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朵玫瑰的背后,都有12克石油。”由此足以看出,石油作为工业血液的重要性。正是因此,美国人选择了石油作为黄金的替代物,维系美元霸权。无怪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中国石油曾经自给自足,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石油需求大幅上升。2008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超过2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2%,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石油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在进口来源地上,中国对于中东的石油依赖高达58.5%,非洲则是23.65%,两者占去80%的份额。而这80%的石油进口,基本都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入,但是中东石油以及马六甲海峡早已被美国控制,作为其维护霸权的工具。与此同时,2008年油价波动剧烈,一度冲高到每桶147美元,这也被看作是国际炒家对中国在内的新兴工业体的一次劫掠,因为石油是工业血液,是刚性需求,而这个期货市场,同样操纵在美国手中,为华尔街所左右。如何打破封锁,构筑安全的石油保障,已经刻不容缓。2009年,中国乘势出击,大规模海外并购,打通多条石油管道,构筑全球石油版图。内在战略如何构建,个中风险如何克服?《22度观察》,为您详细解读。
【嘉宾介绍】
韩晓平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能源专家
李晓宁 中国经济体制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主持人:欢迎来到《22度观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增长的速度全球第一。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保证中国原油控制不受牵制,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从年初到现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频频出手海外,斩获颇丰,他们是否能打通一条新的中国石油之路,而这条路的阻力和风险又在哪里?今天我们请到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老师,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的特约评论员李晓宁老师,跟我们共同探讨,欢迎两位。
根据能源蓝皮书的显示,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左右,而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65%,这只是一个数字,但数字背后深层次的含义意味着什么呢?
韩晓平: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日本50%,比我们高得多,80% 90%都可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因为石油本身是一种公共商品,产地也非常多,你在很多地方都可以买到。现在主要因为这个市场有金融投机,价格不断浮动,所以大家觉得石油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
主持人:李晓宁老师,您同意韩老师的观点吗?
李晓宁:我同意一部分。从工业化开始,石油就是极端政治化的一种产品,它跟军事跟政治的关系,比别的产品都密切得多。我前一段时间做军事节目,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基廷上将就讲,如果在南中国海发生对美国不利的一些事件,美国将控制马六甲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这个油喉,那么他为什么不掐别的区域呢?
主持人:两位还是有各自不同的观点。
韩晓平:其实在正常情况下不是什么危险。但是确实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石油价格因为地缘政治问题暴涨,比如霍尔木兹海峡,如果伊朗突然跟美国打起来了,这个地方整个石油供应中断,可能对我们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全球石油价格可能暴升,那我们的油价就也跟着暴升。这时候如果我们有大量的石油储备,就不会危险了。现在我们把两万亿美元放到美国,天天担心它贬值,天天求着它千万不能贬值,与其这样,我们就应该拿这个钱来建立更多的石油储备,而且把硬储备软储备全都建立起来。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一亿吨的战略储量也不算多。
【短片二】
正如专家所言,中国的石油到了必须走出去的阶段。2008年,我国的石油消费量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占全世界的10%,而我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只有全世界的1.4%。按照已探明可开采量和年消费量比较来看,中国只需要12年左右,就会消耗完自身资源。于是乎,走出去,收购油田,确保资源供应成为不二选择。今年以来,路径恰恰如此。从今年2月以来,短短5个多月时间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已经分别与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安哥拉、哈萨克斯坦等国签署了6份互换协议,总规模高达4800多亿元。从地区分布来看,也是遍地开花。分布于中亚,中东,非洲,南美,以及亚太五个地区。
主持人: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石油巨头,进行海外收购时的布局,这里有一张题板,请韩老师来给我们讲一下,
韩晓平:对于中国来说,最希望的还是中东,因为中东的油是最多最好的。我们在两伊战争之前就已经在那儿,两伊战争之后,中国在伊拉克一直在做,后来因为美国打击了萨达姆以后中国受到了影响,但是现在又重新回去了,因为那个地方的油非常好。这次我们拿到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油田,尽管这个油田的价格只有两块钱,好像不太多,但是由于像中石油这样的公司,在技术方面,特别是石油勘探开发方面是全球领先的,原因在于它的开采率特别高,我们的石油公司在大庆可以达到40%到50%,甚至更高的开采率,而其他很多国家只能在30%左右,所以橙色那一块中东目前来说,是最优质的也是离中国也最近的油田。
其次就是非洲。我们老一辈领导人在那儿经营50多年。非洲是未来很大的希望,因为那里有大量的未来的石油资源。我们最近刚刚听说在喀麦隆又发现了一个大的油田。特别是几内亚湾这个区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个石油基地,这里的尼日利亚、下面的安哥拉还有上面很多小国家都有很多油,所以这儿是一个重点。而且石油公司到这儿来有很多好处,因为可以马上把油卖到欧洲去,也可以越过大西洋卖到北美去。而且卖的价钱会很好,因为我们知道美国和欧洲对于石油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很多中东油他们不要,委内瑞拉油不要,含硫量高的不要,炼起来麻烦的不要,含胶质高的也不要。
其次我觉得就是中亚地区,它是未来石油接力的地区。我们知道在土库曼斯坦有大量天然气资源,还有在哈萨克斯坦也有很多油,用一个管道就可以输入到中国来,非常方便。而且这些中亚国家受到恐怖主义的威胁,它的土壤就是贫穷,如果我们在这里勘探石油,当地肯定就会尽快地富裕起来,一旦富裕起来,恐怖主义的土壤就会没有。
再有就是这块非常重要的黄色区域。原来谁也不认为南美洲有油,在历史上南美洲曾经因为石油危机受到很大的打击,包括南美洲的银行体系崩溃,都跟那次石油危机有关系。这次首先在巴西沿海发现大量的石油资源,而巴西又跟阿根廷接壤,所以阿根廷也可能有油,那么在这个区域又可能发现大量的石油资源。
最后还有红色的一块。我们知道南海的一部分资源当然属于我们自己,同时很多国家跟这儿接壤,而大家都希望获得这块资源,所以这块资源争议比较大,我们暂时还是希望能够搁置争议。而且它们的油在三千米以下比较深的水里,勘探开发成本比较高,目前国际油价不断下跌,这么高的成本去打这个油也不一定适合。
【短片三】
加速对外扩张,寻找稳定的石油供应,无疑是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首要命题。但这却并非易事。因为世界上储量最大的地区是中东,其探明储量和生产能力,占全世界的60%以上。但这却是美国的利益范围。正是通过控制中东石油,美国能够控制欧日,同时通过只能美元结算,来维系自己的美元霸权。这也就是为何美国不惜代价,发动伊拉克战争,并且如今对伊朗态度强硬的原因所在。简单而言,世界上最优质的资源,早已被西方瓜分完毕。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石油版图扩张,不得不面对更大的风险,面对更多质疑。首先第一点,就是中国公司出价过高,商业利益可能受损。中石油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权,收购价比其市价就高出20%多。值,还是不值,成为一个海外议论纷纷的话题。
主持人:在参股当中有一些讨论,有些人认为中国为这些收购所支付的溢价过高,那么中国支付这么高的溢价是否合理?
李晓宁:石油是战略性产品,它对整个工业的影响是长时间的,而且一个石油产品会影响很多旁支的产品。而且我们进入这个市场比别人晚,所以我们付出的代价,恐怕要比别人多一点。
主持人:所以在商业第一和战略第一中选择,您觉得是战略第一?
李晓宁:对,战略第一。还有就是要有个试错过程,不能一上来全赚了。
韩晓平:其实这里面分几个层面,第一个是资本市场的层面。有时候购买一个公司和在市场上买它的股票是两回事,买股票可能买得很便宜,但是要购买、控制它的时候,就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
第二个层面,新加坡这些公司主要不是资源类的公司,它是一个中转公司。比如新加坡有很多油库炼厂,又处在印度洋太平洋和我们南海交界的马六甲海峡,很多的码头资源都可以使用,因此它是一个很好的中转资源配置基地。所以我觉得中国的石油公司是从资源优化配置角度来考虑购买的,可能跟战略和军事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商业利益是最主要的,因为它能够最优化地配置资源。
主持人:如果是商业第一的话又怎么理解过高的溢价呢?
韩晓平:控制一个公司和买它的股票是两回事,在市场上如果不多出钱,就没办法控制公司。
李晓宁:我刚刚讲的战略是经济发展战略,不一定是军事战略。石油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不能每笔生意都挣钱,但必须冒这个风险,因为国家的基础工业不能让别人去做。
【短片四】
因为我们是后来者,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也许并不奇怪。西方社会,顶多是提出一些疑问。在我们今天的嘉宾看来,最大的风险还是来自政治方面。如何应对潜在的政治风险,高度考验着中国的智慧。
李晓宁:我还是坚持那个观点,石油跟政治有很大关系,而且跟这个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有很大关系。比如中亚这个地方比较贫穷,一旦打出石油就有可能卖钱,把油卖给谁不卖给谁,这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
韩晓平:无论是非洲还是中东,当地的部族非常厉害,我们现在光考虑跟政府有很好的关系,并不能保证我们在当地的利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跟当地部族搞好关系。中国企业也非常了解这点,我们这次跟BP公司共同到伊拉克获得资源,在巴士拉附近。巴士拉是英国长期占领的殖民地,这次打击萨达姆的战争,英国人参加以后人死得非常少,就是因为英国人非常了解当地,而且跟当地部族关系非常好。我们跟英国人合作,就可以大幅度减少我们在那儿的风险。
主持人:说到地缘政治的时候,想请二位说说非洲。大家会认为非洲是容易产生动荡的地方,很多非洲政府今天可能还在,明天就倒台了。
李晓宁:要使中国人跟当地非洲人一起繁荣,绝不是我到你家把油全抽走,付你一点廉价的工资,廉价的地皮费,最后卖一个好价钱就走了,一定是一起繁荣,跟原来的老牌殖民主义的掠夺性绝不不一样。
韩晓平:非洲有一个特别特殊的情况,它跟中东非常相像,就是国家可以交替,但是部族不会变化,所以我们以前注重跟国家的关系,现在大家也发现这个问题,就更注重跟部族搞好关系了。
还有像类似达尔富尔的问题,一些外国人因为苏丹有油了跑来干涉,觉得中国怎么支持苏丹政府来屠杀达尔富尔的人。实际上同样的情况在索马里,怎么屠杀他们也不去管,所以我觉得它们是双重标准,酸葡萄心理。
【短片五】
除去地缘政治,以及商业环境这些显性因素之外。在西方社会看来,中国油企的拼命海外扩张,还蕴含着一个极大的风险,那就是新能源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本次危机之后,世界各国对于新能源技术的重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位置。英国金融时报就指出,“中国石油企业今天真金白银收购的资源到时候将一钱不值。事实果真如此吗?
主持人:我们看到现在新能源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尤其是美国新上台的奥巴马总统也提出新能源这样一个大的战略。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中国投入很多财物和精力去储备石油资源,包括去并购海外石油公司的股份,未来是否会随着新能源崛起而大幅度缩水?
韩晓平:如果你买的油太贵的话,未来可能有比较大的影响。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全球都会减少对石油的需求和依赖,特别是美国。美国最近公布汽车法案本来是到2019年实施的,奥巴马提到2016年,在他任期内必须完成的目标——全美所有的汽车一加仑跑35.5英里,折成我们的标准就是百公里油耗6.625公升。这是非常低的,这就意味着可能现在美国所有的车都做不到。但是如果要采取这个标准,美国很多车都必须用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汽车。这一旦普及以后对石油需求的强度就有很大影响。
李晓宁:有一个观点我不完全赞同。刚刚提到新能源,石油它不仅仅是燃烧物,还有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化纤、油漆,所以石油可能是最广泛应用的一种工业原料,其他比如发电和煤炭等能源不能完全代替它。所以石油在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原料方面非常重要的东西,人们既恨它又离不开它。
韩晓平:但是现在这个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喝水之前一定要往后看,这种塑料瓶子后面有一个三角,里面有“一二三四”。实际上我们现在喝水用的这种塑料都是来自于石油,都是对身体有很大的影响的,一超过70度就要释放有害物质。
我们最近碰到美国的一个技术PLA,把玉米变成乳胶然后做成塑料,这种塑料可以回收,而且可以做衣服。现在拿玉米做,以后可以拿淀粉、甘薯、甘蔗什么都可以来做。所以现在我们有很多技术更生态,可以替代石油。
李晓宁:最近一两年的价格我认为还是合适的。在明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石油价格会飙升。因为有一个观点叫ASP,石油峰值概念——石油开采量到一定的时候会到顶峰,顶峰以后慢慢会走一段平原期。瑞典的石油峰值研究组织预算这个顶峰到2015年。当然这是一家之言,但是沙特也在买我们的贫油开采技术,说明他也在节省,所以这个紧缺的状况说明价格会飙升。
新能源是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我举双手赞成去这样发展。但是像新能源能全面大幅度的影响石油这种重要的能源产品,在目前三五年内还看不到,十年内石油能源的主导地位还不会被撼动。
【短片六】
走出去,还要运回来,这样才能完整保证中国的国家利益。而2009年中国的石油版图,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输油管线的新突破。中俄原油管道谈判了十几年,因为各种原因,迟迟没有结果。2月,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的签署同时破解了这个难题。4月,管道的俄罗斯段开始动工建设,5月,中国境内的工程也正式开工。
而随着3月26日,中缅两国签订了《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等文件,中缅油气管道尘埃落定。中哈油气管道二期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完工。
至此,东北,西北,西南,三条管道顺利打通。
主持人:我们看到除了五大石油区域之外,中国的新石油之路还跟一个东西密切相关,就是输油管道。这儿有一个题板,我们在这个题板上标出三条重要的石油管道,再请韩老师讲解一下。
韩晓平:我先讲一个故事:丘吉尔最早当英国海军大臣的时候,把英国所有军舰都改成烧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他就胜了,因为德国的军舰是烧煤,煤要先点火,两天三天锅炉才能达到温度再出航,所以非常不适合。英国烧油以后启动速度非常快,军舰上可以装更多炮弹,装更多的水,可以续航更远,所以在一开始就决定了胜利。
但是英国所有的油来自伊朗,从伊朗或者从苏伊士运河过来非常远,而且整个运输线都暴露在被攻击的范围之内,所以英国的石油安全、能源安全问题很严重,所以丘吉尔后来提出一个多元化概念——要保证安全,必须多元化。
对于中国来说只有渠道多元化我们才能保证安全,而且只有多元化了,你才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主持人:韩晓平先生刚才说得特别对,对于中国的新石油战略来说,不光走出去要多元化,我们的运输渠道也要更加多元化。刚才在题板上我们看到三条石油管道,还有中国传统上用的马六甲海峡,我们来一一说一下这四个渠道。
韩晓平:马六甲海峡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是油喉、黄金航道,很容易被恐怖分子袭击。前段时间海盗不断袭击,也有人说背后是美国操纵的,是为了检查北朝鲜的船到底有没有违禁武器,有没有核装置。
李晓宁:战争这个东西再过两百年可能都消失不了,但是战争形态会发生变化。以前两千年的战争都是战略性战争为主,现在通过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包括科索沃新军事变革,产生一个新名词叫做控制性战争,就是不一定去占你的领土,但是在你的要害之处实施精确打击控制,就可以让这个国家瘫痪。控制性战争就要找节点。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对于军人来说都是良好的控制点。如果一条通道只属于一个军事控制点,那就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我们跟俄罗斯谈了十几年价格问题没有谈拢,为什么最近取得了突破?
李晓宁: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最近我们给它很多贷款,而且不是一小点贷款。自从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经济大大衰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靠骨架撑着,而石油是它重要的骨架。为什么普京上台以后迅速把霍多尔科夫斯基这些石油寡头控制起来?就是由国家来控制最重要的资源,保证国家不垮台。
韩晓平:金融危机的时候国际油价暴跌,跌到30多美金,俄罗斯现在唯一就是靠这点油挣点钱,因此整个国家经济支付出现很大问题,再加上这段时间一不留神外资大量抽逃,还有格鲁吉亚战争以后西方国家就是想整它,所以整个经济出现很大问题。这个时候如果中国给他一些资金,他可以继续用于石油勘探开发投入。因为对于全球来说,油价暴跌或者油价暴涨的时候,影响最大的是在石油勘探开发方面的投入可能会减少。如果这时候减少,我们现在可能看不到影响,但是影响的是未来。等到经济再复苏的时候,因为前两年石油勘探开发投入不足而导致后继无力。
俄罗斯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没有钱,整个国际支付都出现问题的时候,中国给了他一笔钱,这笔钱只是石油作为一种质押,将来用石油归还,如果没有钱还就用石油来偿还。价格本身还是按国际油价确定,所以表面上看是石油交易,更多还是金融资金的交易,而且我们贷给它的钱还是比较高的,至少比买美国国债要高,所以从政府投资来说是比较合适的。
李晓宁:有一定量的非常可观的战略储备,有很好的多元的战略渠道,这都是一个大国必备的。
主持人:无论怎么说,中国的新能源之路,尤其是新石油之路已经开始展开了。无论是对全球五大地区的布局频频出手,还是对三大石油管道的疏通,我们都看到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主动。我们也希望未来看到中国的石油巨头有更多的动作带给我们。感谢您收看今天的《22度观察》,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