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衰退一直延续至今,石油需求也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而各地炼厂却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新建、扩能、投产的讯息频频不断。受此影响,全球炼油业出现了过多的闲置产能,减产、关停等消息也频繁传出。
而近期有关经济复苏的言论不绝于耳。国际能源总署(IEA)在继8月上调今明两年的全球石油需求后,9月又再次大幅上调。IEA在9月10日发布的月度报告中预测,将今年全球石油需求上调49万桶/天,至8440万桶/天,但和去年相比,仍萎缩了2.2%。明年世界石油需求将达到8570万桶/天,比上次预测上调了45万桶/天。
国际能源署石油工业和市场部主管David Fyfe说:“对需求预测的调整是很有价值的。这种调整建立在对美国和中国需求上升的假设前提下。但对其它工业国家的需求增长,我们仍有疑虑。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孙永生告诉《能源》杂志记者:“国际能源总署的报告数据只是一种预测,实际上,全球石油需求仍处于下降趋势,或者说可能将触底。全球经济现在只能说是有了复苏的迹象,是否能持续好转还是个未知数,即使经济现在开始回暖,要使其影响蔓延到石油行业还需要一个过程,就目前来看全球炼油业的状况仍然很严峻。”
供需天平失衡
著名评级机构惠誉国际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全球炼油产品的供需不平衡状态日益凸显,全球炼油业将在中短期面临重大挑战。惠誉高级董事马克•萨德吉安说:“2008年美国的炼油业开始下滑,2009年上半年扩散到欧洲与亚洲,一直延续至今。这次衰退可能比发生在2002年的上一次衰退更加难熬。”
报告显示,受当前宏观经济、燃料效率标准提高和可再生燃料替代等因素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美国,炼油产品的总需求呈下降趋势,汽油需求出现自198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但与之相对,世界炼油产能却在同步增加。
“现在世界炼油业正面临着闲置产能增多的考验,从目前来看,应该属于中短期的。由于目前这种不正常的需求萎缩,再加上大量炼油项目的上马投产,导致了炼油业闲置产能面临着阶段性的过剩。”孙永生说。
早在去年末,美国《油气杂志》公布的2008年世界炼油业的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世界一次原油加工能力为8560.3万桶/日,比2007年增加29.4万桶/日。国际能源机构在2008年末预计,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下,2008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为8580万桶,比2007年下降了20万桶。
欧佩克7月8日发布报告称,全球的炼油产能将急剧扩大,预计在2009年-2015年间原油日蒸馏能力将提高约610万桶,其中近一半的新增产能将来自亚洲,主要是中国和印度。由于产能过剩且需求疲软,全球炼油业将在2015年以前一直面临压力。
在全球各地炼油业中,此次面临形势最严峻的地区在亚太。据近期《油气杂志》统计的数据显示,2008年亚太地区新增炼油能力60.3万桶/天,而新增需求仅为19.9万桶/天;2009年新增炼油能力将达到164.5万桶/天,而需求将减少41.4万桶/天;2010年新增炼油能力为104.3万桶/天,新增需求 54.1万桶/天;2012年亚太地区将新增炼油能力140.7万桶/天,新增需求64.2万桶/天。
装置开工率下降
“当前,全球炼油总能力大大超过市场需求,因而开工率不高,毛利水平下降。简言之,就是市场需求低迷,炼油产能过剩,生产负荷较低,炼油毛利下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专业副总赵文忠告诉《能源》杂志记者。
据了解,一些炼油商正削减基建投资。许多尚未施工的炼油项目将被推迟或取消,如沙特的朱拜勒和延布的新炼厂已推迟,印度的Vizag1400万吨/年项目和Mangalore 1500万吨/年项目也延期,美、加扩能项目宣布取消或延期。
除此之外,各地炼油企业开工率下降的噩耗,也频繁传出。
据记者了解,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全球不少地区的炼油利润就出现了负值,导致全球原油加工量下降,世界炼油装置利用率连续第三年下降。2008年经合组织成员国炼厂装置利用率低于85%,除西欧地区装置利用率勉强维持在85%的水平外,北美、亚太地区已降至该水平下。
孙永生告诉记者:“美国近期原油价格下降,装置开工率不高,主要是因为库存水平仍然很高,原油需求依然疲软。美国能源情报署(EIA)近期发表的周报称,美国的原油库存需要到明年年底以后才能消耗。现在的库存比50天的平均水平还高不少,达到了65天的水平。炼油业最坏的时期可能过去了,但复苏还不可能。”
在世界范围内,亚太地区的炼油装置开工率下降更为明显。韩国、新加坡开工率将降为84%。马来西亚今年的原油加工量将小幅下降约150万吨。印度今年炼厂开工率将从去年的109.1%降至97%,2010年为96.5%。菲律宾去年已将炼厂开工率降低到66%,预计今年开工率将上升到72%。
而在这场炼油业过剩的大风暴中,日本受冲击最大,几乎所有炼厂都试图扩大出口维持运转,石油产品出口总量从2007年的26.6万桶/日增加到2008年的37.5万桶/日。但因出口利润持续疲软,今年出口量可能下降到28万桶/日,陈旧的装置将被迫关闭。
小炼厂面临关停
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条生存法则无疑在炼油行业同样适用。需求持续低迷,产能集中释放,对于那些规模较小、运营状况弱的炼厂来说无疑是左右夹击。
马克•萨德吉安认为:“如果当前的微薄利润和低利用率不见改善的话,炼油公司可能会关闭那些规模小、营运状况弱的炼油厂。”
张文忠也告诉记者:“供需不平衡所带来的炼油业产能过剩除了导致炼油新项目建设时间延后,在建炼油项目的开工时间推迟外,一些竞争力较差的炼油企业将会停产减亏。”
很显然,这些预测已经被现实所见证。今年8月初,道达尔宣布暂时关闭其位于诺曼底的一家工厂,该厂曾是全法最大的炼油基地。瑞士的独立炼油企业Petroplus宣布,第三季度让旗下一家设在比利时北部城市安特卫普的炼油厂减产二分之一。另外它在法国诺曼底和阿尔萨斯还分别拥有两家炼油厂,也将部分减产,其产量分别只有正常时期的68%和76%。据路透社报道,欧洲精炼加工企业8月份的平均产量是正常时期的80%,比上半年下滑五个百分点。
“小炼企的关闭,实际上对于整个石油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可以促进世界炼油业规模化发展。”孙永生对记者说:“目前,世界各地都存在一些小炼油企业,这些企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生产管理,以及产品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尽管各国政府都采取过措施,试图关闭小炼企,使其规模化发展,但多数小炼企仍在继续生存。假设炼油业持续产能过剩的话,那些小炼厂在市场的竞争中被淘汰或成规模发展,这对全球炼油业来说是有利的。”孙永生对记者说。
“其实,减缓新增炼油能力的投放,关停规模较小的炼油企业,降低开工率等都是各企业面对目前炼油业严峻的形势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张文忠告诉记者,“除此以外,对于炼企本身,要想顺利度过寒冬,可优化和开足指标先进的一流生产装置,改造和调整中游装置,淘汰落后装置,将效益最大化。同时做好对国际原油市场的跟踪分析,搞好原油采购,优化原油配置。在油价低迷时,通过加大采购量来降低原油成本(原油费用占企业成本的90%以上);努力增加具有价格优势的劣质原油的加工量。通过大力开拓市场,寻找商机。贴近市场,做好服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最后,加强精细管理,搞好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有效降低炼油操作费用。”
风景这边独好
尽管全球炼油行业整体面临着挑战,但我国的炼油业今年却出现了较好的局面。孙永生对记者说:“在这次全球炼油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中,我国虽然也会受到些影响,但由于我国本身的一些刺激经济政策的出台,特别是我国今年对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完善,再加上经济在全球率先开始企稳,我国的炼油业面临的情况还比较乐观。”
三大石油公司上半年炼油板块的盈利也让人们看到我国炼油业目前的良好状态,特别是炼油板块所占比例较大的中石化,因受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影响,一举将中石化送出炼油亏损的泥潭。中石化半年报显示,炼油事业部上半年营业收入达3018.6亿元,利润超过910亿元,而去年同期炼油事业部亏损超过460亿元。
中海油高级经济师单联文告诉《能源》杂志记者:“尽管全球炼油业有数据显示国际原油需求在下降,但国内成品油需求在上升,今年以来国内的炼化企业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不仅三大石油公司的炼油板块获得了效益,记者调查中发现,中国民营炼企的效益也都处于较好状态。北京宝塔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卜健告诉《能源》杂志记者:“我们现在有两个炼厂,总规模在500万吨以上,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整体效益都比较好,已经扭转了去年亏损的状态。”
IEA也在其月度报告中说明,将今明两年中国石油日需求预测值上调约14万桶。但据外媒分析,IEA这次上调预期的最大支撑,就是目前中国正战略性地储备石油。可是一旦中国停止原油储备,新兴市场的需求可能会大打折扣。此外,IEA本身也承认,中国石油需求仍然是“难以琢磨”的,石油产品的储备扭曲了中国实际的需求。
尽管如此,中国的石油需求在世界范围内,仍然不可忽视。中国并非IEA成员国,但IEA严密关注中国动态,因中国石油需求旺盛,有重大的市场影响力。原油价格去年触及147美元上方的纪录高位,中国需求就是主要推动因素之一。
近日,路透社对中国的12家主要炼厂进行了调查,其9月的原油日加工量将达到265万桶,占其合计产能的89%,较8月的263万桶略有提高。这12家主要炼厂的原油总加工量占据国内逾三分之一。调查还显示,中国炼厂的原油加工量在连续六个月上升后,于7月创下780万桶/天的历史纪录,同月的原油进口量亦上扬至纪录高点。
孙永生告诉记者:“中国目前正处于发展时期,石油需求会持续保持增长,而且,近期国内经济复苏的迹象要比国外快,国内的炼油业应该会有较好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