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大致经历了柴草、煤炭、石油三个能源时期。火的使用,使人类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使人类和动物界彻底分开。但当时人类还没有掌握把热能变成机械能的技巧,柴草并不能产生动力。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需要的热能和动力越来越多,而柴草、风力、水力所提供的能量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大规模使用。蒸汽机的使用,标志着人类真正地进入了工业时代,也开辟了人类利用矿物燃料作动力的新时代,煤炭开始成为工业的主要能源,然后,随着内燃机的出现,引起了能源结构的一次又一次变化,石油登上了历史舞台。
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进入工业化时代后,煤炭、石油成为工业的主要能源,也成了国际能源市场的主要商品。
考察一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变迁过程,就会发现,能源的变迁与金融市场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
工业革命之前,世界货币是黄金,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在世界中强国地位的确立,英镑成了公认的世界货币,然后随着美国强国地位的确立,美元逐步取代英镑成为公认的世界货币。
1840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是最早使煤炭成为主体能源的国家。随着欧洲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重工业迅猛发展,对煤炭的需求猛增,从此煤炭成为近代工业的食粮,英国也一跃成为最大的煤炭出口国,19世纪中叶,英国的煤炭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2/3左右,成为世界煤炭供给的主要来源地,也完全左右了世界煤炭市场。与此同时,18世纪末英国的伦敦代替阿姆斯特丹成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而英镑也代替荷兰盾成为新的关键货币。“煤炭-英镑”左右了世界。
19世纪后半期“内燃机革命”爆发,继蒸汽机之后掀起工业革命的新高潮,石油从此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工业的血液。20世纪20年代,内燃机普及,石油需求和贸易迅速扩大。据统计,1929年石油贸易额已达到11.7亿美元,20世纪30年代末,石油国际贸易开始在全球能源贸易中占据显要位置,这推动了能源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并动摇了煤炭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1967年人类正式进入石油时代,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达到40.4%,而煤炭所占比例则下降到38.8%。在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上确立了能源强国地位,美国在二战期间成为盟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者,二战后,美国几乎掌握世界原油产量的2/3。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完全确立了世界霸权的地位,美元成为了国际货币。
虽然目前海湾地区是主要产油国,但是国际石油市场实际是被美国操纵的,尽管美国今天早已不是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但美国通过各种措施保持了对世界油源的强力控制。第一,1970年代与沙特达成的“不可动摇协议”,将美元确立为石油唯一计价货币。美元约等于石油成为世界共识,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不得不把美元作为储备。目前欧佩克(OPEC)一篮子平均价所监督七种原油就以美元作为交易计价货币,几乎包括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现货交易市场。第二,世界前两大石油期货市场的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都以美元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单位。从而保证了美国对石油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近年来尽管美元不断下跌,伊朗改用欧元计价,俄罗斯成立卢布计价的石油交易所,但在全球石油贸易中可谓微乎其微。时至今日,虽然美元在国际社会得到指责,但是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还是无法被取代的。
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导致了石油期货的产生。石油期货诞生以后,其交易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之势,目前已经超过金属期货,是国际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石油期货市场的出现,石油的金融属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因此,目前国际能源市场具有两个明显特征:工业属性和金融属性。
工业属性体现为,原油作为一种工业能源,是工业消费品,国际油价与一般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真实的供给和需求是长期油价的决定因素。原油的供需和生产成本影响价格,它是影响油价的基础;尤其是在经济复苏阶段,流动性的影响和金融属性的体现,是基于对基本面的预期为基础的。
金融属性体现为,市场预期和资金影响价格,特别是随着石油期货的出现和发展,石油的金融属性得到了加强。
近几年,仅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交易商平均每日的合约数就达全球日石油需求的几倍。期货交易量远远高于现货需求量,中间的持仓者自然就是获利套现者。数据显示,约2000亿美元的新增资金在2008年流入了公开原油期货市场,而这个数字极有可能在今年继续增加;与此同时,还有规模不小的资金正在涌向地下原油期货交易市场。另外,国际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也大规模进入原油概念的对冲基金。据统计,近几年投资者在期货市场投资石油的获利率持续超过其他商品。期货市场的杠杆效应、获利套现者买空卖空机制以及流动性过剩,共同导演了国际油价惊涛拍岸的宏大场面。
石油等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在投机势力的“兴风作浪”下大起大落,严重脱离供需基本面,充分说明现在能源市场的金融属性越加突出,甚至有时候能源的价格主要由其金融属性所决定。
在国际上,石油产业与金融资本紧密结合的历史很长,早已是国际石油巨头、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大国的重要合作手段。目前国际上大的能源公司往往是国际资本市场的主体,尤其是工业股票的主体。同时不可忽视的是,石油产业或重大的油气项目更是金融大资本的投资对象,跨国能源公司自然都是跨国银行的追逐对象。这一情况提示我们,能源不仅是能源产业的产品,还是能源产业与金融资本结合的产品。
从石油产业的国际化需求和未来发展看,除了目前的所谓“贷款换石油”的模式外,石油产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迫切需要探索更多石油产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趋势、前景和方式。
在我国能源产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除了政府财政支持和自我积累外,国家的政策支持和金融贷款支持的作用也逐步提升。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银行只是能源产业的“钱袋子”。能源产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主要限于局部贷款层次。然而,随着3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10多年来,能源产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日益密切。当能源产业实施对内“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对外“稳定国内、逐步开拓”战略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巨大的银行资本的支持。另一方面,随着10多年来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化,国内国有大银行也迫切需要寻找大产业的投资对象,金融资本已经对能源产业的国际化起到了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从未来趋势看,我国参与国际油气资源竞争程度的加深必然推动金融资本与石油产业更加主动和紧密地结合,通过金融资本运作,协助石油产业对外投资与合作的能力,逐步提高掌控石油资源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能源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