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阶段,天然气产业链政府规制是不断变化的。未来的天然气产业链规制改革很难一步到位,必须分两步走。
国内天然气涨价风声越呼越高,三巨头抢占城市燃气分销网络的圈地运动愈演愈烈。国际上,中国正在成为连接国际三大区域(亚太区域、欧洲及欧亚大陆、中东地区)天然气产业链的枢纽,在天然气价格形成中发挥独特作用。内外夹击,我国的天然气产业链规制改革日益迫切。
天然气产业链是指处于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和利用等不同环节的节点企业之间,基于特定技术经济关联,围绕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和利用以及相应配套服务,以天然气及相应服务的价格为纽带,以供需关系为核心,形成的具有价值传递和价值增值功能的链网式关联结构。
规制改革三部曲
在不同的阶段,天然气产业链政府规制是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如下:
1956年-1997年:天然气产业链的引入阶段。政府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规制主要体现在对井口价的规制,并尝试通过市场信号引导生产商决策。1987年10月颁发了《天然气商品量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对计划内和计划外气价的分别管制,由此开始实行天然气井口价计划内、外“双轨制”价格机制。在此阶段,国家也对管道价格的规制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束了对所有的用户都是单一的天然气井口价格的时代,但此时对分类价格管理的管制还仅局限于价格本身,无法体现市场供求及不同用户在市场价格形成中的直接作用。
1997年-2004年:向天然气产业链快速发展的过渡期。政府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规制主要体现在由出厂价规制转向管输价格规制,国家承认出厂价可以更多反映市场供求关系。1997年11月5日,国家计委下发计价管(1997)2111号关于陕京管线输气价格的批复文件。以此为先导,中国开始实行输气管道运价“新线新价、一线一价”政策。在这一过渡期内,受传统方式的影响,地方政府对配气终端气价本身管制,而不是管制城市配气费用。
2004年至今:天然气产业链快速发展阶段。政府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规制主要体现在产业链结构规制。国家将实行了50年的天然气出厂价由政府制定全部改为政府指导价,基准价和浮动范围由国家核准,建立天然气价格与替代能源价格挂钩机制。同时,推动出厂价由市场竞争形成的进程,增加政府定价的灵活性,更多反映市场供求。在此阶段,国家开始探索管道价格的“两部制”改革。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对于配气环节的规制通过建立下游与上、中游价格的联动机制,将规制转向配气价格。
下一步:理顺比价关系
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发展至今,已经历多次政府规制改革,每次改革都是一次推动,每次改革都是一次进步。纵观几十年来我国天然气产业链规制改革过程,可以发现以下基本规律:
天然气出厂价显示出市场化趋势。在天然气产业链引入阶段,由国家定价。在天然气产业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后,不同气田出厂价由政府制定改为政府指导价,基准价由国家核准,供求双方可上下浮动10%。建立天然气价格与替代能源价格挂钩机制。
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规制重点从井口价转移到管输费上来。先是按线管制,新线新价,然后过渡到一线一价,发展到现在则是干线与储气库捆绑管理,试实行“两部制”收费。
近年来,国家加快了能源价格改革步伐,煤炭价格基本实现了由市场竞争形成,石油价格建立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机制,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与其他能源相比,天然气产业链规制改革步伐滞后。我国天然气产业在长期发展中累积了许多问题,如产气区附近的化工用户天然气消费比例过大、天然气发电项目上马过多、能源转换一次成本较高等。政府在实行改革之前,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合理地调整天然气利用方向。比如说要明确哪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需要发展城市燃气;要研究哪些产业容易受到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影响,特别要考虑这些相关企业的员工就业问题。另外,要解决好困难居民的用气问题,特别是对那些使用天然气冬季采暖的北方居民。
笔者预计,短期内天然气产业链规制将朝三个方面发展: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与替代能源比价关系;优化天然气使用结构;改革现有天然气定价机制,强化区域定价。
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与替代能源的比价偏低。2009年5月时,全国79个主要大中城市,居民用管道天然气与居民用电等热值价格比为1:0.84~1:4.67,平均1:2.65。与此同时,与国际天然气价格相比,中国天然气价格也较低。目前执行的2007年制定的塔里木气田工业用气出厂基准价为960元/km3,化肥用气及居民用气等出厂基准价为560元/km3,但哈萨克斯坦出口到中国的天然气边境到岸价预计达到1300元/km3。所以,短期内首先要理顺天然气与替代能源比价关系,参考国际气价逐步适当地提高天然气上游出厂价格。
从短期看,为引导天然气资源在区域上的优化配置,可实施不同区域的基准价格,即实行分片而治。在调整气价的波动幅度上,也可分区制定,增加地方在市场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权。在协调企业与用户的利益关系基础上,对天然气价格进行调整,不断推进城市能源利用结构升级和天然气利用结构优化。
未来:市场化
从中长期来看,天然气产业链规制变革可能朝三个方向发展:出现天然气交易中心;天然气交易市场化;管道公司独立经营。
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天然气消费量在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连接着中国最主要的三条长输管线——西气东输一线,川气东送(以此接收来自中国西部自产天然气),以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的进口天然气。上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便于LNG的调入和调出,进行短期输入输出天然气的平衡。与美国最著名的Herry Hub天然气定价中心相比,上海将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天然气交易中心。
伴随天然气交易和定价中心最先出现的是天然气现货交易。在现货交易基础上继续发展期货交易,使中国形成较为完善的、自由的天然气交易市场,最终实现天然气出厂价格市场化。
由于天然气管道的自然垄断性,在天然气产业链结构规制改革上,几个国有石油公司的输气管道可能会剥离出来,成立专门的管道公司,实行联网运行,制定管网定价法则;将干线与储气库捆绑管理进行分离;更多实行“两部制”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