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4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三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22726亿美元,同比增长19.26%。其中第三季度,新增外汇储备1410亿美元,延续了二季度的高增态势。
专家普遍认为这一季度的外汇储备增量属意料之中,我国对外贸易情况的好转,资本项目的不断放开,以及非美货币升值折算成美元的账面收益等都是促使外汇储备增加的因素。
经贸状况好转推高外汇储备
贸易项下的资金流入一直是我国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表明,我国三季度各月出口额均超千亿美元。受益于外部订单增加,三季度出口型企业开工率上升,被看作是先行指标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持续位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新订单、采购量、从业人员等各项指数走强。
此前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贸易出口值为1159.3亿美元,出口值降幅比上月收窄8.2个百分点,外贸企稳的迹象更为明显。
社科院金融所博士胡志浩介绍说,在贸易项下资金流入增加的同时,投资领域资本流出减少是导致外储增加的另一个原因。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陈炳才也表示,由于存在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企业结汇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增强,外汇储备也相应增加。
外汇存贷数据印证了专家的观点,9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343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4%,而同期外汇各项存款余额2032亿美元,同比增长7.83%,其中,9月份外汇各项存款下降32亿美元。
非美货币升值致账面换算价值增加
专家认为,我国三季度外汇储备值的增加还与美元持续弱势关系密切。
陈炳才解释说:“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是用美元计值表示的,其中非美货币和其他资产在统计时需要按照平均汇率或者期末汇率进行折算,在美元持续贬值的影响下,这些资产的账面价值就增加了,进而外汇储备总值增加。”
胡志浩认为,近来由于要规避美元贬值带来的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外汇储备的结构日趋多元化,这种情况下,折算成美元计值后储备增加的账面数量不容低估。
此外,专家认为,美元的持续走软还带来企业倾向于尽早收汇、结汇,推迟换汇、付汇,以取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带来的收益。
此前,国家外汇局发布2009年上半年我国外债余额显示,我国外债余额为3605.8亿美元,比一季度末上升了238.6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和贸易信贷均有较大幅度增加。
陈炳才介绍说,短期外债中企业应付未付的债务、企业间的短期融资都有可能表现为资本项下储备的增加,反映为外汇储备余额短期内的增长。
资本项目的扩大开放吸引外资流入
对资本市场的有序开放,也被专家认为是外汇数据变动的重要因素。
近来,国家外汇局出台了一系列新规,鼓励中长期外资投资我国资本市场,将单家QFII机构的额度上限由8亿美元提高到10亿美元,允许QFII机构开立不同性质和类型的资金账户,并在账户开立、锁定期管理、资金汇兑、申购赎回等环节给予了便利。
陈炳才介绍说,由于QFII制度要求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将汇入的外汇资金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专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因此这部分资金也推高了外汇储备。
国家外汇管理局此前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09年8月末,已批准76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共计153.20亿美元投资我国资本市场,QFII机构累计实际汇入资金138.46亿美元。
专家认为虽然通过QFII进入我国的外汇资金总量还非常有限,但国家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这一意图的昭示作用鼓励符合要求的境外资金进入。
不过胡志浩认为,短期内,对外资吸引力较大的楼市和股市面临着不确定性。相对而言,周边一些资本市场的价格更具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09年8月末,我国已有56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向境外净汇出资金287.11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拓宽了境内机构和个人境外投资的渠道,与QFII制度配合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长期来看,将会改变目前我国海外金融资产中官方储备占主体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