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标准体系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有效促进节能减排

2009-09-01 09:51:32 中国甘肃网
在现实和未来之间,发展循环经济成为破解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战略选择。2008年11月,甘肃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无疑成为全省上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集结号”。

  作为全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甘肃省循环经济地方标准体系规划》编制完成,从而使标准化工作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作用得以进一步凸显,发展循环经济也有了重要技术支撑。

  标准体系助推甘肃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以最小的资源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费和环境成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全省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一些重要资源非常短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全省工业以资源、能源和基础材料消耗为主,资源型、初加工型工业比重较高,以石化、有色、冶金、建材为主的采掘业、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在70%以上,产业链不长、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非常突出;排污总量大与环境容量小的矛盾十分突出,传统生产方式对水资源和大气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等一系列窘境,加之构建循环型和谐甘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实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历史性的把甘肃发展循环经济推向了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时代舞台。

  为促进全省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多年来甘肃质监部门立足省情,把握形势,先后发布实施了一批节能降耗、循环经济方面的标准,并正在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强大技术支撑——甘肃循环经济地方标准体系。

  既有标准有效促进节能减排

  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以来,甘肃质监部门围绕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充分发挥在生产许可、能源计量、标准化、质量管理、认证认可、监督执法、检验检测等方面的行政职能和技术优势,以节能减排服务促循环经济发展,加大一些急需的节能减排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对节能减排强制性国家标准宣贯,有效推进了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进程。

  据省质监局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资料统计,近年来甘肃质监部门制定了涉及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淘汰类的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共计26大类,涉及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限制类的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共计21大类,起草完成《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在编制特种设备节能降耗状况新技术目录。为引导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还与经委、统计部门印发了《甘肃省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限额指导目录》,提出了电力热力、煤炭、石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轻工、纺织、建材和其它9大类的63项工业产品的能耗限额。

  在协助配合有关部门、行业及企业加大涉及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地方标准制定实施中,先后发布实施涉及石化、装备制造、酿酒、化工等行业的节能和新能源方面的地方标准28项;指导帮助27家企业建立完善节能降耗环保的企业内控标准,并取得了标准化良好行为证书;协助省建设主管部门重点开展了《公共建设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等8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宣传贯彻,并配合制定实施了《住宅设计标准》(DB62/T25-3011)等6项地方标准,推广应用节能节材新技术。配合省商务厅制定实施的《绿色饭店》地方标准,使甘肃省饭店业、餐饮业有限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并积极推动了服务业节能降耗工作开展。为加强交通节能工作,协调组织中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负责起草的《优质车用无铅汽油》(DB62.1422)、《优质轻柴油》(DB62.1467)两项地方标准制定发布实施和宣传贯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积累了在全国推广应用的经验。

  与此同时,甘肃质监部门还就国家节约能源法配套的22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5项交通工具燃料经济性标准、11种终端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标准、8项节能基础及方法标准、9项替代能源标准以及能源计量国家强制标准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培训工作,指导帮助工业企业建立完善节能降耗企业标准,引导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广泛使用,不断培育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和自觉性。

四大因素制约循环经济标准化

  自然资源稀缺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对弱化资源的约束、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环境污染意义深远。而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标准化却是集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于一体,具有科技推广和科学管理的双重性。因此,“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但是,从甘肃省当前实际来看,“循环经济标准化受到四个方面因素的制约”,省质监局标准化工作负责人坦诚的说。

  首先,循环经济地方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存在标准缺失、相对滞后、水平不高、标龄过长等问题。这种循环经济地方标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标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统一性不强,不能覆盖资源节源和综合利用的各领域,不适应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使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缺乏重要的技术支撑。

  其次,标准化基础研究工作滞后。循环经济地方标准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省内节能减排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技术优势,不能及时提升为地方标准,无法指导更多的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工作。特别是在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没有及时开展研究和验证,将其转化为对发展甘肃省循环经济有推动作用的地方标准。

  第三,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经费匮乏。在循环经济标准的前期研究、立项、起草、制定、发布和修订等诸多环节,地方标准制修订专项经费不足,企业在标准研制方面的投入机制未建立。标准宣贯和推广实施的力度不够,标准制修订工作受到经费制约,无法满足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无法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第四,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发展循环经济标准化战略的实施需要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保障。特别是在企事业标准化工作中,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少,且大多数为兼职人员,专业知识欠缺,难以适应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需要。


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科学规划出炉

  按照甘肃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精神,省质监局、省经委在深入分析目前全省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方面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编制完成《2009-2012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地方标准体系规划》,提出了制定完善发展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编制依据,明确了2009年-2012年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地方标准体系框架、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目前,该规划正报请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全省实施。

  按照该规划,甘肃遵循“政府推动、多方参与、适应市场、技术进步”的方针,坚持协调合作、宏观管理、市场导向、突出重点、技术进步、国际接轨、符合省情原则,建立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协调的,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现甘肃特色的,具有开放性、系统性、合理性等特点的循环经济地方标准体系。

  甘肃省质监局标准化工作负责人介绍说:“2009年-2012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地方标准体系量大、面广、复杂,涵盖全省一、二、三产业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包括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经济园区和循环型第三产业4个子体系,共319项重点建设项目”。

  循环型工业领域主要任务是工业节能、节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废旧产品及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清洁生产等地方标准的制修订,重点加强对冶金有色产业链、石油化工产业链、煤电化工产业链、清洁能源产业链、建材及新材料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链等标准体系的建立,共涉及199项,其中制定101项。

  循环型农业领域主要任务是农业节能、节水、节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农业清洁生产等地方标准的制修订,重点加强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和沼气工程和中藏药等农业产业链标准体系的建立,共涉及67项,其中制定47项,修订5项。

  循环型经济园区领域主要任务是循环型经济园区的节能、节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废旧产品及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清洁生产等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并结合天水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泾川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等园区试点工作,开展标准体系建设,共6项全部制定。

  循环型第三产业领域主要任务是第三产业节能、节水、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等地方标准的制修订,重点加强餐饮、宾馆、物流、商贸和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等标准体系的建立,共涉及47项,其中制定25项,修订2项。

  根据该规划,甘肃循环经济地方标准体系按照目标清晰、重点突出、规范统一、统筹兼顾、分阶段实施的原则,有计划按步骤分四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2009年主要开展各子体系节能等地方标准的制修订;第二阶段,2010年主要开展各子体系节水和节肥等地方标准的制修订;第三阶段,2011年主要开展各子体系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地方标准制修订;第四阶段,2012年主要开展各子体系废旧产品及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和清洁生产等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建立全省循环经济地方标准体系。此外,规划还从全省统一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强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对循环经济标准的宣贯与实施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是甘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甘肃循环经济地方标准体系规划的出台与实施,必将成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助推器。”甘肃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