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石油
  • 寻魂:精神光耀百年丰碑(组图)

寻魂:精神光耀百年丰碑(组图)

2009-09-23 13:56:01 中国石油报   作者: 邹德庆 潘国良   

  9月26日,大庆油田迎来50岁生日。这个相约半个世纪的华诞,让石油人激动不已!当人们用欢乐锣鼓点起生日蜡烛的时候,会把心中的祝福送给这么一个人:他从来没有给自己过过生日,甚至他的生日还是在他逝去之后费尽周折才查到的。这个人是谁?他就是铁人王进喜,一个把自己血肉之躯献给共和国石油事业的人。

  时光回溯到50年前,这是中国石油乃至中国国民经济一个关键的节点。从西北玉门奔向东北松嫩平原的列车上,小鬼许万明一步不离地跟着师傅王进喜,面对即将来临的石油大会战,他觉得师傅就是靠山,有师傅在什么都不怕。如今已年近古稀的他,谈到当年声音还是那么洪亮:“师傅那个时候恨啊,恨不得一拳砸出一口井。”

  国家缺油。在那个年代,毛泽东等领导人对此忧心忡忡。毛泽东曾对周恩来、陈云说道:“要搞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石油都转不动。”朱德也焦虑地说:“如果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大炮,还不如一根打狗棍。”在《自由石油》一书中,一位美国军事专家认为:“红色中国并没有足够的燃料进行一次哪怕是防御性的现代战争……连几个星期也不行。”

  满怀一腔报国热情,几万石油大军在空寂荒凉的松嫩平原上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会战。翻开厚重的历史画卷,我们看到了一面旗帜,一种精神,感受到无法忘怀的激情,令人震撼的石油魂魄。从雪地里急匆匆的脚步,从扯拽钢铁钻机的绳索,从冰冷的湖水,从搅动泥浆的那双沉重的手臂……在人与自然硬碰硬的厮杀中,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锻造着铁一般的意志,钢一样的精神!

  有人称赞,铁人是在大地上写诗的人,写在黑土地上的石油魂三个字那么遒劲而又富有激情。

  几年后,当两名新华社记者来到大庆油田的时候,他们深深地被这里所感动,第一次向全国人民讲述了大庆精神大庆人。

  因为有会战,才有了大庆精神;因为有铁人,才有了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是中国石油的原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经典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人格化的浓缩。

  1964年大庆石油会战胜利后,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会战工委书记余秋里在离任之际,与会战总指挥康世恩进行了彻夜长谈。他饱含深情地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啊!要把油田管好,更要把精神传下去!”

  很少有一个人的名字,能够与一个群体的名字这么息息相关,能够对一个群体有这么广泛、深远的影响。铁人的故事产生于那个时代,铁人精神却远远超出那个时代。这个按家谱起名进喜的西北娃娃,没有给自己的家招财进宝,却为祖国屡添捷报;这个喊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倔强汉子,虽然过早逝去,但他身上闪耀的精神却激励着石油人把困难踩在脚下,为国家能源安全打拼一片亮丽的天空。

  辉煌的起点有时往往也是伟大精神的起点。从火热的创业年代开始,大庆人正是凭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实现着一个个跨越,攀登着一个个险峰,创造着一个个辉煌。

  历史总有一些巧合,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出油的那天,也是“新时期铁人”王启民22岁的生日,负笈他乡的学子为即将成为大油田建设者而激动不已。10年之后的1969年,在人民大会堂,毛泽东握着铁人王进喜的手说:“你身体结实,真像个铁人!”又过了28年,也就是1997年,还是在人民大会堂,江泽民握着王启民的手说:“大庆有了第二代铁人,你是科技战线的铁人,是新时期的铁人!” 这位新铁人由衷地说:“铁人王进喜是我们心中的骄傲,永存的丰碑,不竭的动力!”

  1205队,就是铁人王进喜当年从玉门油田带过来的队伍。今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到大庆油田考察,来到1205队,和大家高唱那曲永远激励人心的战歌——《踏着铁人脚步走》!这是一支中国石油战线上的功勋铁军。50年来,这个英雄的队伍打了无数硬仗恶仗。他们说:“铁人老队长从来就没离开队上,在困难的时候,一想起老队长就平添力量。”

  “把井打到国外去”,是铁人的夙愿。当1205队第18任队长李新民带着队伍远涉重洋,在苏丹高效优质打出了第一口井后,这些刚强的小伙子哭了,他们朝着祖国的方向大声呼喊:“老队长,您的梦,我们圆了!”

  铁人的梦就是大庆人的梦,也是中国石油的梦。为在“油大庆”下面寻找“气大庆”,身患尿毒症到了晚期、做完肾移植手术不久的姜传金毅然重返工作岗位,拖着虚弱的身体,历经1000多个日夜苦战,终于破译了深层火山岩的“开启密码”,指导部署9口深探井,预测符合率达到100%,找到了我国东部最大的气田——大庆庆深气田。

  在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的一个展柜里,静静地“躺”着一张用红纸书写的“生死决心书”,虽然有些褪色,但上面的一句句誓言和30个名字,却仿佛向人们讲述着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是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107队的队员和油建十一中队的电焊工在封堵升深2号天然气井临战时的宣言,化险为夷的40多分钟惊心动魄,如同会战当年场景的复制,新老石油人一脉相传。

  这是一片英雄辈出的土地,人们从大庆英雄谱上可以看到:从大会战时期的王马段薛朱“五面红旗”,到上世纪70年代以“钢铁钻工”吴全清为代表的21名模范标兵;从80年代以申冠为代表的十大典型,到90年代以马军为代表的“十佳百优”职工;从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六大标兵”,到今天新时期的“五大标兵”、“五面红旗”和好工人朴凤元,一代又一代英雄模范,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之魂绵延至今。

  黯淡了峥嵘岁月,会战大军当年用血肉之躯与天斗、与地斗的情景今天已成为人们记忆中的雕塑,而时间积聚下来的是不灭的灵魂。在铁人第一口油井旁,很多人仿佛借着那依旧汩汩流动的油流,和铁人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据最新统计,新落成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不到3年时间就有123万人参观。

  大庆油田,一个书写神奇的地方;大庆油田,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只要你踏上这块土地,扑面而来的是那浩然正气,难以忘怀的是那铭刻在共和国丰碑上的不朽业绩,你能感受到一种精神的震撼和热血的燃烧,你会在瞬间产生发自内心的敬仰和崇拜,产生尊崇和渴望!

  仰忘历史星空,铁人的形象让人激动不已;展望百年油田未来,精神的力量光耀一个个传奇。

  大庆之魂,是胸中的爱国、双手的创业、脚步的求实、生命的奉献。大庆寻魂,触摸石油内在的气质、民族之丰碑!

  “两论”起家

  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庆油田的建设“是学习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典范,是通过大学《实践论》和《矛盾论》,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靠“两论”起家,靠“两分法”前进,始终坚持实践第一,坚持抓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把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统一起来,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两分法”前进

  “两分法”于1964年年初提出。主要内容:一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要用“两分法”。成绩越大,形势越好,越要一分为二,只看成绩,思想上骄傲自满,成绩就会变成包袱,大好形势也会向反面转化。二是对待干劲也要用“两分法”。干劲一来,引导不好,就会只图速度,不顾质量,好心肠出不来好效果,反而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三是领导要及时提出新的、鲜明的、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高标准,引导职工始终向前看。四是以“两分法”为武器,坚持抓好工作总结。走上步看下步,走一步总结一步,步步有提高,方向始终明确。

  岗位责任制

  1962年5月8日,中一注水站因管理不善,发生了一场火灾。会战工委立即发动群众围绕“一把火烧出的问题”展开大讨论,及时总结和推广了该站的实践经验,在全油田建立了岗位专责制、巡回检查制、交接班制、设备维修保养制、质量负责制、班组经济核算制六大制度。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又增建了岗位练兵制和安全生产制,成为八大制度。

  大庆的岗位责任制是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领导与群众之间平等的、同志式的分工协作关系的反映。它在大庆的各种管理制度中,处于中心地位。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庆的岗位责任制逐步发展成为企业经济责任制。

  六个传家宝

  在大庆石油会战及后来的油田开发建设中,大庆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气概,艰苦奋斗,逐步形成的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缝补厂精神、回收队精神、修旧利废精神。这些是大庆艰苦创业传统的重要内容,被大庆人称为艰苦创业的“六个传家宝”。

  三个面向

  三个面向即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是大庆企业机关工作的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

  1960年大庆石油会战一开始,会战工委便强调,各级领导要“亲临生产第一线指挥生产”,“机关工作要面向生产”。到1964年形成了“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工作指导思想,对于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密切干群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五到现场

  五到现场是大庆企业机关在石油会战中形成的传统作风。五到现场即生产指挥到现场,政治工作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科研设计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

  实行五到现场,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避免瞎指挥;能更多地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及时解决问题;能更好地改进工作作风,促进机关革命化。干部为群众服务,机关为基层服务,这是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在加快油田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需大力提倡这一传统作风。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神光 丰碑 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