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企海外找煤的步伐越来越清晰。
2009年8月,兖州煤业与澳大里亚菲利克斯公司签署了《安排执行协议》,9月11日,兖州煤业再次向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递交了收购交易审查申请。兖煤将由在澳大利亚的全资子公司兖州煤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澳思达煤矿有限公司以安排交易的方式,收购菲利克斯公司100%股权。
兖煤:被“逼”至海外
在业界人士的眼中,兖煤进军海外多少有些无奈的味道。“有些被逼至国外的感觉。”国元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周海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坦承。
在资源为王的时代,兖煤明显受制于资源瓶颈。公开资料显示,兖州煤业1998年上市,当年煤炭销售量是2028万吨,2002年达到3505万吨,2008年是3756万吨,“兖煤上市七八年,产能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周海鸥表示。
缺煤的兖煤开始四处找煤,现在兖煤在贵州、陕西、山西、新疆都有投资,特别是在新疆,兖州煤业与新疆自治区政府签订了高达500亿元的投资框架协议。不过,兖煤在国内扩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下山东省正在筹划的煤炭整合,以兖矿(“兖矿”与“兖煤”两词含义不同,“兖煤”为“兖矿”的上市公司)为核心的方案几经反复,始终没有最终确定下来;兖煤6年前投资的陕西榆树湾煤矿,法人主体至今未能设立。
“我们分析,近些年兖州煤业在收购煤矿时,国内发展很不顺,可能有些失败的经验教训。”周海鸥表示。
或许因为国内阻力太大,海外拓展成为兖煤资源扩张的途径之一。兖州煤业曾公告称,自2004年收购澳大利亚澳思达煤矿后,兖州煤业一直持续寻求境外优质资产收购项目,相关中介机构也持续向公司进行推荐,公司对众多项目进行了考察和调研。
神华:战略抉择
与兖州煤业不同,中国神华走出国门或许更多缘于战略上的考虑。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神华拥有中国最大规模的优质煤炭储量,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和最大的煤炭出口生产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上市公司。周海鸥表示,神华每年在建的矿井,可以保证神华煤炭产量每年实现三四千万吨的增长,资源瓶颈不像兖煤那么急迫。
神华之所以在海外频繁出手,周海鸥认为,一方面是为了5年内再造神华,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对资源类企业来说,资源为第一位,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此外,未来能源价格有可能持续上涨,神华拿到探矿权之后,可留待适当的时机进行开采。
鉴于神华的央企背景,其进军海外的步伐,“也不排除贯彻国家战略意图的可能性。”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王吉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内煤炭业界的整合进程,大型煤企实力进一步加强,为国内煤企走向海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事实上,国家大的政策倾向是,“政府现在鼓励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到国外投资或并购,神华、兖州煤业都是有实力的国有企业。现在美元还比较疲软,人民币还面临升值压力,不如把美元换为资源。”周海鸥如是说。
王吉鹏认为,随着国家战略越来越清晰,走向海外的煤企将会越来越多。长远方面,大的资源布局里,煤炭海外开拓,对我们子孙后代长久有利。当期竞争时,海外棋子有利于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此外海外市场上的布局,有利于资本及其他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与国内各种效率和动力互相促进。
海外攻略与风险
走向海外的中国煤企,势必遭遇种种阻碍。
地点上,在之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兖州煤业前任总经理杨德玉在发言稿中称,看好澳大利亚。
杨德玉获悉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煤炭可采煤炭储量约为909亿吨,占世界煤炭可采总储量的8%左右;澳大利亚煤质优良,且赋存条件相对简单,开采成本相对较低;投资环境良好,法律体系完备;基础设施完备,港口设备性能高。此外金融危机以来,澳元贬值,部分企业经营出现较大困难,并积极寻求海外资本合作。
煤种上,兰格钢铁分析师张琳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我国炼焦煤资源稀缺,应实施炼焦煤来源多元化战略,积极推进我国钢铁、煤炭巨头进军海外,到炼焦煤出口国建立生产基地或合作参与炼焦煤矿开采。
方式上,张琳看好参股方式。此外,在“走出去”的地点选择上,张琳亦表示,适合中国企业进入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这些国家炼焦煤丰富,煤炭出口较多,钢铁产量不大。而美国炼焦煤资源虽不在少数,但出于保护本国资源和环境的考虑,炼焦煤资源开发的比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中国煤企走出国外,最大的风险可能是政治因素。“实际上,政治是国际战略的一部分。如果企业有序经营,愿景足够长,政治风险便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可以控制。”王吉鹏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