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低碳经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2009-09-10 11:40:52 中国企业报   作者: 张佩颖  

近日,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今年底哥本哈根会议,各国的领袖要聚集在一起讨论减排的问题,讨论减排与气候变化的影响。面对日益逼近的灭顶之灾,对于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记者采访了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主任杨富强先生。

  记者:您认为我们国家为什么提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大国策?

  杨富强:我们是这么认识的,中国人口多,是不争的事实,人均资源少,导致了当时国家提出来把节能放在首位,如果再这样浪费下去,恐怕我们的资源就不能支持再生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尤其是2000年以后,能源的消费对我们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大家对此都很清楚,当时我们又提出来能源和环境要平衡发展。能源毕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就是为什么提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大国策。

  记者:您认为这个认识够不够呢?

  杨富强:不够,人对自然的认识一步步深入,现在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气候变化。人是地球上最聪明的,是几百万年里面,地球生存17亿年来优化的生物,但是却在掘自己的坟墓,气候变化现在才认识到。对我们的水资源、自然资源、生态都有很大的破坏。中国气候变化没有做好的话,这些都做不好,生物种类每天都在灭绝很多种,将来我们的水资源没有了,我们养育了亚太10亿人口,现在冰川消失,将来我们的水资源越来越少。

  记者:对于我们中国为什么特别重要呢?

  杨富强:很多人说气候变化是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阴谋,不对。气候变化最受其害的是发展中国家,比如俄罗斯、加拿大,他们比我们还要往北,从冻土变成耕地,中国可以看到很多发达国家都在赤道两边,干旱、灾害、水灾、疾病。对中国是生命攸关的大事情,现在正在谈判。发展中国家承认的事情不多,对于中国为什么要提出来气候变化问题呢?中国现在是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以前老批评美国,现在自己坐上老大的位置了,很多话就不好说了,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这种增长的态势没有改变,现在世界上增加的煤、油、天然气有多少跑到中国来?最起码是3/4。

  很多人说油价、价格,中国因素不可忽视,这是事实。供需关系拉动价格改变,这里面有很多炒作的问题。经济层面是决定因素的。我们的城市化在发展,2000年的时候,碳排放还在世界人均的下面,仅仅几年,就基本上已经达到平均水平还要高。城市消费的能源,比如说上海比东京还高。大家可以想想城市化的水平这么快。这里面要求我们要考虑这个问题。

  这个事情是大的。中国要应对这样的气候变化,现在我们在谈判,我刚从第三次波黑会议回来,谈判要求发达国家要减排。中国领导人也会出席一些大会,如果他说的话对世界会有重大的影响,到时候大家会看到。中国必然会对世界做出自己的承诺,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减排。

  记者:减排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在低碳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杨富强: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不可持续的,对我们经济面貌和思维会发生变化。我们要改变思维,这种思维也许是冲击性的思维。比如说科学发展观是硬道理,这是很重要的。发展还是要的,第几位都好,但是不能在任何场合下都说是硬道理。思维要与时俱进,低碳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必然要对我们的政策、思维和生活方式带来很大的冲击。

  城市怎么样走低碳生态型的城市呢?我们的建筑、公共交通、衣食住行都怎么低碳化呢?中国不会走到像美国和欧洲那样97%的城市人口,乡村人口是大的挑战,这是自下而上的,没有农村的低碳乡村,中国的低碳社会和低碳经济走不通。这里面有两大碰撞,一个是现代文明的碰撞和中国古老智慧的碰撞。这两个碰撞固有输赢,不能说中国的智慧老占上风,中国的智慧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我们古代文明有正反两方面,经济发展这么快,外面人看什么呢?中国人人都想摆脱贫困,人人都想发家致富。孟加拉幸福指数最高,但是最贫穷。我们想利用现代文明的东西,当我和布莱尔在讲话的时候,我们怎么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他老是回答用技术解决,他是西方文明的思维方式。中国方式是什么?我们要自己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采取惜物,采取天人合一,这两个文明碰撞的时候,会爆发出什么火花呢?

  在生活和消费的方式上,我们怎么利用技术的发展,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这些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走低碳的道路。

已有_COUNT_条评论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中国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