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2009年上半年经济述评:景气指数变化印证经济企稳回升过程

2009-09-08 09:56:57 中国信息报   作者: 孙靓  
国家统计局编制的先行指数、一致指数、预警指数和国家信息中心编制的综合警情指数是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1-7月,先行指数、一致指数和综合警情指数的走势表明,我国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加快、投资与消费需求持续活跃,经济呈现持续回升态势。


———先行指数持续反弹,宏观经济由企稳到回升。描述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数连续7个月的反弹表明宏观经济正由企稳到回升。2008年,一场自二次大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各项经济指标出现严重下滑,对于经济何时见底众说纷纭。不过,先行指数的运行轨迹已经清晰揭示了经济触底、企稳、回升的过程。2008年11月份的先行指数曾达到阶段最低值97.4,较上年同期回落15.9个百分点,随后,该数值持续反弹,尤其是今年3月份以后,反弹速度加快,3-5月连续3个月环比增幅达1个百分点,六七月回升速度略有放缓,但已同比转正。与此对应的是,去年四季度我国GDP增长6.8%,今年一季度GDP为6.1%,二季度为7.9%,经济增长于今年一季度触底回升,先行指数大概领先GDP增幅一个季度回暖。


———一致指数仍未恢复上年同期水平,但已走出谷底。一致指数是反映当前经济的基本走势,由工业生产、就业、社会需求(投资、消费、外贸)、社会收入(国家税收、企业利润、居民收入)4个方面合成。今年2月份,该指数出现阶段最低值后,目前已经连续6个月回升。综合近一年数据来看,该指数低位区间出现在今年一季度,平均值仅为94.3,低于上年同期8.2个百分点,二季度以来该指数持续回升,但仍未达到上年四季度水平,其走势大致与GDP增长同步。构成一致指数的工业增加值虽然前几个月保持下降走势,但6月份降幅已收窄,7月份则进入回升区间,连同固定资产投资、发电量、财政收入、当月实际消费额增速等指标经季节调整后结束下降趋势,各类经济指标全面企稳回升态势形成。


———综合警情指数首次进入绿灯区下沿,预警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绿灯区。7月份,反映宏观经济景气状况的综合警情指数结束7个月的“偏冷”浅蓝灯区状态,年内首次进入“稳定”绿灯区。构成综合警情指数的10个指标呈现“七升三降”的走势。上升的有:M1、固定资产投资、人民币贷款总额、发电量、消费品零售额、财政收入和工业增加值;下降的有:CPI、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进出口总额。7月份,M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增速和当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继续处于“过热”的红灯区,除M1外,其他指标已连续位于红灯区一个季度以上,M1增速逐月加快,经季节调整后在6月份便进入红灯区;财政收入恢复正增长和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回升使这两项指标由“过冷”的蓝灯区进入“偏冷”的浅蓝灯区,企稳回升迹象越来越明显;其余4项指标,包括CPI、发电量、进出口总额、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速则仍处于“过冷”的蓝灯区。


受M1、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增速回升的影响,相对二季度宏观警情值持平的情况,7月份宏观警情指数出现明显变化,年内首次进入绿灯区。与此同时,预警指数早在6月份即“由蓝转绿”,连续两个月位于绿灯稳定区,表明宏观经济运行正“渐入佳境”。


1-7月,在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特别是投资刺激计划的拉动下,我国经济展示了在低位企稳然后回升逐步加快的过程,经济中积极因素增多,经济回升态势明确。今年以来尤其是二季度以来,美、日等主要西方国家多项经济数据有向好表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好转带来经济持续回升的预期。但是,目前四大负面因素值得关注: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漫长曲折,外需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要因。随着各国政府应对危机措施到位,其效果逐步显现,从二季度开始全球金融市场趋稳,发达国家经济萎缩幅度有所放缓,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有所恢复,但各主要经济体复苏主要靠政府投入和政策刺激,政策的持续效果还有待观察,尽管一些经济指标也显示世界经济正在触底,但短期内出现强劲复苏的可能性不大。二是民间投资动力不足,内需较快增长难以弥补外需萎缩形成的缺口。今年以来,投资增长主要靠政府投入和银行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支撑,民间投资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国家鼓励消费政策的驱动下,国内消费品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增长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消费类产品生产企稳回升,但政策驱动新增的消费需求难以消化外需不足形成的需求缺口。三是工业经济仍未步入正常增长轨道,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仅为近年来正常增长水平的一半左右,仍未步入正常运行轨道。工业效益状况仍不乐观,全年利润实现正增长难度很大。四是产能过剩问题重又显露,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目前,我国许多工业产品已在国际市场中占有较高份额,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产能严重过剩表现得更为突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最为突出,此外,造船、化工、平板玻璃等行业也都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景气指数 经济 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