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风电的随机性、间歇性、可预测性非常差,需要整个电网来适应它的波动,而目前中国电网压缩负荷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还不能满足大规模风电场的集中接入。
国家电网公司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蒋莉萍,9月18日在无锡举行的“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产业峰会”上,做出上述表示。
她举例说,由于电网需要每时每刻保持发电和用电负荷的平衡,为了适应风电的波动就需要压缩火电机组的发电量,但是中国电力供应的75%都是靠火电机组,可压缩性很差。
火电机组可压缩性差的原因在于,燃煤电站发电量不能低于其发电能力的40%;一旦低于40%就需要用烧油的方法将机组稳定住,否则就会对机组造成破坏。“我们实际上是用油来换风能,这是不是合理?”她说。
根据目前中国草拟中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3亿到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千万千瓦。但是,在蒋莉萍看来,现在的电网可能承受不了这样的冲击。
蒋莉萍说,中国风电发展的一个特点是起步晚,步伐快;另一个特点是风场大的地方,电网规模却非常小,而且电网之间的联网非常薄弱,大规模的风电集中接入将给电网带来很大挑战。
蒋莉萍认为,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政策重鼓励、轻约束,重项目开发、轻综合发展,忽视了电力企业的运行特性和要求。她呼吁政府在新能源发展规划上统一协调,统筹调配。
她补充说,补贴新能源方面,政府也应考虑对电网的补贴,考虑现有燃煤机组发电减少对投资回收期的影响。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今年5月发布的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中国将用十年的时间,建成以坚强的网架为基础,以智能控制为手段,贯穿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的等级的坚强智能电网,以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集中接入和远距离输送。
这一规划发布后,不少专家对此提出了质疑,指出中国提出的强调输配电所有环节的智能电网规划,和欧美强调分布式发电和配电互动的智能电网不是一回事。后者强调用户方面的互动,关注终端应用。
蒋莉萍则表示,此规划由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当然是从推动电网部署的角度出发,强调电网与电源的互动,发电、输电、配电环节都能形成互动。而且,中国能源分布与需求严重不平衡,也需要大规模远距离的能源输送。
但也有不少专家认为,即便到2020年,风能、太阳能在中国的发电装机的比例中也将是非常有限,并无必要投入上千亿元把西北风场的电力送到沿海地区,智能电网必须全面考虑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蒋莉萍表示,国家电网的这一规划,目前尚未得到国家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