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综合
  • 煤老板时代的终结:晋煤改革引发业界热议

煤老板时代的终结:晋煤改革引发业界热议

2009-09-27 08:59:22 CCTV《今日观察》

  山西煤炭企业,启动大规模兼并重组,煤企数量压缩到100家,“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已成定局,晋煤改革引发业界热议,《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今天我们要来关注的是山西省正在进行的煤矿兼并重组。根据山西的煤矿改革计划,到明年年底之前,全省的矿井数量将会减少一大半,由目前的2600多口,减少到1000口左右,而煤矿企业的数量,则会从目前的2200多家,压缩到100家左右。大规模的煤矿兼并重组,是否意味着曾经风光一时的“煤老板们”将会彻底地退出这个市场呢?煤炭一直都是山西的支柱产业,那么这一次山西为什么会要以这么大的决心,来推动这次轰轰烈烈的煤炭行业的改革?今天我们将就此事来展开评论。

  今天我们的评论员是马光远和刘戈,同时您也可以登陆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以及腾讯今日话题发表您的观点,稍候的节目当中,我们会来关注您的留言。

  首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正在山西上演的这场煤矿行业的变革。

  山西“煤老板”将会退出历史舞台吗?当山西省对中小煤矿启动我国规模最大的企业重组运动时,众多媒体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作为这场改革的代价,山西多年来雄踞全国第一大产煤省的称号,已经被内蒙古抢走了。另外今年上半年,山西省GDP同比下降4.4%,正经历着一场转型的阵痛。

  山西省推动这场惊动全国的企业重组行动,一个主要的理由,是当地中小煤炭企业多,安全事故频发,资源开采率低,污染环境,严重困扰着山西的经济发展。

  山西省此次提出的目标是,煤炭矿井将从现在的2600个直接压缩到1000个,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现在的2200个变成100个左右,实现这一大规模瘦身的手段是,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和具备一定规模的地方骨干煤矿企业,经省政府批准,对中小煤矿展开兼并之道,而中小煤矿之间,也可以自愿组合,但重组后,企业规模不得低于300万吨。

  王守祯(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不论是国有煤矿,还是集体民营个体煤矿,只要是证照合法的企业,兼并重组的主体企业,都将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对他们的资产和资源,给予补偿。

  对补偿办法,山西省也给出答案,被兼并重组的煤矿,凡是在2006年2月28日之后,向国家已交纳资源价款的,可按原价款的50%得到经济补偿。

  在2006年2月28日之前,向国家已交纳资源价款的,在退还剩余资源量价款的同时,还可得到100%的经济补偿。

  除了直接经济补偿之外,被兼并的煤炭企业,也可以按照资源资本化的方式,折价入股新组建的企业,对重组后人员的安排,将采取考核上岗制度,凡是考试合格的工作人员,都可以继续在兼并后的企业中工作。

  主持人:我们看到一大批山西的煤矿,正在经历着这样一个改革的进程,包括了停产、整顿、兼并、重组等等,那么在山西,那么在山西上演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一场改革呢,这样的一场改革,是不是真的意味着我们平时所说的“煤老板”将会退出历史舞台,我们来听听你们的看法?

  刘戈:按照现在山西省政府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态度的话,这种决心,应该说可能“煤老板”最后这个词会成为历史,因为我们看到这一次确实是不同于以往,因为山西这几年来,一直是以一种壮士断腕的这样的一种决心在进行产业的重组,但是这一次的话,我们发现和以往相比的话,一个就是说力度更大了,再一个代价也更高,而且速度是更快。

  主持人:也就是说可能甚至是断腕,甚至是断臂。

  刘戈:对啊,而且现在你看从2008年,2009年的上半年,山西省的GDP全国唯一下降的省,下降了4.4%,财政收入下降了7.6%,而且由于就是因为一个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另外就是省里头决定,就是说趁这个时机,金融危机这个时机,我们进行这样的一个调整,所以很多的这种,因为重组,很多的这些煤矿的话,它现在就不开了,不开了以后呢,很多的财政收入也没有了,而且很多就业这样的话,也受到一个影响,确实的话这种代价还是很惨痛的,所以在8月31号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些要求这些重组的企业,一定要把你们的协议都签掉,因为这样的话,再这样拖下去,恐怕对省里头的这样一个经济的增长的话,影响太大,可能就难以承受了。

  主持人:在你的眼里,这将是一场代价,非常大的一场改革。

  刘戈:对。

  主持人:那么从力度等等方面来说,这样的一场改革,到底还有什么样的一些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马光远:我们看到这一次改革,山西省政府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做大煤炭经济,告别原先那种个体户似的煤炭经济。

  主持人:是。

  马光远:从目前的山西省政府披露的制度设计来看的话,我觉得基本上没给“煤老板”留下生存的制度空间,你比如说,首先从数量上进行消灭,那么矿井从两千多到一千多井,那么减了一大半,煤炭企业那么从两千多家,变成一百多家,这个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第二个从产能上进行消灭,那么把煤炭企业的年产能规定为300万吨以上,那么把每一口矿井产能规定在90万吨以上,这比全国有些煤炭大省的标准提高了好几倍。那么第三个时间上消灭,那么从这一次力度来看,当然非常很大,前所未有,但是从时间规定来看的话,时间有一个硬性规定,那么9月份肯定要全部完成,那么这么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要进行完成的话,对“煤老板”来说,他进行这个腾挪,他进行这个应对的一些后路基本上也被堵死了。

  主持人:这个空间基本上就不大了。

  马光远:对,那么第四个来讲的话,我们看到基本上确立的主体都是国企,大的一些,大型集团化的一些煤炭企业,那么这样的话,事实上说,在做大做强它的煤炭经济的同时,那么意味着“煤老板”作为一个副产品,可能从这次改革以后,可能会逐步地退出历史舞台。

  主持人:是,我想公众也特别关注正在山西上演的这场改革大戏,那我们再来看一看网友对这个问题的最新关注。

  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位网友,他的署名叫“下雪天”,他说“你们可知道现在山西的老百姓多希望资源整合?我们宁可回到九十年代煤卖不出去的时候!这绝对是山西最近几十年来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我们也希望!天是蓝的!水是清的!”

  再来看一位署名“江无忌”的网友,他的观点说“煤企重组,‘回归国有化’的改革,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此前煤炭企业的市场化如此地乱象从生?为什么私营煤矿总是保持着一个灰溜溜的凄惶面目?它们的见利忘义,漠视生命,短视之见,难道是与生俱来的宿命吗?”

  我们的网友屡屡提及的“煤老板”,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很多人嘴上,他就是一夜暴富的一个代名词,那么在这次的改革当中,我们看到很多改革的措施也是针对这个群体而来的,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大家常常提及的“煤老板”他们的真实生存的状况又是怎样呢?我们一块儿来看一看。

  痛定思痛,山西终结小煤矿经济,这是业界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一个评价。

  山西有数千座小煤矿,这几年,小煤矿也一直在整合,9万吨,15万吨,30万吨,门槛不断提高,但全省煤炭工业多、小、散、低的粗放模式未彻底改变。全省仍有各类煤矿2600座,其中30万吨及以下的小煤矿,占了近7成,全省采煤机械化程度不到30%。

  正如《经济参考报》的调查,小煤矿成为山西之痛。

  首先是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高,大量中小煤矿资源回采率只有20%左右,这意味着每采一吨煤,要破坏和浪费4吨资源,按中小煤矿年产3.5亿吨煤计算,每年要破坏和浪费约14亿吨的宝贵煤炭资源,全省煤矿采空区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而且每年新增塌陷区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保守估计,近30年来,全省因粗放采煤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接近4千亿元。

  第二,税费流失严重,收入分配悬殊,据煤炭和税务部门估计,由于大量小煤矿和非法黑口子的存在,近两年山西每年有1.5亿吨逃脱了监管的黑煤,这导致全省每年流失税费百亿元以上。

  第三,矿难频发,主导产业几乎成夺命产业,山西大中小煤矿之间的安全生产水平差距十分明显,地方国有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国有重点煤矿的3.8倍,而乡镇小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则高达国有重点煤矿的11.3倍,小煤矿产一吨煤,要付出十倍于大矿的生命代价。

  主持人:其实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到,在历次的煤炭行业的整改当中,这些大大小小的“煤老板”一直都是我们整改的对象,但是虽然我们有非常严厉的整改措施,可是在这个煤炭行业,很多的乱象却是屡禁不绝,这到底是为什么?

  刘戈:因为在煤炭的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行业里面,很容易就产生了地方的官员和煤矿主之间的这样的一种利润共同体,官商勾结的这样的一种情形。我们举一个例子,就是拿2007年12月5号发生那个山西洪洞县的那个著名的矿难,105名矿工最后因为瓦斯爆炸,最后失去了生命,那么那个矿5照俱全,6照,6证。

  马光远:6证。

  刘戈:他们开矿需要6证,然后最后当时的安监局局长李毅中就说什么6证俱全,简直是五毒俱全。

  主持人:对。

  刘戈:就是说他6证都有,但是那些证,实际上你去查给他发那6证的机关,实际上最后我们落实的情况是什么呢,那些证其实都不应该发给他,那么在这个前后,就是洪洞县所属的那个临汾地区,抓了很多人,有一个派出所的所长,那么最后他手里头,被抓以后,有上亿元的资金。所以到现在的话,不得已我觉得采取是这样的一种非常的,一刀切的,极端的这样的一种措施。

  马光远:我们知道山西有两个名片。一个叫黑色的名片,就是环境污染,那么我们多年看到在全国环境排名里边,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名列三甲的,一般都是山西的城市。那么第二个是红色名片,就是生命的代价,那么这么一个代价,我们看到这个,其实从国际上来看,我们作为一个煤炭生产大国,但是煤炭生产的安全度,在国际上排名都是非常靠后的。

  主持人:当我们看到这个改革的大幕已经轰轰烈烈地拉开的时候,其实我们的思考是没有停止的,我就在想,对于中国的煤炭行业来说,简单地让“煤老板们”退出历史的舞台,是不是真的就可以一了百了,在这个煤炭行业当中,我们的国进民退是不是真的可以带来一个更好的煤炭市场?马上继续我们的评论。

  资源生态代价高,税费流失,矿难频发,山西小煤矿终结,大势所趋,推进改革,山西煤炭将何去何从?《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回到节目现场,今天的《今日观察》和大家关注的是正在山西进行的煤炭行业的改革,我们来看看网友通过漫画,来表达的一些观点,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幅的漫画,在中国煤矿的舞台上大家司空见惯的一个角色就是“煤老板”。左右手各拿着很多的钱,我还注意到他这个肚子也都挺大的了,吃的挺大的,来你们看一看这个漫画到底反映出网友的什么样的一种观点?

  马光远:这个我们看到这个旁边有人在喊,“煤老板”给跳下来,给退出历史舞台了。

  主持人:你跳的差不多了,该下来了。

  马光远:对对对,但是我们看到这个现象可能喊了很多年,如果仅仅靠喊的话,“煤老板”肯定不会主动地退下来,所以必须通过一些像目前山西进行的这种改革,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措施,让他自动地退出来,否则的话,可能仍然会继续喊下去。

  主持人:接下来,继续来看一看,媒体发表的相关的评论。

  山西煤炭企业重组进入超车道,“煤老板”或成历史。对于山西煤企大规模重组,媒体纷纷发表评论。

  《中国联合商报》发表“山西‘煤炭经济’转型我国大矿时代即将到”。文章说,煤炭行业转型,目标一旦实现,过去能产100年的煤炭资源,因为资源回采率提高,可以延长到200年。

  《经济参考报》发表“痛定思痛山西终结‘小煤矿经济’”。文章说,山西一年产五六亿吨煤,每年煤炭出省销量占全国省际间煤炭净调出量的四分之三,还不能掌握市场话语权?原因就是产业集中度低,生产和销售的决策过度分散,陷入煤越产越多,钱越赚越少,市场越来越窄,话语权越来越小的尴尬境地终结小煤矿是大势所趋。

  主持人:以往大家会看到,在煤矿行业常常会有资源浪费,矿难频出这样的一些现象,而当这些现象出现的时候,这些小煤矿的“煤老板们”自然也成为了大家指责的对象,那么这一次在山西煤炭行业的改革当中,我们看到的这种国进民退的办法,是不是真的就能够解决我们现存的这些困境,比如说它可以更好地保护煤矿的资源,更好解决以往的这些煤矿的一些隐患,是不是可以做到这一些?

  刘戈:从理论上来说的话,规模大了,它可以有更多的钱来投入到安全上,或者的话,改变它的技术条件等等,但是我们现在看,由原来的山西省的7大的国有的地方国有的煤矿,要整合2千多家小煤矿,这个难度在短时间内太大了,你想平均下来,一家企业的话要整合好几百家企业。

  主持人:对。

  刘戈:你的矿长从哪儿来,你的技术员从哪儿来,你的安全员从哪儿来。所以的话,我觉得这样的一个速度情况下,能不能保证今后就没有矿难了,所以这个的话,还是打问号,我觉得肯定不能说是你重组了变大了,自然就变好了。

  主持人:是。

  刘戈:这是两码事情。

  主持人:对。

  刘戈: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而且这回看了,好像是一个关起门来的这样的一种重组的方式,那么是不是这种,他一定是最有效率的,我觉得还是可以要看一看的。

  马光远:我觉得这么多年煤炭资源的浪费,包括安全程度低,并不仅仅是“煤老板”造成的,这个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我们看到这个,这一次山西通过做减法来提高煤炭的资源利用率,来提高这个安全生产的这种标准,那么我认为这种做法本身,这个方向肯定是值得肯定的。

  主持人:方向是对的。

  马光远:那么提高集中度是对的,但是这个仅仅通过数量的变化,不可能引起质的飞跃,那么如果说仅仅通过数量的减少,能达到这种生产安全度的提高的话,这个事就有点儿太天真,可能有点太幼稚,所以我认为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特别在国有一统天下的情况下,我看到这个网友所引起的一些担忧,我觉得都是非常非常引起有关部门关注的。所以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还应该在生产安全的这种水平方面,在制度的这种遵守方面,而且在生产技术的提高方面,那么更应该有一些强化,强制化的标准去进行推进的话,那么这种从质到量,这种飞跃本身,可能才是大家所期待的。

  主持人:是,当有了一个好的开始的时候,其实更多的细节,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我们再来看一看网友对这个问题的最新关注,署名“春天”这位网友说,“政策要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整合重组要实事求是,开采工艺要因地制宜,对重组的小煤矿要提高准入门槛,要加大监管的力度。”

  那么如果才能够让我们的这一次改革真正的出现成效,我们也特别采访了一些特约评论员,马上听一听他们的观点。

  周大地(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事实说明几千家矿在山西省,是很难让他们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煤炭矿业的。我感到山西省这次做的还是非常及时的,中国的煤矿虽然产量大,但是现代化程度低,分散度太多。另一方面管理也相对比较混乱,特别在山西的几千个矿管理层次也过多,也造成了越界开采、井田重叠,不能真正的把资源经济利用,不能搞现代化的大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的煤矿建设要走一个安全、现代、高效这么一个路子。

  许小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市场化的方法也不是不能够保证安全生产,安全的问题是出在哪里?是出在政府监管不利,政府监管不利的问题是因为政府和煤矿的利益搅在一起。

  主持人:备受各界瞩目的山西煤炭行业的改革,是不是真的能够像刚才我们特约评论员所说的,改革之后出现一些高效、现代、安全的煤矿呢,在广告之后,我们继续和大家一起来关注。

  主持人:欢迎各位在今天的节目当中,继续和我们关注正在山西进行的煤炭行业的改革,也许在这一轮改革过后,我们常常提及的“煤老板”这个群体,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我们关注的是当他们离去之后,还有多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面地去看待,面对面地去解决?

  刘戈:其实“煤老板”这个称号,它现在成了,确实是一个时代的背影,然后一群人的符号,我们一想起来“煤老板”,就是买悍马一下买两辆,买楼一下买一个单元。

  主持人:是。

  刘戈:确实他这种形象的话,已经成了这样的一种为富不仁的这样的一种代号了,但是的话,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确实是一种,怎么说呢,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一种怪胎,那么他们最后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一个,不顾人们的,不顾工人的死活,然后不顾矿难的频发,然后的话,就是这样的一种,掠夺者的这样一种形象呢,我觉得和我们以前的这种发展观有关系,那么就是说,牺牲自然,牺牲人的生命甚至人的,以这个为代价,最后的话来获得发展速度,那么这样的一个背景不去掉,那么“煤老板”这个他仍然不会离我们太远。

  主持人:是,当“煤老板”离开之后,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面对?

  马光远:我们看到“煤老板”本身从制度设计上来讲的话,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我们一样,把一大部分的煤矿资源卖给个人,让个人去开采,所以这一次从改革的方向来讲的话,我觉得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这种改革是否由国企一统天下来做,甚至政府由山西的企业来做,我觉得都是值得商榷的,所以下一步我觉得对于山西的这个煤炭经济这种转型,甚至对全国煤炭经济的转型来讲的话……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业界 老板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