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名主要的气候经济学家表示,减少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所需的成本,很可能将在20年内升至每年4380亿美元,而且大部分将由发达经济体承担。
这一数字相当于中国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估值的7.5%。北京可能以此作为论据之一,在今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主张,工业化国家必须分摊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成本。
这项分析表明,未来20年中国必须大幅提高在控制温室气体方面的支出,否则自2030年起将面对巨额的减排成本。
经济研究——比如斯特恩爵士(LordStern)于2006年撰写的有关气候变化成本的标志性报告,以及一系列后续报告——发现,及早行动可把减排成本降至最低,推迟减排将导致更高昂的中期成本。
负责这项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People'sUniversity)环境经济与管理系主任邹骥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中国会为旨在减缓排放增长速度的各项措施买单,这一点是可以期待的。但他表示,若要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那么其成本就应由国际社会分摊,因为这些措施是为了拯救地球,维护"全球公益"。
今年5月,北京表示,发达国家应支出年度GDP的0.5%至1%,用于帮助较贫穷国家减排。按照这一贡献额度,八国集团(G8)各发达经济体每年的总支出将超过3000亿美元。
这项研究得出的、数额要大得多的4380亿美元,是以中国继续推行当前旨在提高能效和可再生燃料使用量的各项措施为前提。
迄今为止,中国一直以经济发展需要为由拒绝接受任何排放限制,并坚持要求得到减排方面的资金援助承诺。中国国家发改委(NDRC)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上月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中国的排放量将在2050年达到峰值。
邹骥教授表示,在他看来,到2050年把全球排放总量减少一半的提案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他的团队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中国若在2030年后采取更激进的措施抑制排放增长,那么2050年前每年的成本估计将达2840亿美元,2050年后每年的成本估计将达5080亿美元。
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所看到的这项研究的结果,若要在2030年后降低排放量,每年实际上还需额外再支出1540亿美元。邹骥教授表示,使排放量在2030年达到峰值"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资金方面颇具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