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海和他的工友们面对采用美国公司专利技术建成的分子筛脱蜡装置时,这群平均文化程度不到大专的年轻工人的确感到了历史的压力。
就在4年前,他们所属的抚顺石化公司提出了打造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目标。而作为普通的石化行业工人,王海们则不得不在接受任务的同时,面对自身的尴尬现实——12个工友中仅有3人是大专水平、3人是技校水平,其余都是高中和初中水平。因此,在面对这套技术含量世界最先进,单地规模世界最大的装置时,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驾驭能力。
英文资料和图纸可以翻译,但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无法汉化,所以他们不得不面对DCS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全英文界面。另外,几千个阀门、上万米管线以及所有的塔、罐、炉的控制系统,各种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都是英文标注。如果操作不当,随时会发生事故。
于是,这些主要来自乡村的工人们咬紧牙关,通过每天十七八个小时的学习,最终达到了上岗要求。
而与此同时,在抚顺石化的其他生产线上,类似的攻坚战斗也在不断开展。众多王海们的努力,凸显出这家企业想要获得世界级炼化能力的急切心情。
在公司总经理李若平的眼中,抚顺石化颇有些家底,在全国的炼厂中可跻身前几名。而在80年前,这家企业则刚刚在贫弱的中国成立,其人造石油工业的雏形也是在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同时形成的。至今,这段屈辱的历史还被企业作为宣传教育员工的内容,不断在各种书籍、宣传页等资料中出现。
人造石油工业:源自“能燃烧的石头”
1909年,当时的日本殖民机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抚顺炭矿”统治着储量丰富的抚顺煤田。某一天,在开发过程中,工人们在煤层附近发现了一种“能燃烧的石头”。“满铁”立即组织研究,初步认定是油母页岩。这是一种固体可燃性矿物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两部分组成。而抚顺的油母页岩与煤同存于一个矿床中,覆盖在煤层之上。
据了解,抚顺煤矿的油母页岩有着广泛的利用价值,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一矿藏的发现,为发展抚顺人造石油工业及其工艺技术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因此,“满铁”在 1928年召开理事会,决定投资850万日元,在抚顺设立日处理4000吨规模的油母页岩炼油厂,抚顺石化人造石油工业的雏形也由此形成。
抚顺解放后,由于原厂在战争中遭受重创,因此政府将抚顺人造石油工业的恢复建设列为了国家重点项目。随着石油工业部的成立,其原来的西制油厂被命名为中国石油第一厂,东制油厂更名为石油二厂,人造石油厂则成为石油三厂。抚顺也成为了国内最大的页岩油生产基地,也是新中国人造石油工业技术的发祥地。
至此,在引出中国近现代一段页岩油传奇后,“能燃烧的石头”终于得以大规模为本国供应原油。
“三朵金花”奠定炼油基地
随着1959年中国大庆油田的发现,整个中国就像一辆飞驶的汽车,一下被加满了油。按照官方的说法——中国石油工业由此开始飞跃发展。
然而,原油实现自给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对于加工能力的要求。但中国的炼油基础极其薄弱,技术水平要比世界先进水平落后三四十年。
因此,赫鲁晓夫曾讥讽中国的炼油能力,说中国人是在“小茶壶”里炼油。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炼油技术之落后。
据悉,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中国原油加工量达到了380万吨,但其中二次加工能力只有热裂化、焦化等过时的技术,不仅加工量很少,而且汽油标号低,大量汽车用油得不到满足。更糟糕的是,由于原油炼制环节的制约,大庆油田这个亿吨级油田的进一步开发也受到了极大限制。
如今已有80高龄的张福诒老先生几乎与抚顺油矿同岁,他是当年中国催化装置副设计师。据张老回忆,当时国内的汽油主要靠热裂化,但这一技术产出的汽油质量不高,“所以想提高汽油质量,只能靠催化裂化。”
但当时的中国想发展这一技术十分困难。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装置全部是美国的技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设计建设这样的装置。
严峻形势下,1961年底,中国石油界召开了影响中国炼油史的“香山会议”,提出必须尽快掌握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催化剂和添加剂这五个方面的工艺技术。这五项重点攻关项目被称为中国石油工业的“五朵金花”。
为打破美苏技术封锁,获得国际先进技术,国家科委于1962年委派石油工业部的陈俊武等8人,远赴古巴洛佩兹炼油厂考察。
在克服诸多困难后,考察团终于取得一些新型设备的具体资料,并了解到标志当时炼油最高水平的Ⅳ型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具体面貌,这对抚顺石化的技术革新有决定性的意义。
1966年,流化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催化重整三项新技术相继在抚顺最早实现工业化。抚顺石化摘取了“五朵金花”中的三朵,从而奠定了抚顺石化“中国炼油支柱”的地位。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希望工程”
200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政策措施。
抚顺石化随即在2005年的员工代表大会上提出“十一五”期间的“1145”目标,即:建成115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形成100万吨蜡、50万吨润滑油基础油、35万吨表面活性剂原料、140万吨合成树脂四大石油化工原料生产基地。
由此,“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花落抚顺,该项目被确定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标志性工程”和“头号工程”。经过三年的筹备,2008年8月,公司举行了大项目奠基仪式,从而拉开了建设“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的序幕。
与此同时,这一项目更被抚顺市政府寄予厚望。2009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将抚顺列入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中。抚顺市转变产业结构、确定新发展战略的步伐随之明显加快。
而早在今年初,抚顺市长王阳即与抚顺石化领导签订了帮助抚顺市转型振兴的战略协议。由此,“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也随之成为了抚顺市变“资源型城市”为“资源深加工型城市”的“希望工程”。
据抚顺石化公司总经理李若平介绍,目前该工程已进入施工高峰期,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千万吨炼油结构调整工程除公用工程系统外,其它装置基础设计全部完成。800万吨/年蒸馏装置已中交,正筹备开工。炼油工程2010年建成并具备向大乙烯供料条件;百万吨乙烯工程目前所有装置基础设计结束,工程总体设计得到股份公司批复,长周期设备采购完成引进总量的70%。
而文初提到的标兵班组“王海班”,就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288个优秀班组之一。
据了解,抚顺石化下一阶段将按照“做精做优炼油,做强做特化工”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布局调整、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三条主线,加快振兴老国企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