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农发行行长:缓解"三农"融资难 "一体两翼"建设新农村

2009-10-09 11:12:27 陶俊洁、赵晓辉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5年前,郑晖赴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提出上述办行思路。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近几年在支持国家粮棉油购销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农业金融的新形势,农发行将如何拓宽对新农村的支持力度?记者就此对郑晖进行了专访。

缓解“三农”融资难 引导社会资金回流农村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郑晖表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对象关乎国计民生,农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大量筹措归集支农资金,成为政府支农的有效金融工具和引导社会资金回流农村的主要载体。

农发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围绕支持粮棉油收购、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开发和小企业发展等市场发育不足的领域,累计投放贷款5万多亿元。截至今年7月末,农发行贷款余额达到13743亿元,约占我国全部涉农贷款的三分之一。

为了拓宽融资渠道、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银行支农的力度,2004年以来,农发行逐步建立了以中央银行再贷款为依托,市场发债融资为主体,组织存款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五年累计筹资11970.3亿元。

“利用国家信用筹集社会资金回流农业农村,有效地缓解了农业农村领域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郑晖说。

2004年至今,农发行累放各类贷款24364.4亿元,如果按照其他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30%至50%的幅度来匡算,五年来共让利给企业和农民800亿元至120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体两翼”宽领域支农 多方位建设新农村

“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政府保护和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郑晖表示,目前农发行逐步形成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以中间业务为补充的多方位、宽领域的支农格局。

作为政府的银行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农发行配合国家粮棉油储备计划的实施,确保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落实;保证中央和地方储备企业收储、轮换、进出口、仓储设施建设等各项方面的合理资金需要,特别是在这两年国际上出现粮荒、价格暴涨的情况下,稳定了国内粮食市场。

为了尽快改变我国农业基础实施长期薄弱的局面,农发行2007年开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到目前为止,累放贷款2285亿元,涉及项目1000多个。同时,农发行大力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重点支持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改造、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等。

“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最终也要靠科技”,郑晖表示,农发行积极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拓展农业小企业客户市场,缓解小企业融资难。

进一步发挥支农职能 打造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

为了加快建立现代政策性银行的步伐,2004年7月以来,农发行全面推进内部综合改革,先后出台40多个方面的改革举措,建章立制300多件,初步建立了现代银行的框架体系。

近五年来,农发行按照打造现代银行的要求,设立贷款审查、财务审查、资产保全、内部监督四个专门委员会,完成总、省、地、县四级行内设机构整合,建立分支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在中西部地区未设机构的县(市)设立了400多个客户服务组,增强了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功能。

目前,农发行基本涵盖了“三农”发展的各个领域,已开办了代理保险、代理结算、代收代付、银行承兑汇票、保函、委托贷款、国际支付结算和外汇汇兑等多项业务,建立了全新的科技支撑体系。

系列的改革使农发行初步形成了符合“三农”发展需要的现代银行组织体系――2007年,农发行信贷规模首次超过万亿元;到今年7月末,贷款规模比建行初期的2592亿元翻了两番多,比2004年7月增加了6849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与此同时,农发行经营绩效显著提高,2008年农发行经营利润达到204亿元,比2004年增加180亿元,年均增长71%,人均利润超过40万元。与此同时,资产质量明显改善,今年7月末不良贷款率为4.01%,资本充足率6.11%,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3.95%。

展望未来,郑晖表示:“凡是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于改善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有利于弥补商业金融和财政支农不足的业务领域,农发行都将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三农 两翼 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