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应对气候变化 “标准”道路漫长

2009-10-15 08:57:33 科技日报   作者: 陈瑜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

  近期的一则消息为今年的标准日主题“标准应对气候变化”做了很好的诠释。

  该消息称,欧洲委员会已经提出了新的车用燃油标准,目的在于减少燃油对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影响。该标准将使燃油本身更加清洁。

  这条消息与今年全球三大权威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主席的标准日祝词保持着一致的声调。

  三位主席在祝词中提到,权威专家已就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包括制定发布的技术标准,覆盖了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中减排技术、政策法规、控制措施、存在的机遇等所有方面,及其涉及的能源供给、运输、建筑、工业、农业、林业以及废弃物处理等诸多领域。

  “应对气候变化与标准的制定和实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目前所制定的标准与应对气候变化尚没有直接关系。”中国环境科学院气候中心研究员高庆先向记者介绍,目前人们已经知晓了温室气体、温室效应,ISO也有相关的规范及指南,但尚没有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制定与气候变化直接相关的标准的道路仍然很漫长。”

  “今年将标准日的主题锁定为应对气候变化,并非偶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陈亮博士分析介绍,早在2000年,ISO在其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 207)中成立了有关气候变化的特别顾问组;2002年成立了第五工作组,专门开发温室气体的相关标准;2006—2007年正式发布了4项温室气体管理国际标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项目层次上对温室气体减排和清除增加的量化、监测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温室气体声明审定与核查的规范及指南》《对温室气体审定和核查机构的资格认证或其它形式认可的要求》;2007年正式成立了温室气体管理分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温室气体管理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

  然而,目前标准应对气候变化遭遇的最大问题是,在京都议定书中的CDM(清洁发展机制)下,量化CERs(核证减排量)有较多的方法学可选,而在自愿性碳交易市场中,量化VERs(自愿性减排量)的方法学相对比较缺乏,这也成为推进碳交易的瓶颈。而后者被视为未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他以矿泉水为例进行了剖析。生产一瓶矿泉水,会产生多少二氧化碳?由于数据选取和系统边界确定等原因,不同的方法学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并且差异可能会很大。

  选择数据时,是选择产品的现实数据,还是选取该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平均水平数据;在确定系统边界时,是仅限于产品的生产环节,还是包括从原材料获取、运输、生产直至废弃物处置等各个环节?不同的方法学,会对产品生产企业,乃至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要推进碳交易,必须要有标准方法学计算减排量或购买量。”陈亮介绍,目前我国企业、学术机构以及认证机构等已在积极利用国际已有的先进的标准方法学,同时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量化方法。但从整个国家层面上,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方法学。

  他分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为与众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该领域的工作经验还相对比较缺乏。同时,尽管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已有几十年历史,但对碳排放机理及管理手段等问题的认识仍有待深化。即使是大家认可度稍高的ISO发布的国际标准,目前仍只能尽量做到求大同,存小异。

  “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标准,我们要高度关注,并且要不断地宣传和组织各类讲座。”高庆先认为,应该强化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选择低碳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