著提升。2008年,山西国有重点和地方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产量已占到全省煤炭总产量的60%以上,煤矿单井平均规模达到年产36万吨以上。截至2008年底,省属5大国有重点煤炭企业204所重点中小学校已全部完成实质性移交。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8年,国有重点煤炭企业51.2万人参加了工伤保险,36.3万人参加了煤矿井下意外伤害保险,建成了大同、晋城、阳泉、山西焦煤4个尘肺病治疗中心,对井下一线的12.7万名职工进行了尘肺病普查。

  2009年4月以来,山西省进一步加大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到2011年,全省将形成3个年产亿吨级、4个5000万吨级以上的特大型煤炭集团。

  推进资源整合,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截至2008年底,全省煤矿由整合前的4389个减少到2598个,采区回采率由试点前的47%提高到74%。全省所有县营及以下煤矿过去已无偿取得的煤炭矿业权,全部实现了有偿使用。

  建立补偿机制,全省生态环境显著改善。2007年至2009年,山西省政府共安排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113亿多元,用于跨区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通过实施节能降耗工程,2008年,山西全年万元GDP能耗年度降幅达7.39%,降幅位居全国第一,首次实现11个重点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全部达到300天以上。

  实施战略调整,转产转型工作全面启动。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循环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实现转型发展”的思路,山西省出台了《煤炭企业转产煤炭城市转型政策试点实施方案》及煤炭、焦化等10大产业振兴规划。

  到2008年底,山西省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安排转产转型支出41.77亿元,2009年又安排25.29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40亿元,煤炭产业呈现多元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全省非煤产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省煤炭行业非煤产业销售收入达1012亿元,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其中,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实现非煤销售收入993.9亿元,同比增长38.3%,占销售收入的43.4%,晋城煤业集团和阳泉煤业集团非煤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率分别达64.52%和52.25%。

发展,任重而道远

  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仍然存在。

  开展试点工作以来,一些问题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也产生了。

  调研发现,从总体上看,山西在煤炭工业管理体制、企业改革、安全生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转产发展上都有所突破,但在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规划管理、安全管理体制、基金(资金)提取使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山西省征收的水资源补偿费、育林费等,与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基金的用途基本一致,存在事实上的重复征收。

  面对上述种种问题,山西省表示,将加快步伐,集中公关,进一步抓好以下工作:全面推进分离国有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加强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积极推进转产转型发展等。

  成绩究竟如何?2010年4月,当试点满三年时,山西将交出最后答卷。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山西煤炭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