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怒江电力事业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脚步,从竹木照明到万家灯火,从木制水轮机到综合自动化,从10千伏到110千伏、220千伏输电,从不到6万千瓦到75万千瓦的电源装机,从各县条块分割到全州电力联网、企业联合、电力管理体一体化,从过去砍柴做饭到今天轻轻一按开关就可动手炒菜;从过去走几十里山路看一场黑白电影到今天坐在家里只需鼠标一点美国大片随时看,从“星星跌落峡谷、夜明珠照亮山乡”到“努力构建国家级水电基地”,怒江电力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跃。
翻开怒江电力改革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怒江电力在怒江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每一座电站、每一条银线、每一基铁塔、每一台机组里都流淌着一代又一代怒江电力人的青春年华与智慧和汗水,见证了怒江电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嬗变
辉煌巨变之电网坚强
从无一座电站到综合自动化,从煤油灯到新农村电气化。
追溯怒江电力发展,这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60年前,边远封闭的怒江没有一个电灯泡,各族人民过着“白天靠太阳,晚上靠火塘”的困苦日子,1952年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怒江第一台柴油发电机历时7天时间从剑川抬运到当时的州府碧江知子罗,怒江人民第一次看到了电灯。1960年5月,怒江第一座木制水轮装机48千瓦发电站在兰坪县金顶镇建成发电,怒江各族人民拥有了自己的水电站。此后30多年怒江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根据国家“小型为主,社办为主,生产为主,水电为主”电力建设方针,大力加快电力建设步伐,一大批小水电建成投运,为怒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到目前,全州已有中小水电站77座,182台机组,总装机77.3884万千瓦,1万千瓦以上的电站有32座,装机67.1964万千瓦,1万千瓦以下的电站有38座,装机10.192万千瓦。
1984年,怒江州第一座110千伏兰坪黄木变电站建成,实现了与滇西电网的联网运行,结束了无法满足用电负荷增长的需求,拉闸限电频繁,地方电网孤立运行的历史,使怒江电力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由于长期以来欠开发、欠投入,怒江经济文化落后,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电力发展极其滞后,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怒江电力人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科学的电网规划与建设作为抓电力发展的切入点,多方争取项目,想法筹措资金,紧紧抓住农网、城网改造、农村电气化、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等工程的历史性机遇,电力建设者们发扬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精神,严抓管理,精心施工,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加快电力建设步伐,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怒江这块神奇险峻的土地上挥洒汗水,用辛勤的劳动使一座座电站拨地而起,一基基铁塔耸立于雪山之巅,高压输电线路如银线般穿越千山万水,把绿色、经济、安全的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
60年来,怒江电力发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加强配电网络的建设和改造,切实解决全州广大人民群众的用电问题,“两改一同价”德政、民心工程的实施,使得农民用电真正实现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改变了很大一部分农村无电用,用电困难、电能差、电费高的状况,全州新建和已改造的居民用电全部实行一户一表,供电所直接管理到客户,减少了环节,革除了弊端,实现了“同网同价”,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也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群众非常满意。各族群众以歌赞唱“电视清晰风扇凉,灯泡夜夜亮堂堂;音响空调用得起,农村城市一个样”。到目前,怒江已基本形成220千伏为中心,110千伏为骨干辐射四县,35千伏连接乡镇,兼顾州内中小水电输出和矿业开发以及城乡居民用电需求的网络布局,“电矿结合,东西互动”的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全州拥有110千伏线路1011.5千米,变电站7座,运行容量48万千伏安,开关站5座,拥有35千伏线路606千米,变电站21座,运行容量6.85万千伏安,10千伏及以下线路总长2580千米。全州行政村通电率100%,自然村通电率83%,农户通电率91%,农村人口通电率65%。所有运行变电站已全部实现综合自动化管理,结束了调度值班人员手写各种纸质记录和调度操作指令的历史。新的电网格局与配备,从基本上解决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负荷急剧增长出现的电网“卡脖子”问题,提高了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增强了电网设施抗自然灾害能力。沉寂千百年的怒江大峡谷灯火辉煌,光明普照。
辉煌巨变之电能优良
从停电、限电到鼓励用电;从电扇不转,到空调普遍。
由于欠开发、欠投入,电网基础建设落后,电力供应紧张,丰盈枯缺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州府所在地泸水六库当时有州、县两个供电公司负责江东、江西两个片区的供电任务,由于电网结构薄弱,电源点权属各方,经常出现江东窝电送不出,江西无电源保障停电的状况。全州大部份乡镇、村社也因电力供应不足,白天停电,晚上阶段性供电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由于管理体系不顺,管理权、责不明,部分人员专业水平低,行为不规范,管理无规章,导致了“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的现象时有发生,电价混乱,老百姓用电电价居高不下,有的高达2~3元/千瓦时。一度形成“无电时老百姓盼电,有电时又不敢用电”的现象。
“十五”期间,州委、州政府确定了“矿电强州”的战略思路,提出培育电力支柱产业的一系列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2002年和2003年先后完成了“两网两站”(即:“两网”一、二期农网工程、110千伏六兰线,“两站”老窝河三级电站、六库110千伏中心变电站)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实现了边三县35千伏电力联网,两年时间完成电力投资21693万元,超出全州“八五”、“九五”电力投资总和。特别是2000年开始实施的城、农网建设改造工程等,大大提高了自身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解决了以前线路质量差、故障停电频繁、造成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电力供需矛盾。在电力供需矛盾逐年加剧、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我州电力企业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克服汛枯出力矛盾,充分挖掘网内电源出力,按照“保生活、保重点、保效益”的原则,加大电网调度管理,最大限度保障了经济支柱产业电锌生产用电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杜绝了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电网事故的发生。2001年以来,我州供电量年均增长32%,自发电量年均增长36%。2009年上半年,州内用电高峰负荷15.5万千瓦,低谷负荷12.5万千瓦,平均负荷13.5万千瓦。2008年,怒江电网累计完成售电量195,029.21万千瓦时,较上年增长71.1 %;完成销售收入43,509.4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45 %;完成利税9,888.2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27%。电力在全州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实现历史性突破。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提升和政府惠民政策的落实,农村群众收入明显增加,空调、电饭煲、冰箱等家用电器已逐步普及,农村地区用电负荷增长势头逐年加快。怒江电网本着“细致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组织生产、营销技术人员对电压质量差的台区和线路进行实地调研和检查,精心编制农村配电网改造项目,重点将农网改造不彻底、配变容量小、线路供电半径大以及末端电压低的台区列入整改计划。采取多种措施,结合配网技改、农网完善和标准化台区建设等,统一进行改造,减少重复性投资,切实解决农村用户低电压的难题。从以前电扇不转,到如今的空调普遍,给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实惠。2008年,全州供电可靠率达99.967%,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798 %。
辉煌巨变之体制完善
从政企不分到改革不断深化;从自由管理到规范化管理。
“九五”末到“十五”期间,州委、州政府立足于怒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为解决全州电力企业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局面,提出怒江电力体制改革步骤。1998—1999年的电力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严重影响生产力发展的条块分割、交叉供电的突出矛盾;2001—2003年的体制改革实现了全州电力联网、企业联合、电力管理一体化,结束了长期以来条块分割、区域垄断、封闭运行的历史,实现了全州电力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集约化经营;2003—2005年,为不断满足我州国民经济增长对电力的需求,促进中小水电的跨越式发展,以市场化运作、公开竞价、协议转让的方式,全面有序依法退出国有电源资产,以2.73亿元的竞价成功出让15座国有电源资产,国有资产大幅升值,盘活了存量资产,优化了企业资本结构,实现了电源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2004年7月1日零时起,全州电源电网正式分开计量、独立运营,2005年2月1日,云南怒江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云南怒江电网有限公司”,初步构筑起“政府引导、国家管网、多家办电、公平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怒江电力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2007年5月18日,怒江州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怒江鼎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六库举行了云南怒江电网有限公司增资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引进民营资本2.45亿元。标志着继全州电力联网、企业联合、厂网分开后,电力市场化改革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全州电力联网、企业联合后,逐步建立了现代化企业制度模式,消除了体制性障碍和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局面,实现了电力资源在区域内余缺调剂,优势互补,使全州电力企业内部管理得到了加强,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实现了“电网一体化、资产优良化、股权多元化、用工灵活化、电价合理化、管理科学化”的企业运行机制。同时,怒江电力通过全州电力联网为重点,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增长对电力的需求为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新投融资机制,多渠道、多种形式地引入国内外资本,2003年以来,约有45家投资商进入怒江州参与中小水电开发,规划拟建装机130万千瓦,估算引入民间资本65亿元,形成大中小并举、多元化投资开发、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强劲势头。
2008年,根据省人民政府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尽快形成全省“一张网、全覆盖”,促进我省以水电为主的电力支柱产业健康发展,经州人民政府与云南电网公司商谈,就怒江电网有限公司国有资产划转等达成了共识,并于2009年1月8日在六库签署了《公司重组协议》,将云南怒江电网有限公司国有产权无偿划转云南电网公司;8月5日,云南电网公司与州人民政府签署《公司国有资产划转云南电网公司协议》,怒江电网有限公司将正式成为云南电网公司全资子公司。怒江电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有利于深化电力管理体制,理顺投资体制,实现电网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有利于促进电力工业的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云南电网公司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怒江电网建设力度,不断优化电网结构,增强电力输送能力,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为怒江经济建设提供安全、可靠、优质、充足的电力保障,实现电网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怒江电网发展将迈上新的征程。据悉,2009—2013年全省城农网建设怒江纳入云南电网公司计划统筹的建设投资规模达13亿元,短短五年内实施如此庞大的投资规模,在怒江是前所未有的。2009年云南电网公司拟在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全力推进城农网建设工程中将投资4.3亿元,促进怒江主网、配网、农网协调发展,建设分布合理、结构完善、各电压等级相互协调、具有合理的地区电源支撑的坚强电网,不断提高供电可靠率。
辉煌巨变之彰显责任
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电老大”到“电保姆”。
认真履行和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应尽的义务。怒江电网在履行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勇于承担,并将其贯穿于生产、建设、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过程,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特有贡献。在计划经济时代,有部分人员总在不经意间便摆出“电老大”的谱子,在老百姓面前讲话大声粗气,面对来办事的群众不主动、摆脸色等现象存在。近年来,怒江电网随着广泛开展安全用电进万家、平安和谐建小康活动、规范管理水平、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措施,供电服务以改从前的“被动”为“主动”。 同时,认真组织业务素质培训和岗位技能竞赛,广泛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新的电力形象在群众中已经树立,“电老大”已被“电保姆”所取代,并逐渐得到公众认可。在改革和建设任务都十分繁重的非常时期,用户投诉的次数逐年下降,用户满意度逐步上升,行业作风明显转变,企业整体形象不断提升。2002年以来,公司先后被授予云南省百户优强工业企业、云南省团结干事思想教育活动先进单位、云南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怒江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一大批个人受到国家、省、州表彰奖励。
“立一基铁塔,树一座丰碑;建一条线路,留一路美名”。 回望过去一个个特殊的日子,一项项艰辛推进的工程,在怒江电力发展的历史长河里灿若星辰、流光溢彩,展望未来,怒江各族人民期盼多年的梦想一天天将变为现实,“发展电力、富民强州”,怒江电网人满怀无限憧憬与美好希望,“汗水诠释责任,激情照亮怒江”恰似怒江电网人心中不变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