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次危机相比,此次金融危机带给各国前所未有的双重挑战:一方面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另一方面是日益紧迫的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发展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绿色经济”被赋予了担当全球新主导产业的“新使命”。
在全球,“绿色经济”旨在通过技术上的突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最终走一条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绿色经济是人类对能源需求的大趋势。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发动新的技术革命是世界各国化解危机、摆脱困境的重要出路。“绿色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广泛重视。而以绿色为导向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低碳产业,正在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制高点。
以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契机,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激励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渐达成一种互相适应的良性发展状态,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共识。
在美国,发展新能源和低碳经济是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奥巴马上任伊始就在“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中,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投资的重点,特别是高效电池、电网改造、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等,意图通过新经济增长点来振兴美国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欧盟也宣布2013年前出资1050亿欧元支持“绿色经济”。欧盟所投入的这笔巨额款项全部用于环保项目以及与其相关的就业项目,其中540亿欧元将用于帮助欧盟成员国落实和执行欧盟的环保法规、280亿欧元将用于改善水质和提高对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水平。
我国政府也明确提出,下一阶段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这将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必将对企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可见,绿色经济的低碳时代已经来临,低碳行业正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
来自汇丰(HSBC)的研究显示,尽管全球出现经济衰退,但低碳行业2008年的收入仍大幅增长了75%。低碳产品和服务行业创造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航天业和国防业收入的总和。
按目前的增长趋势来预测,有关专家认为到2020年,低碳行业的年收入将超过2万亿美元;到2050年时,低碳商品和服务行业的年营业额将达5000亿美元。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正在转向绿色低碳时代。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能耗降低了3.7%,2008年降低了4.2%,2009年第一季度同比降低2.9%。尤其是2009年第一季度,尽管GDP增长超过了6%,但电力消耗却只增长了3%,这无疑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承诺:到2010年确定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0%的目标。
发展绿色经济、通过减排实现低碳目标,不仅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的需要,还是缓解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上面临的国际压力的需要。
低碳时代已经来临,正如2009财富CEO峰会的“绿色经济”论坛上与会者的建议所言:“政策、观念、技术一个都不能少。”我们面临的最大机遇是政府重视、民间支持、国际互动。在一系列的政府刺激计划中,有1/3都投入绿色项目,预计未来每年可高达1万亿美元。而面临最大的挑战则是技术还不成熟,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的转让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封锁和技术垄断;国内产业准备还不充分,企业盈利模式还未完全形成。
正因如此,我国大企业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要有战略眼光,顺应世界潮流,努力打造绿色产品生产链,从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方面着手,抓好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和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大企业尤其是央企要在产业布局、发展转型、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管理文化工作上早做安排,大力开发应用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加大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规定的执行力度,努力打造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
当然,发展低碳经济应该变成我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共同追求,通过产业选择、技术转换、生产和生活方式调整,过渡到一个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内需支撑型、发展可持续的新经济模式。毋庸置疑,中国将是下一个“绿色经济”的主力军,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之一。因此抢占新能源发展的制高点,才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原动力。
在未来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完全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并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有利于人类长远利益和发展的新型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