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温州平阳水头镇的钱冰陵,虽然是80后的小伙子,但是从事煤炭投资已经有些年头。前些年,他随父亲来到山西,以7000万元从人家手里转让了一个煤矿。经营了2年后,他们的煤矿以6亿元的价格转让了出去。
钱冰陵很庆幸,他们投资的煤矿赶在这次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之前脱手了。如今,钱终日在全国各地考察,希望能找到下一个值得投资的矿。他向《浙商》记者透露,水头镇找矿的人有个圈子,大家通常一起行动,四处找矿。
“做了房地产的,不愿意再做制造业。做了矿产的,连房地产也不愿意做了。”一位在山西投资煤矿的煤老板向《浙商》记者透露,自从投资矿产资源之后,就像上瘾了一样,只想再找矿产投资。
正是这么一群人,或是单打独斗,或是合伙行动。但与动辄几百亿元规模的大型煤炭国有企业相比,他们无非是散兵游勇。在“巨无霸”面前,他们显得不堪一击。
山西省煤炭工业协会秘书长李承义说,煤炭资源整合,就是要使结构布局合理、基础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广阔的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使生产布局不合理、经营惨淡、丧失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退出市场。
煤炭资源整合,是煤炭产业领域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的大势所趋。山西省在“八五”时期,矿井最多时达一万余座,堪称星罗棋布。但直至上世纪末,煤矿生产方式仍比较落后,除国有大矿等少数矿井外,大部分矿井为炮采落煤,有的仍沿袭手工采掘,平均单井年生产规模只有3万吨左右。
而今,山西煤矿整体产业水平得到了大力提升,到2008年全省各类矿井单井规模已由2002年的7.4万吨/年,提高到30万吨/年以上;国有重点和地方骨干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平均已达99.84%。
虽然目前浙商在山西投资的煤矿企业基本上六证齐全,但是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单井生产能力均达不到山西省本次整顿的要求。由于煤炭资源整合,民营资本已经很难找到山西煤矿投资的大门了。不过,不少浙商仍然矢志不渝,转战其他地区,谋求下一座“金矿”。
“那些因为山西煤矿难搞站不住脚,而去内蒙古、新疆、青海、贵州等地方开矿,以为这样就能够逃脱被兼并重组的想法,我认为是愚蠢的。转型升级是时间问题,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全国试点,以后在全国一推广,他们可能就全完了,小打小闹逃到哪里都逃不过。”山西省浙江企业联合会秘书长魏昂告诉《浙商》记者。
魏昂忠告浙商,投资矿产要考虑到国家大政方针,否则花几年时间建好矿,到头来可能血本无归。“中小煤矿存在很多弊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开采效率低下、无法参与国际竞争。资源有限,国家对掠夺性开采不会放任自流。”
其实,不仅是小煤矿遭到淘汰,小造纸、小冶金、小发电、小水泥……众多行业都将实施以大公司、大集团为标志的战略重组。山西省浙江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俞建平告诉《浙商》记者,如果有合适的项目,愿意入股合作组建“航空母舰”,向多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做大型项目。
浙商不如趁早积极顺应国家产业形势,整合资金,打造矿业的“航空母舰”,走管理规范、股份结构合理、集约经营、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的道路,才能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