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回暖基础渐牢,但仍存在三个隐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9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为54.0%,高于7月份0.7个百分点。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衰退。今年3月份PMI指数回升到50%以上,4月份至7月份一直稳定在53%左右,8月份PMI指数再次小幅提高,强化了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保持回升的态势。
工业全面回升
PMI指数为综合指数,由多个分项指数组成。在8月份PMI指数各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上升至57.9%,是去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值,说明中国工业系统已经基本确立持续回升的态势,显示制造业生产比较活跃,生产活动继续加快,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同步提高。加上进口指数、采购量指数以及从业人员指数等分项指数大幅上升,而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8%,仍在临界点以下,这些因素均印证了中国工业持续回升的趋势。此外,从分行业PMI指数来看,20个制造业行业中已经有18个达到50%以上,东、中、西部PMI指数和各种所有制类型企业PMI指数均在回升,大部分工业行业和各工业地区全面普遍回升的态势已经基本形成,显示工业企业微观经济活力正在增强,预计8月份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将达到11%以上。鉴于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超过40%,工业全面回升,为经济复苏打下了坚实基础,显示出当前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企稳回升的势头。
8月份新订单指数升至56.3%,为去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值。这一指数已连续七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市场需求逐渐回暖,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打击很大,但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的效应已经显现,内需正在逐步回升。
从今年前8个月行业指数来看,化工、纺织、木材等行业都在46%左右。这说明本轮经济增长多是来自于大规模投资拉动,而不是企业内生性力量,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
上半年支撑经济快速回升的因素之一,是新增贷款规模大。但7月份新增贷款有了很大的调整,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回落至3559亿元,8月份新增贷款可能在2700亿至3000亿元之间。不少专家担心,过快地压缩贷款规模,可能会影响到经济复苏的速度。不过如果从7月份开始,每个月新增贷款规模为3000-4000亿元,全年贷款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左右,这仍然是很大的资金规模,并不会出现流动性紧张的情况,应不会使中国经济出现回落。而且,随着股市下跌,信贷资金从股市撤出后,有可能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如果真正拉动民间投资,更有利于实体经济复苏。从短期来看,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比较小。
就业情况好转
近几个月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再次出现了招工难现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信号。它对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以及投资市场的策略调整,都有重要的影响。就业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最终环节,就业形势的好转,首次从滞后指标的角度,发出了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信号。这跟大家关注的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先行指标的意义不同,它从最终环节证实了中国经济的探底回升。同时,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再次出现了招工难问题,亦表明外需状况有所好转,外向型企业生产有了转机,终于熬过了“冬天”,迎来难得的喘息机会,为中国的外贸以及东部沿海地区长期形成的外需依赖型经济的转型,留出了调整的空间和时间。
此外,企业生产的好转,用工的增加,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变化,也给投资市场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即是当前的经济形势与上半年已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内外部环境,已经有所变化。因此,企业要以新的角度看问题和安排生产。
8月份PMI指数也反映了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从购进价格指数来看,该指标已经连续9个月上升,8月份高达62.6%,是12个月以来的最高值,表明制造业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明显,企业采购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受到压缩。此外,还表明下游需求的强劲,引起采购量急剧扩张,导致购进价格指数快速上升。企业成本的过快上升,将拖累中国经济复苏,并可能在明年带来通胀压力。
二是出口好转仍存在不确定性。从季节调整后的环比资料来看,中国出口3月份以来连续反弹,出口订单指数已连续4个月保持在50%以上,出现趋势性好转。市场普遍预期4季度中国出口会有较明显起色。但刚刚公布的8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与上月持平,回升势头受阻,由此来看,出口好转还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国际经济仍然处在艰难的恢复之中,导致我国出口也仍然比较低迷,但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好转,今年下半年出口降幅应可以逐步缩窄。
三是经济复苏可能步入平缓期。从PMI指数的走势上看,4月份以后上升动力减弱,到8月份才重启升势。预计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复苏平缓期。在当前情况下,消费虽然保持快速增长,但还无法单独承担起支撑经济增长的重担,而出口虽然在趋势上有所好转但远未走出困境,因而投资快速增长是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3月以来连续4个月投资增速稳定在30%以上,7月份投资增速放缓至29.95%。若民间投资无法及时跟进,投资增速可能进一步下降,未来中国经济复苏的动力可能将随之有所下降,经济回升过程可能会出现反复。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转换,下一步国家应该鼓励民间投资,扩大消费,更全面地启动内需,以强化经济持续复苏的信心,保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