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新能源革命”将引发“金属危机”

2009-08-24 09:29:09 期货日报   作者: 曹洁  
  2007年世界经济被次贷危机拉进了前所未有的旋涡当中,在众多救市政策中,“新能源革命”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将大力提升风能、电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而这些能源最终都要通过电的形式进行转化和运用,而用电则必然需要大量的传导介质,包括电缆、电线以及电机等,而这些介质的原料都是铜、铝、镍等有色金属。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国新能源科技如火如荼的发展,金属的需求将与日俱增。而在全球金属矿石品位和储量逐年下降的今天,未来的几年里“新能源革命”的步伐将很大程度受制于金属资源的短缺,资源储备的多寡将预示是未来10-20年哪个国家能最先通过“新能源革命”走出金融危机,从而得到快速的复苏与发展,对未来的大国角逐和竞争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部分 “新能源革命”势在必行

  一、中国目前的电源结构决定了新能源发展的广阔空间

  从中国能源的结构来看:我国是典型的富煤、缺油、少气国家,发展大规模可再生新能源具有广阔前景。通过下图,我们发现目前中国火力发电占到电源结构的77.42%,其次是水电,占比20.64%,而风电和核电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的电源结构

  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战略思路是追求系统重装化、超大规模化及集约化经营。在这样的思路下,随着新能源的运用,电网投资改造的需求必然大幅增加。

  国家今年密集出台多项电网投资规划,在政府扶持下,特高压电网、城市电网改造、农村电网建设等等投资都会加速。南方电网2009—2010年计划每年新增300亿元的投资额度,使得2009、2010年电网投资均达900亿元左右。国家电网计划未来两至三年完成1.16万亿元电网投资。未来两年电网投资额年均增速35%左右,2010年后的电网投资总额仍可保持在较高水平。我们知道,电线电缆等传输介质的生产成本中70%左右的原料为有色金属,这其中铜的比例最大,这势必造成铜需求大幅增长。

  两大电网集团电网投资规模预测

  二、新能源汽车领域里将增加用铜的比例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为近几年汽车行业发展的转机。纯电动汽车及混合电动车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不过,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必须利用电网的谷峰效应,其推广和成功取决于国家对充电网络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标准的建立。

  同时混合动力和纯电力汽车靠电动机驱动,和过去汽油驱动的形式有了显著的不同,这需要建造相配套的充电站和加电站,普通的220千伏输变电建设还有提升和改造的空间。增加高压输变电建设。这些建设的改造同样需要大量有色金属原料。

  “十一五”各区域重点城市输变电建设规模

  今年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提出未来三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中国将力争在2012年实现汽车年产量中10%为新能源汽车的目标。保守测算,中国2010年、2015年、2020年的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分别为300万辆、950万辆、1450万辆左右。

  而混合动力和纯电力汽车的新技术普及需要巨量的电动机、发电机。电机里主要材料分为四种:铜、铁、绝缘材料和硅钢片。未来混合动力和纯电力汽车的汽油机需要匹配大型电动机,由于铜的电阻小,未来在电动机等方面的使用量会急剧攀升。若按照科技部部长万钢对未来电动汽车保有量的估测,新能源汽车的用铜量将非常可观。

  三、电器设备增长迅速将拉动金属原料需求不断上升

  1.风电设备仍会保持快速增长

  2004年以来我国风电新增装机量年均增幅高达100%以上,我们认为100%以上的高增长不可持续,但未来3年保持40%的增长是有保障的,风电设备仍是增长较明确的行业。我们预计2010、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量分别达2000万千瓦、1亿千瓦以上。

  我国风电装机量变化状况

  2.核电设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世界核电装机容量的平均水平为17%,其中法国高达77%。截至2007年底,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为885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1.2%,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可提升的空间巨大。

  核电建设项目进度设想(万千瓦)

  不论是风电设备还是核电设备都属于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的上游大多为金属等原料。其成本构成见下表。由此可见,随着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运用的增长,与其匹配的电器设备生产规模将加大,这也将拉动有色金属原料需求。

  主要电气设备产品成本构成

  计未来几年我国电网投资规模、新能源装机量、输变电改造、新能源设备都将保持快速增长。这些都需要充足的铜资源做后盾。10—20年后,我们会发现,“新能源革命”将导致全球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物资失衡,最终可能引发一场全球性的“金属危机”。目前,各国争夺金属资源的暗战正在拉开序幕。

  第二部分 “新能源革命”将引发“金属危机”

  一、铜的特性决定了它将成为最受追捧的有色金属

  铜在地壳中含量仅为0.005%,而铁和铝的含量分别达到5%和8%。铜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得它无可替代,最主要的一点是其电导率远高于其他有色金属,而其热导率亦大大超过其他有色金属。铜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抗有机酸及碱的特性,因此可以埋入地下或浸入水中而不受腐蚀。此外,铜的抗张强度大,易熔接,有极好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因此,铜被广泛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特别是在电气、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占总消费量一半以上。

  二、铜矿品位的下降制约铜精矿的产出并导致铜成本的上升

  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俄罗斯和秘鲁等国,其中智利铜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3,而矿权则集中在必和必拓、力拓、自由港等国际矿业巨头手中。

  全球铜矿产量在2007—2009年三年间仅增长4.2%,铜矿紧张一直是制约精炼铜产量的瓶颈。

  1.据统计,在过去13年里,铜矿石的品位下降超过了70%

  目前大多数铜矿山的矿石品位在1.0%以下,只有智利等少数国家的矿石品位在3.0%以上。中国国有铜矿山大部分都是50年代探矿,60年代生产,经历了30—40多年的开采,目前出现资源枯竭、铜矿石品位逐年下降的趋势。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铜矿石品位逐年下降的格局仍在延续,过去的采矿工艺不够先进,不仅导致资源浪费,同时导致矿石品位贫化现象,这将直接影响矿床的出矿品位和供矿品位。

  中国铜矿石的平均品位为0.87%,高于1%的储量,仅占资源总储量的35%,而国外铜矿石的平均品位则超过1%。中国斑岩型铜矿的平均品位为0.5%,远低于智利和秘鲁的1%—2%的水平;砂岩型铜矿的平均品位为0.5%—1%,远低于刚果和赞比亚的2%—5%。因此,目前中国只能依赖进口大量的铜精矿和废铜来满足精铜生产需要。面对巨大的消费量和增长潜力,铜资源显然仍是中国发展的软肋。

  1995-2008开采铜矿和储藏铜矿平均品位情况

  2.中国铜矿品位含量低导致铜精矿开采成本呈上升趋势

  从下图可以看到,全球新矿藏发现率呈现下降态势,但勘探开支却快速提升,同时随着能源、劳动力、营业支出等其他成本的提升,整体铜价成本将形成上移态势。

  铜矿石品位下降,带来的开采难度加大将直接导致开采成本的增加,这将为未来的供给埋下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铜价下限区间(即价格底部)将呈现振荡上升的态势。

  三、全球性的金属囤积暗战已经拉开序幕

  1.日本储备资源战略

  早在1983年,日本就出台了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并执行至今。储备对象为镍、铬、钨、钴、钼、钒、锰等7种稀有金属,其进口依赖度超过90%。在稀有金属价值越来越被认清时,日本又把铂、铟及稀土类三种资源纳入储备对象,这三者都是日本最顶尖的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急需的物资。因此,日本一方面储备,一方面想方设法从世界进口这些资源,特别是中国。有统计显示,日本稀土大约83%都来自中国。在获得大量稀土后,日本并不急于用,而是将这些足够使用20年的资源贮存在海底,这显示出其对未来能源战略的规划。

  2.美国的资源储备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美国以往只注重石油战略储备,但眼见各国大举吸纳商品原料,也开始考虑跟风。近年来,储备也在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3.中国若不加紧抢夺资源未来发展必受其制约

  中国基础建设投资庞大,汽车和其他产业资源使用量因中央刺激经济而激增。从今年以来国储开始大量收购廉价金属资源来看,中国也步入了金属争夺的行列。在铁矿石谈判中,与力拓分庭抗礼,坚持自己的原则,值得肯定。但随着价格的上升,我们对于这场“资源战争”的原因产生了怀疑,认为是国内投机资金的囤积导致了资源类产品的暴涨,遏止了国内企业、民间资本购买铜资源的意愿。

  事实是,“新能源革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即便中国资金不去储备,国外资金也会储备,这是趋势发展的必然。只是在现阶段,中国具有相对充裕的财政实力,而其他国家还在金融海啸的泥潭中挣扎。笔者担心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美国经济有所好转,日本、德国制造卷土重来的时候,我们还要为今天的一时犹豫付出巨大的代价。

  同时,在资源储备方面,我们也应当区别对待,对于铜资源我们应当积极储备,以战略的眼光去做长远规划,这与我国铜资源短缺、该资源自身的稀缺性、垄断性以及铜未来用途的广阔前景有密切的关系。而对于钢材这样的品种,我国本身产能已经过剩,缺乏实质需要支撑,大量的囤积反而会带来难以预估的风险。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新能源 革命 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