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山西煤炭:整合进行时

2009-09-10 17:51:09 时代周报   作者: 孙勇杰  

山西之长在于煤。煤炭资源整合,成为进入21世纪以来山西政府工作报告中年年出现的字眼。2009年8月,当山西煤炭资源重组进入实质性阶段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煤老板的消失、巨额财富的去向,当这些噱头炒作散场以后,中国能源变局以及随之而来的利益调整,是对决策者正面的拷问、更是三晋百姓期盼的眼神.

“再过两三个月,我准备回家了。”9月5日,浙江温州商人刘秀云说。

  4年前,刘秀云到山西大同租了店面,做服装生意。“前两年还好,最近越来越不行,红票子越来越难挣。”刘秀云说,她感觉煤老板们越来越不舍得在本地花钱了。

  煤炭资源整合刚刚开始,但是,可能带来的利益调整,已经触动了以煤炭产业为命脉的三晋大地的每个角落。

  筹划已久的重组

  “这一次,省长王君是要动真格了。”9月7日,山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一名参与过多次煤炭产业调研的专家说。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并不是最近提出的,但是,只有这一次做得果断。

  2006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的意见》。意见核心内容为,山西要改变现状,必须实现从资源提供向资源深加工方向发展。煤炭资源整合,也是在这个时期,引起国内广泛关注。

  当年,时任山西省省长的于幼军,提出“三大战役”的发展计划,其中针对煤炭行业的“关小、并大、集团化”,成为山西一时最响亮的口号。

  直至于幼军离任,山西煤炭官员认为,“关小”也仅仅进行了一半。

  但是,2006年,山西省政府出台《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淘汰关闭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是山西煤老板们经历的第一次具有强制意味的整合。

  此后,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一度进入沉寂,曾经大张旗鼓的煤炭产业联盟也不了了之。

  2008年9月2日,山西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10年全省矿井个数控制在1500座以内,使大集团控股经营的煤炭产量达到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

  随后,时任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任期不满一年,其煤炭产业调整计划刚刚提出,便被频发的安全事故打断。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还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时,山西社科院能源研究所所长王宏英说。研究山西能源产业多年的王宏英也没有预料到,一年后,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已近收官。

  其实,早在今年初,消息灵通的煤老板们已经想方设法在“最后关头”来临前甩掉手头的煤矿,以避免“被动整合”的命运。

  2009年4月,《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全力推进山西煤炭产业整合:到2011年,山西全省煤炭矿井总数由2598座减少到1000座,到2015年减到800座,保留矿井要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煤矿职工要全部培训到位。

  按照计划,2010年底,山西省的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现在的2200家减少至约100家。这意味着山西煤炭企业数量将减少95%。

  进入7月以来,山西11市全部通过审查兼并重组整合方案后,整合步伐骤然加快许多。

  近日,山西有关部门出台的兼并重组“时间表”,更是给业界以超速前行的强烈信号:2009年8月底,全部完成兼并重组的协议签订工作;9月,新的企业主体要入场开工,新建扩建矿井全面推开。

  山西煤老板,继晋商之后,一个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山西经济形态的群体,似乎到了谢幕的时刻。

  煤老板谢幕

  “我是个末代煤老板。”9月6日,坐在太原市中心绿茵阁咖啡厅的李云德自嘲了一下,难得一丝笑容闪过,旋即转过脸去,看着玻璃窗外阴沉的天。

  李云德,福建人,2004年带着倒腾外贸小商品的几百万家底,追随先吃螃蟹的同乡到山西“淘金”。

  “刚到那两年,应该算是煤老板最走运时期。”李云德回忆说,那时,长于经商的浙江、福建人,大批涌入了山西。

  李云德说法也得到了做煤炭运输生意的当地人的证实。

  2003年之前,靠山吃山的山西本土煤老板,借着政策宽松的机会,已经基本完成了井喷式的资本积累。

  山西畸形的经济结构和消费层次,也在此前基本定下基调。

  “大同一个村里的小矿,一天挖出的煤能抵上三四十万。”大同交通系统的干部李艳说。

  2003年后,安全事故频发、政府关闭小煤矿运动等一系列的问题,让最初的一批煤老板感到力不从心。

  已经积累了大量财富的本地老板,开始将煤矿转包其他有实力但没有涉足煤炭开采的人。

  据山西官员介绍,在这次利益分成和风险分担的过程中,像李云德这样的外地人占了很大比重,以浙江、福建人居多。

  据李云德介绍,2004年,他先是入股了朋友在朔州承包的矿,年末分到了一笔可观的红利。

  2006年末,李云德承包了大同南郊一个煤矿。

  “本地的矿主已经办下了牌照,3000多万转卖给我,名义上是他的,实际上是我的,每年给他一些承包费。”李云德说。

  李云德不会想到,5年后,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给他煤矿股价的标准依据恰恰来自2004年。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8年83号文件,在国有煤炭企业收购民营煤矿的过程中,评估价格按照2004年民营煤矿矿主缴纳的采矿权价款的1.5倍乘以煤矿的储量计算。

  2004年的采矿权缴费标准是:每吨焦煤1.8元,每吨电煤1元,因此,按照1.5倍的评估办法,能够给私人矿主的价格就是每吨焦煤2.7元,每吨电煤1.5元。

  “我经营的矿评估以后,大约值个1000多万。”李云德说,算上这两年经常停产整顿情况下的经营收入,怎么说也亏了五六百万。

  据李云德介绍,一批有消息的煤矿承包商年前已经退出,现在没有退出的,都在像他一样,无奈地等着最后的结果。

  摆在李云德一样的大大小小2000多家民营矿主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种是根据评估价折合成现金,一种是作价入股。

  面对入股未知的收益,大多数煤老板选择“折价套现”。

  虽然谈判艰难、整合评估值得商榷的报道不断,然而,这场强制执行、“国进民退”的运动,已经无法阻挡。

  目前,这场伴随着些许争议的整合,已经进入收官阶段。

  “煤电联动”曙光?

  “个人非常主张煤电联合,一是在矿后建设更多电厂,二是煤矿和电厂一起参股。”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煤能源集团董事长经天亮表示,“这种方式最好,发挥两个行业优势。”

  5个月后,中煤集团在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让舆论对同样悬空已久的“煤电联动”心生遐想。

  据报道,在这次“国进民退”的整合中,在山西拥有众多煤矿的中煤能源集团与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等国内煤炭巨头构成了强势的“国进”群体。

  8月11日,作为唯一的央企中煤能源集团与大同市的27家被兼并煤矿签订兼并重组协议。其间,中煤代表周东州表示,整合由中煤集团负责展开。随后,中煤集团的频频出手引起广泛关注。

  8月28日,中煤集团山西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在山西省山阴县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煤集团出资30亿元收购煤炭重镇朔州最大民营煤炭企业完成。

  中煤集团的资料显示,2009年以来,中煤集团所属进出口公司获得山西省政府的批复,成为大同地方煤矿的整合主体之一,负责14个地方煤矿的整合,同时与朔州市朔城区签署了整合改造3个地方煤矿的协议。

  2008年6月初,电业巨头华能集团董事长李小鹏,出任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一度被认为实现“煤电联动”、保证国家能源供应将是其主要任务。此后,出人意料分管建设、商务、外事、旅游等方面工作的李小鹏,去年同样出现在了山西能源工作会议上。

  2008年9月,李小鹏主抓山西的“煤博会”,五大电力集团的高管悉数出席,电力巨头与山西焦煤、同煤、阳煤等6家重点煤企签订了从2009年至2013年总量达到11575万吨的煤炭长期供需协议。

  今年初,李小鹏宣布,山西今后不仅要卖煤炭,也要卖电。为此,从2009年至2011年,山西将投资310亿元人民币进行电网建设。

  “调研、与普通工人座谈、听取基层意见,然后聚集专家论证。” 山西省政府办的工作人员表示,这几乎排满是李小鹏年初一段的全部工作日程。

  随后,山西煤炭资源整合,逐步进入实质性阶段。

  “能否实现煤炭联动有很多因素,最主要的就是煤炭企业和电力集团在利益上达成一致。”山西社科院能源研究所王宏英说。

  一个事实是,在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极速推进的同时,“煤电联动”有望年内实现的预测,屡屡见诸于报端。

  未知的利益分割

  “山西煤老板大甩卖,谁会受益?”7月底,《投资者报》评论员席梁村已经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这场足以对山西经济格局甚至全国能源供应产生深远影响的煤炭资源整合,利益如何分割,仍然没有答案。

  在“国进民退”的整合中,依托强制性政策、强势的收购方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与被收购方的煤老板们,利益的冲突已经显现。

  “目前的办法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煤矿的采矿权评估方法,不尊重市场,而是按照政府指导价格执行。”山西一家国有煤炭企业中层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于民营煤矿的评估价格过低,“一个市场价格在1亿元的煤矿,这次可能只能评估不到5000万元,折价在50%以上。”

  半价收购甚至更低的价格重组,已经成为煤炭资源整合中最大问题。

  “利益的平衡分配无疑是最困难的。被整合的煤炭企业预期太高,对评估的价格有差距;市场定价与政策定价有差距。”负责当地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山西临汾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丁文禄说。同时,丁文禄指出,兼并重组工作与“三保”(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有交织矛盾,显然将是煤炭整合决策者面临的一个长远问题。

  “相当长一段时间,国家需要和山西自身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之前,《南风窗》相关报道已经明确指出。

  在保证国家能源的举国体制下,近20年,山西逐步形成了煤炭工业为核心的畸形产业结构,也产生了以煤老板这样一个隐形群体支撑的地方经济。

  据《中国经济导报》指出,利益大调整之后的山西煤炭格局,能否将普通人的利益纳入相关者地图,能否切实恢复和改善煤炭产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让所有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福祉?仍待观察。

  而政府定价基础上,实现的煤炭资源整合,即使实现“煤电联动”,最终受益者是谁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山西省进行中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并非市场化的行为,而是政府靠行政力量进行的,这种‘拉郎配’的结果会带来很多问题。”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可能会使大企业产生垄断,如果其抬升价格,将会增加整个社会的成本。

  “如果电力大佬把煤炭企业变成一个自己的生产车间,煤价就能降低;电力企业控制煤炭资源之后,煤老板的暴利就会转移到电力企业身上。”《投资者报》评论员席梁村分析,在此基础上的煤电联动,将会贡献一个标准的“用低价煤养活垄断电”的案例。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山西 进行时 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