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柴达木盆地:建中国面积最大循环经济圈

2009-09-24 10:31:37 新华网   作者: 文贻炜  

中国“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物宝天华,资源富集。拥有“聚宝盆”,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骄傲。而今,在这片西北高原荒漠建起了中国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圈,资源开发,有序利用,变废为宝。 

格尔木市年平均日照时间高达3300个小时以上,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8月下旬,投资40亿元的太阳能发电项目--青海省格尔木200兆瓦大型荒漠并网光伏电站一期工程,在格尔木市郊荒漠戈壁上开工。格尔木市委书记王西秦说:“太阳能产业代表着柴达木盆地下一轮循环经济发展的另一支柱。绿色,是我们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

2005年10月,国家正式批准柴达木作为全国第一批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的产业园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海西州工业开发的主旋律。海西州地域面积30.9万平方公里,人口56万。辖内柴达木盆地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39个,资源潜在价值15.5万亿元,占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90%以上,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16.4%。

柴达木地区资源类型全、品位高、品种组合好、产业关联度高,相互间的融合性较强,可以延伸“油气--盐化工”“煤--焦--盐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和“铁矿--焦炭--钢铁”五大循环产业链。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盆地内形成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乌兰四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生态意义显著。循环经济的实施,将资源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变废为宝,开发与保护实现双赢。

青海盐湖集团所在地察尔汗盐湖内,各类矿物总储量达600多亿吨。察尔汗盐湖资源伴生元素多,但几十年来一直以开采钾盐为主,产品也只有单一的氯化钾,而伴生或共生的锂、硼、镁、铷、溴等有效成分没有有效利用,几乎都作为废料排放,每年生产百万吨的钾盐就会产生8亿多吨废料。

目前,这些废料已“变害为宝”。盐湖集团综合利用项目将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与氯气相结合,生产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房屋装饰材料的聚氯乙烯。除此之外,盐湖集团还在开发金属镁、氯化钠、氢氧化钠、氧化镁、碳酸锂等产品。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小松说,对盐湖资源实施综合利用,基本可实现生产链的闭合循环和资源利用最大化。预计未来5-10年,在不增加资源开采量的基础上,盐湖集团的产值将增加10倍。更重要的是,资源和环境得到了保护。

“园区成立时,我们就决定,不能重复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老路。园区中每个企业,都是资源综合利用中紧密相扣的一环。为保青山绿水,对污染企业我们坚决说不。”海西州发改委副主任王生宝说。

循环经济给海西州带来了巨大推动力。2008年,海西州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3.1亿元,同比增长20%,成为青海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今年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126.4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王生宝说,未来5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工业项目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在“十一五”后几年和“十二五”初,一批具有全国性影响乃至国际性影响的重点项目将在柴达木盆地崛起。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柴达木盆地 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