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14日发布了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情况。前8个月,全国全社会累计用电量同比增长0.36%,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作为经济运行的“风向标”,用电量数字变化的背后究竟反映了什么?
“累计用电量首次实现正增长,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国家电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评价说。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去年四季度开始我国经济明显放慢了增长的步伐。随着用电需求的减少,全社会用电量指标也从去年10月份起一路急剧下滑,这种走势牵动着各方的神经。
工业生产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指标,而工业历来是用电大户。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工业生产明显放缓,工业用电量随之明显下降。特别是,占工业用电约80%的重工业生产增幅显著回落,成为电力消费下滑的主要因素。
“用电量数字的变化,主要是与工业增长上升有关。特别是重工业用电量增长明显高于轻工业用电量,推动用电量结束了持续负增长的局面。”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分析说。
据国家统计局数字,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加速。工业增速从年初3.8%的谷底站住了10%平台。
具体来看,7月份重工业用电量增长3.28%,轻工业用电量下降0.34%。到了8月份,重工业用电量继续增长,增速更是达到7.13%;同期,轻工业用电量虽实现了正增长,但增幅仅为2.93%。
在工业用电的推动下,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扭转了连续8个月负增长的局面,同比增长4.3%。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达到8.22%,比上月加快2.22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8月份也继续保持了4月份以来环比正增长的态势。
“8.22%的同比增幅,是14个月来最大单月增幅,比较明显反映了经济逐月企稳回升的势头。”胡兆光分析说,8月份本是一些产业比如钢铁等黑色冶金产业用电的淡季,但其用电量同比增长11.69%,表明内需正发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从各省用电量来看,呈现两位数增长的14个省区市中10个是中西部省份,说明在外需疲软的情况下,东部的用电需求恢复慢于中西部。同时,也显示出内需拉动经济的作用正在发挥。
发电量是电力行业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同用电量一样,发电量在6月份也扭转了此前持续负增长的局面。随后的两个月,发电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8月份增速达9.3%。前8个月发电量累计增速在年内也首次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8%。
“下半年,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向好的势头会持续下去,用电量、发电量也将继续保持正增长的态势。”祝宝良判断说。胡兆光也对经济增长形势表示乐观,他估计第四季度用电量可能出现单月两位数的增长。
用电量变化的背后,是工业用电一定程度“回暖”的事实,也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趋势。但与往年同期相比,这一数字仍处于低位。“8月份电力行业生产总体仅增长9.3%,这比整个工业增速还低很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提醒说。
数字表明,尽管用电量、发电量都实现了正增长,但前8个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956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287小时。专家分析说,当前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还不稳定,用电量“回暖”的基础也尚未巩固。
同时,从近几个月的用电需求来看,高耗能的重工业的恢复明显快于轻工业。有专家认为,我国经济进入了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破解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