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低速经济”。高碳意味着高增长,低碳是不是意味着低增长?这是人们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最大悬念。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这意味着GDP的增速会降低0.12个百分点。作为“高碳经济”典型的中国,这一影响大约在1.2个百分点左右。这一宏观经济成本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考虑到减排带来的对国民健康、能源安全等方面的积极因素,其好处完全可以抵消这一经济成本,实现“又好又快”的低碳高增长。
第二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高投经济”。20年投资40万亿,从静态上看,这个数据很惊人。但是,从动态上看,以年度为基础计算,这部分所需的资金只相当于中国同期GDP的1.5%-2.5%。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中国总投资由2000年的3.29万亿增加到2008年的17.23万亿,年均增长23%。以年均增长20%计算,预计到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达到61.7万亿,若每年投入2万亿,相当于总投资的3.2%;再以年均增长16%计算,预计到2020年总投资可以达到129.6万亿,若每年投入2万亿,只相当于总投资的1.5%。应当说,这个投资比例是很低的。
第三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低效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新能源技术,而新能源技术成本是较高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太阳能发电成本呈现不断下降趋势。预计到201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有望降至1元/度以下,达到或接近常规发电成本,从而使太阳能光伏发电拥有完全取代化石燃料发电的经济基础和商业价值。
第四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减排经济”。低碳经济应当包括增加碳汇与减少碳源两个方面。研究表明,中国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森林覆盖率,便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吨-7.1亿吨碳。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1981年以前的12%提高到目前的18.21%,净提高6.21个百分点,可以吸收固定二氧化碳3.7亿吨至44.1亿吨。森林覆盖率越高,碳汇能力就越强。因此,应当努力巩固和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碳汇,挖掘碳汇潜力,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
第五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零碳经济”。从高碳到低碳,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循序渐进。现阶段经济发展不能没有钢铁、水泥、建材等高耗能物质支撑。任何经济体都必须要有一些相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运行,只要符合低碳经济的“最少和最大”内涵要求,就不应该完全排斥技术先进的高能耗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千方百计降低碳强度,提高碳效率。
第六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道德经济”。发展低碳经济,从中长期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与“道德”无关。但从近期看,并不排除西方国家通过高碳经济模式转换,在新的平台上和新的游戏规则下,利用其低碳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重新拉大实体经济的竞争优势;也不排除对以制造业为主的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制约。在过去15年中,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均减少4.9%,在美国、德国仅为1.7%和2.7%,印度为1.3%。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会据此认为自己的“道德”不高,而中国的经济“道德”最高。所以,低碳经济不是什么“道德经济”,而是实实在在国家博弈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七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未来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长期目标,但并不是“未来经济”。地球的物理极限是碳排放的刚性约束。科学家首次精确计算出了“碳预算”——即在不触发全球变暖的灾难性“临界点”的前提下,全球能够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大约为1万亿吨碳。如果我们继续以现在的方式燃烧化石燃料,20年内我们将耗尽“碳预算”,而全球变暖的幅度将远不止2度。目前100多个国家承诺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80%,但国际气候专家认为,这个力度可能仍然不够。
第八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又称为“垃圾经济”;而低碳经济相对于高碳经济,更接近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有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核心和实质。在则重点上,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低碳经济侧重于碳生产率,强调降低碳排放量和温室气体。
第九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的区别,与各个国家碳排放结构差异有关。中国碳排放的70%来自于产业经济部门,而居民碳排放仅占30%;发达国家碳排放比率正好相反,70%来自于居民消费部门,而产业经济部门碳排放总量只占30%。所以,原则上讲,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着力点应当放在产业经济部门,使产业经济低碳化;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削减居民生活消费中的碳排放,使社会生活低碳化。
第十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交易经济”。《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为全球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交易商品——温室气体排放权。有国外媒体称,中国已成为《京都议定书》的最大受益者。据此,国内有人认为,低碳经济就是“交易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发展“碳交易市场”。其实,碳交易市场是一个新生事物,碳交易的规则特别复杂,存在着各种想象不到的难度。中国应当立足本国国情,练好“基本功”,打好“组合拳”,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和市场机制创新,探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