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亚洲首座海上“大风车”正式并网发电

2009-09-09 09:35:41 新华社   作者: 王蔚 任沁沁  

8日记者从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了解到,中国首座、也是亚洲首座海上风力发电场——东海大桥风电场首批3台机组从9月4日21时15分起正式并网发电,这标志着中国海上风力发电产业稳稳走出了第一步。

风能是地球与生俱来的资源,作为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凭借其巨大的商业潜力和环保效益,在全球新能源领域创造了最快增速。

就全球海上风力发电而言,国外已有10多年发展历史,中国则刚刚起步。东海大桥100兆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08年5月核准的中国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的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工作。

经过科学测量和论证,这个国内首创的海上风电场选址确定在位于上海东海大桥东侧1-4公里、浦东新区岸线以南8-13公里的上海市海域。这里的平均水深为10米,海面以上90米高度的年平均风速为每秒8.4米(相当于3级风)。

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由34台单机容量为3兆瓦的风电机组组成,总装机容量102兆瓦,设计年发电利用小时数2624小时,年上网电量2.67亿千瓦时,项目总投资23.65亿元。

此项目采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目前国内单机功率最大的3兆瓦离岸型风电机组。它具备电动独立变桨、变速和双馈电机技术等世界主流机型的特点,并采用了有效的防腐蚀措施和冗余设计以提高机组的可靠性。风机轮毂高度90米、叶轮直径91.5米,采用三叶片、水平轴、上风向的结构形式,适用于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场址。

在整个建设中,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难关,实现了两个“首创”:采用了世界首创的风机高桩承台基础设计。直至目前,国外海上风电场采用的是单桩和三脚架基础设计,而中国设计和施工人员则是先打下8根钢管桩,再在钢管桩的顶部浇注成一个混凝土承台,来满足高耸风机承载、抗拔、水平移位的需要;采用了中国首创的海上风机整体吊装方法。国外通常采用带液压支腿的移动平台进行风机分体安装,然而东海近海海域淤泥较深,不适合移动平台的作业。中国通过自主研发的具有海上精确定位和缓冲软着陆功能的吊架系统,成功解决了海上恶劣自然条件下整体吊装的各种技术难题。

据悉,到2010年上半年,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34台风机将全部并网发电。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建成后,与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以节约8.6万吨标准煤,减轻排放温室效应性气体二氧化碳23.74万吨,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中国是世界上风电资源利用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已成为世界风电装机第二大国。但有业内人士认为,风电制造领域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自主研发少、投入少。而由于过量投资和重复建设,风电设备已被国务院“点名”出现“产能过剩”。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姜鑫民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东海“大风车”的并网发电有积极的意义,项目的两个技术“首创”,是国内自主研发的技术突破,对于推动开发浅海风能十分重要。

姜鑫民认为,国务院控制“产能过剩”,很大程度是因为一些新能源企业的“疯狂”投资,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控制”不代表不主张发展,是要引导积极科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风电产业链,包括从基础研发,到设备制造,到建设风电场,再到并网发电——整个链条都需要加强,而不能偏向某一个环节。”姜鑫民建议,风电行业人士,应该有长远眼光,要放下身段,苦练内功,敦实产业基础,提高整条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风电 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