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石化企业危机下的战略取向

2009-08-27 15:27:36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 孙宝文 瞿 亮 宋艳萍  
金融危机催生了本轮石化市场周期性低谷。我国石化企业应该认清形势,战略上应立足于长远发展思路,策略上重视自身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增强竞争能力,力争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跑赢。
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拉开了序幕。2008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随后美国三大投资银行、最大的保险公司和储蓄银行纷纷破产重组或关闭。到10月份,欧美各国政府相继出手强力救市,美国国会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欧盟各国政府承诺动用约2万亿欧元紧急救市。亚洲日本、韩国的银行系统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两国政府步欧美后尘紧急向银行系统注资。自此,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并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本次金融危机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冲击强度大,为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
危机之中 安有完卵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形势开始恶化,增长速度减缓,其中主要经济体持续衰退。据统计,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自2008第下半年经济发展进入下降通道,四季度环比下降1.5%,预测未来1~2年世界经济形势难见好转。世界银行于2009年3月初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将收缩1.5%。IMF于2009年3月提交给G20的报告中指出,2009年全球经济将收缩0.5%~1.5%,美国、欧元区及日本将面临深度萎缩,分别为-2.6%、-3.2%和-5.8%。
原油价格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联动关系。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的供求关系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据IEA预计,到2015年国际原油均价将升至每桶100美元/桶,到2030年将达到200美元/桶。据IEA称,低油价时代结束的迹象日趋明显。
世界经济增长减缓甚至衰退导致需求萎缩,产品价格下跌,尽管低油价可以降低行业成本,但并不足以抵消价格降低引起的收益损失,石化行业营利能力下降。可以说,在金融危机的催生下,目前石化行业已经进入了周期性低谷。
2008年下半年全球范围内石化行业开始低迷,石化企业的业绩开始下滑,到第四季度出现了大面积亏损现象,国内石化企业尤为突出。
兵临城下 问题突出
当前,我国石化企业整体技术经济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
一是装置规模普遍偏低。国内乙烯平均规模为43万吨/年,远低于沙特、美国等世界主要乙烯生产国,也低于日本。下游装置达到经济规模的比例低,其中聚乙烯为51.4%、聚丙烯仅为30.6%。
二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落后。乙烯及主要下游装置能耗差距依然明显,其中中国石油情况尤其如此,乙烯平均能耗高出国外近50%。合成氨在仅统计大化肥的前提下,平均能耗高出国外30%以上,差距依然较大。如果考虑国内众多中小化肥,水平会更低。
三是浪费和环保问题突出。国内能源利用效率和水重复利用率分别比发达国家低10和25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和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和4倍,主要工业产品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而石化行业的浪费问题尤为突出,耗能高居各类工业的首位,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分别占18%、6.5%和5.9%,分列第一、第四和第五位。
我国石化企业的产品是以通用产品为主。产品主要用来满足中低端市场需求,附加值不高,绝大部分高档产品要依赖进口,来进料加工方式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比例高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内主要石化产品结构性短缺的事实。面对国外公司在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方面的垄断地位,国内石化产品很难与之竞争。
另外,我国的石化企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专利和专有技术不足,产品后加工和技术服务能力弱,而且工程化能力缺失,主导产品技术装备主要靠引进。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与国外竞争中处于劣势。        
面对危机 积极应对
金融危机短期内对经济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国内经济形势长远向好,石化市场仍处于发展期,因此必须坚持持续发展战略。
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尽管有所放缓,但我国经济仍是世界经济形势最好的国家。2008年中国GDP增速为9%,其中第四季度增速为6.8%。对2009年中国经济是否走出低谷看法不一,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积极作用下,主流观点认为已经见底反弹。2009年3月,世界银行及IMF均预计中国为6.5%左右。中国政府目标是8%,“保八”已经成为中国各级政府2009年的政治任务。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将面临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还较低,为41%左右,以每年1%的速度提高,达到60%~65%的水平至少还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其次,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还在,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将继续维持。再次,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发展水平还较低,经济发展空间和潜力还很大。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GDP将继续保持在7%以上的增长速度。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石化市场中心之一,主要石化产品的消费已位居世界前列,未来十几年,石化产品的需求仍将保持7%~10%的增长速度,市场空间巨大。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石化企业在战略上必须立足于发展的思路,才能保障对市场供应,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这一思路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但面对目前的金融危机和石化市场周期性低谷,策略上可调整拟建项目的建设和投产时机,力争把握住石化市场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石化行业已经进入周期的低谷,必须贯彻结构调整主线,选择审慎的投资策略,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包括突出核心业务的装置结构调整、提高营利能力的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改善技术经济指标的节能降耗改造等措施,练好企业内功以提高综合竞争能力。这方面需采取如下措施:
一、适时关停或淘汰与企业业务发展不相适应的技术落后、规模小、消耗高、隐患多、效益差的装置,包括小电石、小芳烃、小聚酯、小聚丙烯等落后产能。对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公司,调整的重点还应包括现有的化工延伸业务,应按照服务主营业务、与主营业务互补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原则进行整合,适时关停。
二、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这是石化企业增强营利能力的根本途径。均质产品要确保生产平稳,树脂等产品要充分挖掘现有装置潜力,增产高附加值产品,两大公司可以结合自身装置的特点在系统内进行合理的品质分工。
三、提高技术经济指标:重点进行节能降耗改造、安环达标改造,可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提出可行的改造目标。
近年来,中东石化产业投资和建设步伐加快,未来乙烯新增能力占世界新增总量的50%,2015年乙烯能力估计将达到3500万吨/年。中东乙烯86%的原料为乙烷等轻烃,以大宗乙烯系产品为主,其聚乙烯和乙二醇等产品竞争优势突出,到岸成本比我国沿海低300~400美元/吨左右。由于当地市场容量有限,70%左右的乙烯衍生物用于出口,未来的目标市场主要指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面对中东产品强劲的竞争,国内石化企业必须要做好准备。
一要注重丙烯化工,充分发挥炼化一体化的优势,以重油催化裂化技术和烯烃转化技术为依托,增加丙烯产量,扩大丙烯来源渠道。
二要注重综合利用,包括碳五、碳九等乙烯副产品的区域集中利用。
三要进行错位竞争,搞好产品结构调整和装置定位,减少与中东产品的正面竞争,EG装置可以联产EO,聚乙烯装置则应定位于高档专用料。
四要强化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本地化经营的优势,以完善的销售网络和优质的售后服务与其抗衡。
五要到中东建厂,国内企业尤其是两大公司应探讨走出去战略,把参与中东下游业务作为获取油气资源的策略,利用其廉价资源合资建设大型乙烯等石化装置,实现双赢。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石化行业还必须持续重视培育创新能力。具体措施为:
一是重视自主研发。首先要建立一套好的体制与机制,其次要确立正确的研发方向并组建和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最后要确保持续的高投入。
二是加强合作研发。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广泛吸收先进实用的外部实验室阶段科研成果,借助外力加快企业自身科技创新进程。
三是关注并购嫁接。通过并购以获取先进技术,实现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总体原则要以纯技术公司为主,在企业主营业务领域必须拥有全球领先的专利技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资产价格降低,而有出售意愿的公司也多,如GE塑料等,因此目前时机较好。国内最有实力的两大石化巨头可以联合出击,共同进行资本运作。
金融危机催生了本轮石化市场周期性低谷,整个行业的营利能力大幅度下降,世界范围内石化行业的结构调整和重新洗牌在所难免。我国石化企业应该认清形势,不应被暂时的行业低迷所迷惑,战略上还应立足于长远发展思路,策略上重视自身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增强竞争能力,尤其要强化包括创新在内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和建设,扎扎实实地练好内功,力争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跑赢其他竞争者。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取向 危机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