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钢协依然乐滋滋地沉浸于与FMG达成铁矿石谈判的“中国价格”之时,铁矿石巨头之一的淡水河谷昨日再度表态:淡水河谷会在两拓和中国方面的谈判结果出来之后,再制定自己的价格机制。负责人甚至明确表示:“没接受‘中国价格’。”
这下,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巨头终于站在统一战线上———不接受降价35%。
33%与35%之争
“临时价格”按日韩价
一方面是中国不愿意接受三大公司降价33%的态度,一方面是三大公司不承认中国与FMG降价35%的结果,于是,2009年的铁矿石谈判“名存实亡”。而拉锯战的结果,就是既不是33%,也不是35%,而是一个玄妙的“临时价格”。
宝钢股份总经理马国强向媒体表示,中钢协8月17日发布与澳大利亚FMG公司达成铁矿石谈判结果的公告,对宝钢的影响有限。目前与三大矿山的谈判仍在继续,矿石年度是当年4月1日至第二年的3月31日,若年底前无法达成协议,将暂按临时价格对外开证。临时价格是宝钢与三大矿山协商议定的暂定开证价格。
关于这个“临时价格”,各有说法。河北、山东等地多家钢企人士承认,是在按照日韩长协的降幅预付款。记者了解到,巴西矿按照日韩长协的价格就是55美元。而淡水河谷目前对中国钢企执行的临时折扣价,就是按日韩长协算出来的离岸价格。
中钢协及宝钢
谈判主体被诟病
拿下FMG降价35%的中钢协并没有得到称赞,反而成了千夫所指,甚至有人揭露中钢协两次错失谈判良机。内部人士透露,在这次旷世铁矿石谈判中,出面的虽然是宝钢,但幕后指挥者为中钢协,更深一层,工信部才是决策者。
被行业诟病的,是在铁矿石谈判上中钢协依然过于“青涩”、“经验不足”。有声音尖锐地指出,此次谈判,中钢协已经错失了两次时机,以至于现在仍处僵局:一是2008年末,全球钢铁行业经营下滑,中钢协由于一味坚守降价40%一口价,导致新日铁最先谈成降价33%,使得随后谈判陷入被动;另一次机会在2009年初,钢铁行业依旧保持着不景气局面,此时只要稍微灵活一下,不再死守40%,也可能谈成不错的结果。由于中钢协一直不妥协,进入5-6月,中国钢铁行业开始转暖,需求回升,导致铁矿石现货价不断上涨,中方手中谈判筹码越来越少,最终导致目前结局。
甚至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也表示,可以让宝钢重新主导谈判,取代中钢协。显然,无论谁是“谈判者”,这个位子都不好坐。宝钢有关负责人并没有对此评价。记者了解到,就在铁矿石谈判没有下文之际,宝钢也加快自己的海外收购:日前,宝钢以2.9亿澳元收购了澳大利亚综合矿业公司Aquila15%的股权,如果得到双方政府放行,此笔交易将保证宝钢钢铁原材料的长期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