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开滦,中国煤炭工业的源头

2009-09-21 08:57:17 《中国煤炭工业》杂志社

冀东平原,燕赵沃土,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北平京畿咽喉之所在。这里诉说着凤凰浴火的传奇故事;这里流传着女娲补天的动人传说。回顾新中国60年的风雨历程,在这片热土上,饱尝苦乐的开滦,几度沉浮,日臻完美。
在历史的进程中,开滦人总是充分地展现出自己独有的文化魅力并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在社会经济的巨变中,开滦人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步入开滦,你无法不被他的气质所震撼,置身这个“北方工业摇篮”,你能真切地体会到沧桑历史的厚重和大型国企的恢宏。
点开开滦集团的网页,从地球顶点发出的一束强光猛然刺破静谧的寰宇,托举出一个鲜红的双环标志,雄壮激昂的乐声响起,巍峨的世纪坛、历代伟人与开滦、现代化生产的数控场景……一张张照片跃入眼帘,仿佛展开一幅厚重的历史画卷——这里是中国近代工业史的发端,是穿越时空,触摸131年前历史风云的时光隧道。
上上个世纪,为国之自强,洋务者仿西技,用其人,借天时,应地利,建矿开平;上个世纪初叶,国破外辱,先有英人骗占,后有日寇铁骑欺凌,不屈的开滦人,两次罢工,屡次暴动,用鲜血和意志抵御外强之侮,罗章龙、王尽美、邓培、李星昌、节振国、王瑞来、李景春、只奎元等众英雄奋起抗争,誓死保卫矿山主权……
上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矿山回归人民手中,高涨的热情、革命的火花鼓舞开滦人忘我地奋斗。即便经历唐山大地震、奥陶纪水患,勇敢智慧的开滦人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扭转了大地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世人为之惊诧!
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纵跨三个世纪的历史沧桑,开滦沉淀出一种厚重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坎坷多难的旧中国,开滦人不屈不挠,不怕流血,勇于斗争,伟大领袖毛主席赞扬他们“特别能战斗”;在执着向前的发展中,他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拘地域,不拘民族,形成了特别能包容的胸怀;在旧貌换新颜的新中国,开滦人艰苦奋斗,忘我工作,不畏灾难,不断创新,形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新世纪,开滦向着现代化大集团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多元化经营、现代物流大产业、煤焦化工等大手笔不断出现,开滦正迎着一片大好形势勇往直前!

 

第一篇
历史回眸•开滦从这里走来
历史不会忘记他——唐廷枢,清末久经商海、才华横溢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福建候补道。对于辉煌了131年的开滦而言,一切都源于他的远见卓识和极力操持。
开平矿务局
1876年,在得到北洋政府实力派官员的支持后,唐廷枢和几个异乡客开始在开平、古冶、唐山一带写写画画,查探矿源。1878年7月24日,开平矿务局正式启用“关防”,唐廷枢再次造访乔家屯,在短暂而隆重的仪式后,一声炮响,开平迎来了第一钻,所得之煤其品之高堪比英国上等,且地下煤层极厚。根据钻探结果,唐廷枢决定在钻孔之处凿井建矿,因地处大城山南麓,故以山定名为“唐山矿”。唐山矿1885年达到年产241385吨,此后18年的时间里共产煤527万多吨,盈利400多万两白银,几乎相当于整个开平矿务局(含林西矿)投资150万两的3倍,其规模和经济总量率当时中国工业之典范。
唐山矿从勘探开凿到出煤运销,全程引入机械化,为中国第一个采用机械化生产的煤矿。同时,修筑了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唐胥铁路,与胥各庄至芦台的运煤河连接,构成了产运销系统。
唐山矿的开凿和生产为开滦之长青基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创了中国的采煤业,更使西方诸国备感惊诧。
然而鲜美的果实引来了无耻的蛇蝎。1900年中至1901年初,英人乘八国联军侵华之际,对开平局督办张翼施以威胁及诈骗,攫占了开平局全部财产。
北洋滦州官矿公司
1907年,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与江南张謇并称近代中国实业界的“南张北周”的周学熙,为收回开平煤矿、洗雪国人耻辱,毅然成立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此矿的成立得到了北洋政府的全力支持。
但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就在周学熙幻想“以滦收开”的时候,美丽梦境被一纸合同击得粉碎。1912年6月1日,艰难挺过了六个春秋的滦州煤矿再次被英人攫取。两矿合一,创立了开滦矿务总局,矿务大权尽归英人。自此始有“开滦”之称。
此后,开滦历经时局动荡,世事更迭,直至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军代表进驻开滦。1952年5月14日,新中国政务院宣布开滦矿务总局由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代管,组织开滦煤矿总管理处。从此开滦展示出他无尽的活力和似火的激情。

 

第二篇
战天斗地•开滦浴火重生
新中国的成立是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又一开天辟地的壮举,开滦见证了这一刻,并随之迎来了光芒四射的青春。
那是个百废待举的年代,共和国的工业如同嗷嗷待哺的幼儿蹒跚着走来。
开滦,作为新中国极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基地,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哺育工业的重任。一车车的乌金从这里奔向首都北京,奔向东北黑土,奔向烟雨江南……开滦的工人用气吞山河的斗志努力抓生产,点燃了新中国经济腾飞的希望之火。
开滦,继承和发扬拼搏与开拓精神,在建国之后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相继建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型矿井,并创出了多项国内“第一”: 1958年,建成我国第一座水力化采煤矿井;1964年,建成全国第一个机械化矿井;1968年,建成全国最大的水采矿井;1974年,率先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
那时候的开滦风华正茂,无论是技术还是产量都执中国煤炭工业之牛耳,是当时中国煤炭工业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即便是在风雨如晦的十年动乱时期,开滦也没有失去他的脊梁和风骨,不停产、不减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推动着新中国的经济车轮。李长振、吴旭芝、侯占友……这些朴实的工人不讲代价,不计报酬,加班加点多出煤,“地球转一圈,我转一圈半”。为了国家的需要,开滦对矿井进行了高强度开采,一些井巷和设备失修,采掘比例失调,为以后的发展留下了隐患和困难。但是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开滦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周恩来总理在1968年和1973年言辞恳切地表扬开滦,为国家“出了力,立了功,救了急”。
唐山大地震之殇
然而,正当共和国即将从十年浩劫的深渊中走出来的时候,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56秒,一场7.8级的强烈地震突袭唐山,如同自然之手的轻轻一拂,唐山几乎被从地球上抹去……
开滦,在他正欲摆脱干扰,准备大干快干的时候,又经历了一场来自大地的浩劫,这座百年老矿断壁残垣,几成废墟。6579名职工不幸遇难,2153名职工受重伤;矿区地面367.34万平方米的建筑物中,有80%遭到严重破坏,整个矿区除范各庄、吕家坨、荆各庄矿外,建筑物几乎全部倒塌,变成一片瓦砾废墟;当时的7个生产矿井有70%左右的开采水平及60%的工作面被水淹没;37.9万米的巷道需要整修和清理;采掘巷道被破坏了206268米,占69.93%;10.9万多米的轨道需调卧清理;被砸被淹的机电设备达33099台件,占在籍设备的42.3%;供电、排水、通风、通信、提升、运输系统全部中断,百里矿区陷入瘫痪……
在人类的历史上,地震灾害对煤矿生产的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1906年4月8日,美国旧金山地震,30年后煤矿的生产才得以恢复;1925年9月1日,日本横滨大地震,煤矿生产也经历了20年才得以恢复。外国人断言:开滦 煤矿的生产20年也恢复不起来。
但是,灾难没能击垮坚强活着的人们,英雄的开滦人强忍亲人遇难的悲痛,来不及抹去身上的血迹便投入夜以继日的抢险救灾中。震后的矿井被大水淹没,整个排水过程持续了好几个月,最后排出1.6亿吨水,相当于两个中型水库的水量。
开滦人“先生产,后生活”,“快一点,再快一点恢复生产”成为开滦人当时的奋斗目标。因为开滦的原煤产量当时占全国统配煤矿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洗精煤占全国六分之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地位殊凡。开滦当时日产煤6万至7万吨,每日供上海2万吨煤。开滦的灾难性停产使全国的煤炭供应受到影响,尤其是天津、北京、上海及鞍钢,“就连朝鲜也不断地打电话要煤”。
开滦的复工与重建迫在眉睫。开滦人深深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使命,震后不久,工人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再次下井。下巷被淹,就在上巷采,没有正规工作面就扫浮煤、找残煤、回收煤柱、套修煤巷、快速掘进,千方百计早出煤、多出煤。终于,震后第十日,劳动模范崔连生和几个工友从马家沟矿采一区推出了10车“抗震煤”。这10车煤激励了工人们的豪情。四个月后,吕家坨矿在全矿区第一个实现原煤、洗精煤恢复生产。11月份,全局平均日产原煤7800吨。到1976年底共产原煤85万多吨,洗精煤3.3万吨。那一年的春节,许多人是在矿井下度过的。
唐山以及开滦的遭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作为共和国的动力之源,开滦的复兴刻不容缓。开滦是在原址、原样、原规模重建的,这也是为了加快恢复建设进度。当时国家专门成立了“国务院恢复开滦生产会战领导小组”,调动了举国之力援助开滦。1977年元月下旬,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陆续而至,17个省市的85个厂家肩负起修复开滦的重任。据悉光参加这次设备抢修会战的人就超过5万。在复建过程中,遇到建筑材料短缺等问题都由国家各部委直接帮助解决,对于开滦的支持力度甚至超过支持唐山。

到1977年3月1日,除震前刚试生产的荆各庄矿外,所有矿井全部恢复生产,到年底,开滦的产量恢复到震前水平。此时,离世纪地震仅仅过去了210天……
降服奥陶纪水患
然而大自然再一次无情地考验着不屈的开滦人。1984年6月2日,开滦范各庄矿2171综采工作面突然发生了世界采矿史上罕见的特大突水灾害,涌水量比世界上最大的矿山突水至少大5倍以上!
凶猛异常的井下水在最高峰时达到每分钟2000多立方米的流量,不到21个小时就淹没了这座年产300万吨的大型矿井。三天后,洪水涌入吕家坨矿,6月10日,年产200万吨原煤的这座大型水采矿井也被淹没。肆虐的涌水又 直扑年产300万吨的林西矿……
范各庄告急!吕家坨告急!林西告急!
开滦透水灾害再次牵动了国家领导的心。6月1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到开滦范各庄矿视察,指示要千方百计保住林西矿。
开滦煤田的煤层以中厚煤层为主,煤田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有五个主要含水层,水量丰富,煤系下伏奥陶纪石灰岩的岩溶裂隙水,对矿井威胁非常大。随着煤炭开采水平的不断延深,我国有数百处矿井受到水患的威胁。突水事故的发生轻则影响生产进度和煤炭质量,重则出现人员伤亡,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开滦范各庄矿就是受到水患威胁的矿井之一。在1984年的那个夏天,奥陶纪石灰岩的洪水像潜伏于地下的恶魔狂暴地吞没了范各庄矿。
开滦人经历了大地震这一人间地狱般的磨炼,此时面对突发而至的洪灾,他们丝毫不乱。治水大军采取“一排、二堵、三截”的综合治理方法,经过三个月的苦战,终于实现了保住林西矿的目标。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终于成功降伏了这场中外罕见的特大水患,有力回击了国外专家“复矿是不可能的”的武断评价。

第三篇
改革开放•开滦走在时代的前列
经济,经世济民,经国济物。开滦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中国百年经济史的一个见证。
从最初的官督商办以及股份制经营,开滦在成立伊始就显露出资本主义萌芽的企业特征,开平煤矿更是曾经 在上海股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抢购狂潮。
但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经历了你争我夺的成长过程,开滦在解放后成为国家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管理的特大型煤炭企业。计划经济、国营单位、全民所有,这是当时中国大型企业的普遍特征。开滦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为推动共和国的经济车轮滚滚向前贡献了巨大的能量。
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煤炭生产一直受国家计划的高度调控,产能由国家制定,价格也由国家制定。为了共和国的腾飞,煤炭行业作出崇高的牺牲。
求索现代企业之路
1978年,中国的经济体制酝酿着巨变。历史潮流浩浩汤汤,有些企业如沐春风,争相吐艳,有些企业措手不及,倏然而逝。多年超负荷运转的开滦在这波浪潮中逐渐从第一梯队掉下阵来。
1986年,开滦出现了建国以来的首次亏损,此后亏损额逐年增加,到1990年亏损额达到2.97亿元,累计亏损额近15亿元,成为行业亏损的首户。开滦的困境源于多个方面,首先,长期高强度开采,迫使矿井加速衰老;其次,地震灾害之后,开滦为顾全大局,全力开工,未能有序开采,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第三,范各庄矿难牵扯了开滦的精力;从大的方面讲,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使煤炭价格长期在低位运行,企业积极性不高,收入很少。
这可是曾经的老大哥啊,尴尬的境遇折射的是整个煤炭行业的窘境。此时再不改变,影响的就会是整个煤炭行业,甚至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1991年,开滦的困境被《中国工业经济内参》披露,立即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同年9月,朱镕基副总理受李鹏总理委托来到开滦现场办公,研究解决开滦问题的具体政策。朱镕基考察后提出“摆脱困境,增强后劲,练好内功,创造经验”的要求,这实际上是把脉开滦,剑指煤炭行业,并意在整个中国经济。
这是百年开滦历史上的又一重大时刻。开滦人抓住机遇,作了几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改变。一,从内部管理体制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实行模拟法人运转;二,改变内部经济运行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效益承包;三,推进煤与非煤的分离;四,对人事制度等进行变革;五,完成新旧财务制度接轨,进行清产核资;六,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这场始于1992年的变革触及主体资格、分配体制和资本重组等建立现代企业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至1994年开滦提前两年实现扭亏为盈。开滦的探索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再次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1999年12月8日,开滦矿务局改制为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标志着开滦正式走上了现代企业之路。
多元发展 延伸产业
所有的资源型企业都无法避开这样的一个命题:一旦资源枯竭了,企业将何去何从?对于经历了三个世纪风雨的开滦来说,其紧迫性尤其强烈。
唐山矿区在常年的超额开采中日益衰竭,其可采储量仅有十几亿吨,同时随着矿井衰老,开采深度与难度同时加大。开滦前董事长、党委书记杨中曾经满怀忧患地说:“依据现有煤层,维持现有规模还有15~20年,距离关闭还有五六十年。”
开滦人遇到了莎士比亚式的命题:生存,还是毁灭?
要生存,要发展!这是所有开滦人的共识。但是怎么发展?发展需要的大量资金哪里来?
勇于创新的开滦人灵光一闪,想到了上市融资!开滦人开始了严格的筹备和细致的酝酿。2001年7月26日,开滦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标志着开滦在产权制度改革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为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2004年的6月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内的开滦人神采飞扬、欢呼雀跃,一声清脆的锣响,开滦股份开盘上市,成功筹集资金超过10亿。这标志着开滦再次回到了资本市场,成为投资者的宠儿。
为了百年资源企业的基业长青,开滦人规划了新的蓝图。在2002年的时候,开滦领导层确立了“调整转型、做精做强”的发展战略。其发展战略重点有四个方面:做精做强煤炭主业,构建煤基多元产业链,搞好资本运营,加快体制改革。
随后数年,开滦依照既定的发展战略陆续展开动作。2004年10月1日,开滦集团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焦化项目回填工程开工;2005年,开滦股份收购迁安首钢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51%的股权,组建迁安中化煤化工有限公司;同年,迁安中化工程二期启动,最终达到220万吨/年焦炭的生产规模;2006年10月22日,开滦集团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4号焦炉试生产出焦;2007年10月31日,开滦20万吨甲醇项目一期工程投入试生产……
通过一系列的产业调整和资本运作,到2007年,开滦的非煤收入已经超过了煤炭收入。
突破瓶颈 做大做强
2008年,开滦建矿130周年,在这年的5月份,开滦新一届董事长张文学上任。在通过对自身情况、行业现状及国内外形势的缜密分析后,开滦新的更宏伟的设计蓝图呈现在世人面前:到“十一五”末,煤炭产量达到5000万吨/年以上,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十二五”末,煤炭产量达到1亿吨/年以上,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建成主业突出、结构合理、多元经营、科学发展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的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开滦将原先“做精做强”的目标稍微作了改动—— “做大做强”,在做大的基础上做精!2008年,开滦集团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291,在全国煤炭系统中居第15位。做大做强战略目标的出炉,意味着开滦在向新的龙头企业迈进!这是百年“老大哥”重整旗鼓、重振雄风的呐喊,这是百年国企龙战于野的信心!
开滦要做大做强,一个必须突破的瓶颈就是煤炭资源。开滦人将搜索的目光投向远处,在河北本省,蔚州矿区有9.1亿吨可采储量,这已经是河北最大的可开发的煤矿资源了;在祖国的北方,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特别是鄂尔多斯市,那里有大片的煤海在静静地等待着唤醒;此外,新疆地区伊犁和准东煤田也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再往国外看看,加拿大、印尼、澳大利亚等等都有丰富的资源……
与其坐而论之,不如起而行之。通过自身挖潜以及一系列的省外扩张、海外采购,开滦人迅速增加着自己的能源储备和煤炭产能,到“十一五”末,开滦可获得煤炭资源165.2亿吨!
延伸产业链
“开滦要实现做大做强,必须要调整结构,突出转型。”张文学深刻意识到调整转型对于开滦的重大意义。开滦新时期的转型方向是:以煤炭为基础产业,以煤焦化、煤电热、现代物流为支柱型产业,以装备制造、建筑施工(房地产)、文化旅游、建材化工为支持型产业。
同时开滦要多元化、多区域发展,形成河北省、内蒙古、山西、新疆、加拿大五大发展区域,成为集焦精煤生产、煤焦化、煤电热、现代物流、动力煤生产于一体的超大型能源集团。
开滦要百年长青,煤基产业链的延伸发展至关重要。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价值链,延伸企业价值,创造利益增长,煤炭资源只是产业链的开始。把煤炭作深加工,经过一级洗选加工,生产出精煤,其经济价值就提升两三倍;经过二级加工,其经济价值就会提升7~8倍。由此可见,开滦调整结构首选延伸煤基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在这个观念指导下,“大精煤”“大焦化”“大煤电热”三大工程顺势而出。
尤其是煤焦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经典之作,这也是开滦介入煤化工,并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煤化工企业的一部得意之作。
开滦做大做强的一个基础是现代物流业。2008年,开滦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把现代物流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并得到长足发展,物流产业收入达到103亿元,稳稳占住“2008年度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品牌500强”企业一席之地。2009年上半年,在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包围中,开滦集团的大物流产业破茧而出,迅猛发展,营业收入达到了103亿元,冠全国煤炭物流之首。
开滦的新一代领导人张文学豪迈地表示:到2012年要突破500亿元,继续称雄河北,领军全国工业企业物流!
  
开滦人,又一次站到了经济发展的前沿!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开滦宠辱不惊;
不论岁月如何艰难,开滦负重前行;
不论大潮如何起落,开滦应对自若;
不论前行是否坦途,开滦一往无前!
站在新中国60周年的节点,开滦——这个中国近代工业的源头再次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它挺起的不仅是一种责任和重担,还是一种力量、一种坚持、一种精神、一个梦想、一份荣耀、一份道义!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