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煤炭市场

2009-09-30 10:12:59 煤炭网

根据我国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取向,我国煤炭需求很难再现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局面,但煤炭产能仍然具有前几年较快扩张的贯性,同时,“供应弹簧”和“运输瓶颈”的调节功能也将明显弱化,据此预计,我国煤炭产业或将再度经历一段困难时期。

  此前几年,我国煤炭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内因是我国现阶段“积累多而消费少”的经济动力结构,外因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泡沫所衍生的过度消费。就此而言,世界金融市场与我国煤炭市场确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以致在爆发金融海啸之后的几个月内,我国重工业及能源产业链及其决定的煤炭消费一度急转直下。我国煤炭市场存有产能过剩隐患,但近几年来并未出现长时间、整体性的供过于求,这主要得益于地方煤矿产能这一“供应弹簧”和铁路“运输瓶颈”的双重调节,本次金融危机中我国煤炭市场再度化险为夷,除得益于国内强有力的救市措施外,山西省地方煤矿群体性“休克”——“供应弹簧”再次被“压实”的作用更为关键。根据我国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取向,我国煤炭需求很难再现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局面,但煤炭产能仍然具有前几年较快扩张的贯性,同时,“供应弹簧”和“运输瓶颈”的调节功能也将明显弱化,据此预计,我国煤炭产业或将再度经历一段困难时期。

  世界金融市场与我国煤炭市场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近几年来,我国煤炭供需保持总体基本平衡、部分时段供应偏紧,煤炭产业赢得了持续多年的快速发展:从2003年至2008年,煤炭产业投资完成额年均增长40.8%,煤炭产能随之迅猛扩张;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原选煤综合售价年均上涨21.7%,利润额年均上涨73.5%。中国煤炭产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多年快速发展,主要是煤炭需求持续旺盛,这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的原因。从国内看,以住房和汽车为时尚的消费结构升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开发环渤海经济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等,使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并阶段性地形成偏重于投资和重工业的经济结构,这是重工业及能源产业链持续多年快速发展、煤炭需求持续旺盛的原因所在。我国经济的上述阶段性的结构特征,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近十多年来的人口结构使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抚养负担相对较小,累积了丰厚的劳动力红利,加之我国人民的勤俭作风,形成积累多而消费少的经济动力结构。积累多而消费少的体现形式,在消费领域是房地产泡沫,在生产领域,是我国总产能、尤其是作为经济基础的重工业产能,相对于国内的终端消费需求已经明显富余。我国积累多而消费少的畸形结构已经延续多年,但一直没有爆发产能过剩危机,其直接原因,是出口持续高速增长,国际市场消化了我国的过剩产能;深层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形成消费多而积累少的另一种畸形经济结构。西方发达经济体与我国经济体两种畸形的经济结构对接在一起,正好形成一个完美的大结构,也就是说,正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过度消费,配合和支持了我国的过度积累及产能的持续快速扩张,助推了我国重工业及能源产业链的膨胀性发展,配合拉动了我国煤炭需求增长。西方国家的过度消费或称之为消费泡沫,源于其对未来财富的乐观预期,而其财富的增长主要体现为其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升值,金融资产之所以会持续快速升值,既有内部制度方面的原因——创新发明了大量的能够使人产生美妙幻觉的金融产品,也有外在的经济支撑——石油输出国和中国等贸易顺差国家的顺差资金回流,给其金融市场补给了大量流动性。由此可见,金融危机之前,发达国家的金融泡沫是我国煤炭需求持续旺盛的重要原因。

  国内强有力的救市措施和山西省地方煤矿群体性“休克”,使我国煤炭市场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化险为夷。我国煤炭价格自2001年起开始回升,2002年后持续上涨,市场向好刺激投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煤炭产业投资及煤炭产能从2002年开始迅猛扩张,大约到2006年和2007年间煤炭产能即已超过需求,形成产能过剩隐患。近几年来一直没有出现长时间、整体性的供过于求,主要得益于一个“弹簧”和一个“瓶颈”的双重调节——一是地方煤矿产能这一“供应弹簧”,如果将这一“弹簧”完全放开,煤炭需求在现有规模上再扩大几成也足可满足,如果将这一“弹簧”压实,就会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另一项调节是铁路“运输瓶颈”,如果没有这一瓶颈的制约,将我国陕西、内蒙西部、宁夏、山西中南部等地区的煤矿产能充分发挥出来,煤炭市场就会面临供过于求局面。在存有产能过剩隐患的情况下,上述“供应弹簧”和“运输瓶颈”在不同时期各自发挥了关键作用,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期间,铁路运输瓶颈制约了产能发挥,期间还因特大矿难、迎奥运等原因还间断性地关停了大量地方煤矿,这是我国煤炭市场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的奥秘所在。

  金融海啸爆发后,我国重工业及能源产业链一度急转直下,2008年7-10月,粗钢、生铁、焦炭、水泥月均降幅分别是7.2%、6.6%、9.2%和2.5%,烧碱、电石、合成氨、化肥月均降幅分别是5.4%、12.7%、4.2%和4.6%,8-11月发电量、火力发电量月均降幅分别是7.0%和6.4%。测算2008年7-11月日均煤炭消费量平均降幅在3.1%左右。全社会煤炭库存急剧增加,从7月末的1.6亿吨增加到11月末的2.6亿吨。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4万亿的扩大内需一揽子刺激方案,促进住房市场复苏,进入2009年以来,新开工建设项目大幅增多,房地产市场逐步转旺,对煤炭需求影响最大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其单月增幅从年初1-2月份的1%回升至8月份的34.6%。受一系列利好因素影响,前半年煤炭需求逐步回暖,目前消费规模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与此同时,山西省在2008年底开始严格控制地方煤矿生产,今年以来提高了对地方煤矿实施资源整合的准入门槛,多数地方煤矿处于关停状态。金融海啸后,我国煤炭市场本来极有可能出现严重供过于求局面,但由于国家强有力的救市措施使煤炭需求回暖,山西省地方煤矿的群体性“休克”将煤炭供应控制在与煤炭需求基本相当的合理水平上,使我国煤炭市场再一次化险为夷。

  我国煤炭产能过剩隐患有可能酿成煤炭供需失衡危机。为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将力促其经济结构调整,发达国家的家庭资产负债表正在改善,预期其居民储蓄率、投资率都将有所上升,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将相对减少,我国消化过剩产能只能更多地依赖国内消费的较快增长。我国经济基本面、尤其是劳动力廉价状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家还将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减轻国民经济对投资和重工业的过度依赖,增强终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轻工业和第三产业有望加快发展。上述情况将可减缓重工业及能源产业链的发展速度,煤炭需求很难再现此前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局面。与此同时,我国煤炭产业投资继续高速增长,产能扩张未见减速;山西省将在2010年底完成对地方煤矿的整合重组,届时“供应弹簧”的“伸缩区间”将大大减小。目前我国正在大搞铁路建设,多条运煤线路正在建设或进行技术改造,预计今后几年整个铁路网的集疏运能力、尤其运煤能力将大幅增长。需求增长趋缓,但供应能力仍将延续前几年的发展贯性继续较快增长,“供应弹簧”和“运输瓶颈”的调节功能也将明显减弱,据此,笔者对未来几年煤炭供求形势不敢乐观。而且,世界主要经济体为应对金融危机皆大量注入流动性,美元贬值已是大势所趋,由于我国经济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日渐加重,由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和美元贬值所引发的输入型通货膨胀有可能卷土重来,资源性产品价格有可能继续上涨,煤炭产业将面临成本上升压力。煤炭供求关系将向供过于求的方向发展,同时煤炭成本还将上升,据此预期我国煤炭产业或将再度经历一段困难时期。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金融危机 煤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