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薛祖庆:太阳能热水器发展待政府进一步推动

2009-08-21 10:19:40 中国电子报
薛祖庆,北京恩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副会长。他是中国著名的电真空及太阳能热利用专家,中国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北京清华阳光公司的创始人,于2007年荣获“推动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形成与发展全国十佳杰出贡献人物奖”。

薛祖庆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致力于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工作,以他的勤劳智慧,将当时并不被看好的“铝-氮-铝选择性吸收涂层”科研成果转化成了现今在全国年产值达数百亿元的太阳能热水器产业。他被誉为中国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热水器产业的创始人,曾荣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时间:2009年7月15日

地点:北京恩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

人物:北京恩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薛祖庆

中国电子报副总编辑 王建中

太阳能热水器在中关村诞生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决定上“全玻璃真空集热管”项目。

玻璃样管在制成后,经过测试,热性能合格。

记者: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中关村造就了一批优秀的高新科技企业,你也是当时“下海经商”大军的一员,你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从“清华教授”变为“企业老总”的?

薛祖庆:从1984年开始,中关村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各种各样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一大批科技人员跳进了商品经济的“大海”。1988年初,清华大学电子系与海淀先锋公司联合成立华业公司。当时华业公司既无资金,又无项目,主要靠销售从先锋公司批发来的录音带、录像带、打印纸等小商品来维持生计。当年8月,为了加强公司的力量,电子系领导考虑到我有多年实验室工作的经验,比较擅长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就把我派到华业公司担任副总经理。

刚开始,我跟大家一起蹬着三轮车卖东西,公司惨淡经营了半年多。公司如何发展成为困扰我们的主要问题,如果单靠倒买倒卖,我们的知识、专业及技术优势将失去用武之地。

记者:当时在中关村做贸易、赚差价的公司不在少数,你是何时开始涉足太阳能热利用这个行业的?为何能一直坚持20多年?

薛祖庆:当时大家一致认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才是我们的方向。当时有人提出,清华大学电子系殷志强教授及其同事有一项发明专利即“铝—氮—铝选择性吸收涂层”技术,是否可以考虑将其产业化。虽然大家对此看法不一,我却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个好项目,主要基于以下3点:一是这项技术是电子系的科技成果,是我们自己的技术,发明人就是公司的总经理殷志强。二是我们的专业就是真空技术,全玻璃真空管的研发与我们的专业技术完全对口。三是在当时已经有人认为常规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而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大家决定上“全玻璃真空集热管”项目。

记者:在20多年前,节能和新能源的问题并不是热点话题,要真正把这项“铝—氮—铝选择性吸收涂层”技术实现产业化是一件艰辛的事情。

薛祖庆:是的。当时在中关村非常流行科研成果的转化,但是能够转化成功的却是凤毛麟角。确定方向、选定项目只是纸上谈兵,要使之产业化,资金就成了首要问题。当时我们估算,建立一个很简易的“全玻璃真空管”生产研发基地,至少需要300万元,当时这个数字对我们来说是天文数字。到哪里弄这么多钱呢?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有人听到这个项目,把我们介绍给了凯利公司的乐峰总裁。而我们不到一个小时的对项目的简单介绍,立即引起了乐峰的极大兴趣。他说:“太阳能的利用是环保节能项目,既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我支持你们,你们需要多少资金?”我们大胆地说出:“需要300万元。”没想到他竟一口答应:“没问题,我投资300万元,你们干吧!”就这样,他为中国的“全玻璃真空管”项目立下了汗马功劳。

记者:如今太阳能热水器在生产规格上有很多规范,都是你带着大家从无到有摸索出来的,请谈谈当时创业的情况。

薛祖庆:钱有了,关键问题解决了,公司上下群情激奋。我们在北京租了一个仓库,进行了装修改造。没有现成的设备,我们就自己设计改造,排气台、烘烤箱、拉封机、退火炉等都是我们设计的。我们还与北京仪器厂合作,重新设计制造了两台立式镀膜机,一直沿用至今。我们加班加点,边设计、边加工、边安装、边调试,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1990年我们开始进行样管试制。由于我们有多年制作真空器件的经验,不到一个月就做出了第一批样管。虽然其在工艺、流程、质量上还存在不足,但大家毕竟看到了成果,可谓初战告捷。

在玻璃管方面,由于它的原材料是高硼硅玻璃,当时全国只有北京玻璃厂才能生产。为此,我们找到了北京玻璃厂厂长沈长治。根据国内外科学家的计算,玻璃外管最佳直径是50mm,由于我们需求量小,厂家不可能为这点量专门去生产,沈长治建议我们去仓库看一看有没有现成的管子。后来到仓库发现只有外管尺寸是47mm、内管尺寸是37mm的玻璃管比较接近,就只好买了这一规格的产品回去做试验。当时还想着有朝一日产量上去后,再改回用50mm的玻璃管。然而,等到年产50万只后,由于已有大批集热管和与47mm的玻璃管配套的热水器在市场上销售了,再改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只能延续下来一直用47mm的玻璃管。

这批样管制成后,在清华大学电子系测试,热性能合格。即使是在冬天-15℃的低温环境下,在阳光下晒两个小时,管里的水也准能烧开,参观者无不称奇,有人叫它“神管”。

将培训班办成了“黄埔军校”

我们认为应先把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做好,再去涉足终端制造会更好。

人们回忆起当年的培训班时,会称之为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黄埔军校”。

记者:当时创办的太阳能技术培训班,为今天的太阳能产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很多人提及这个培训班时都亲切地称之为“黄埔军校”,你认为培训班在太阳能热水器的创始阶段发挥了哪些作用?

薛祖庆:当时产品的成功使我们看到了希望,但销售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很长时间内产品卖不出去。我们不断地思考市场究竟在哪里?我们想到了太阳能热水器的整机制造。不过,当时我们并没有急于涉足太阳能热水器的整机制造,我们认为应先把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做好,在占据市场上游的领先优势之后再去涉足终端制造会更好。

当时有人建议办一个培训班,来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最早一期培训班是在1990年办的。当时殷志强带领了公司的同事和教研组的同仁,花了两周的时间突击编写培训讲义,现在这本讲义已经成了行业的经典教材。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期培训班有70多名学员。在培训班上,我们为学员讲解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原理和制造过程,介绍了全玻璃真空管的性能,同时还让学员参观了集热管的生产线,还展示了一批样机作为示范。学员们学得很认真,效果不错,所以我们接着又办了第二期培训班。

记者:可以看出,太阳能热水器培训班举办的效果很好,但是这对今后热水器产业的兴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薛祖庆:培训班结束后,大部分学员都投入到了太阳能热水器的试制、生产、销售和安装的事业中来,成立了一批小企业。集热管的销售也日趋好转,公司积压的集热管全部卖光。

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给人的印象就是技术落后、产品简单。然而当你了解了产业的发展历程后,就不会这么认为了。那些学员历尽千辛万苦,宣传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仅没有赚到钱,还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这批人是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先驱者,对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很多大企业能迅速开拓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这其实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因而,当人们回忆起当年的培训班时,会称之为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黄埔军校”。

产学研结合助力步入快车道

公司充分发挥了产学研优势互补的作用。

我们成为当时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领军者。

记者:有人说,你在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所取得的成功在当时有很多的偶然性,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

薛祖庆:要做成一件事情,肯定会有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关键是要抓住机遇。乐峰总裁给了我们第一次机遇,而在1991年年底我们又抓住了第二次好机遇。

当时国家为了加快产业科技研发的步伐,促进高科技产品向市场的转化,制定了产学研计划。当时我们企业小且无名,并不在计划之列,我就找到北京玻璃厂沈长治,跟他谈了谈扩大市场的思路。他马上拍板说和我们一起合作,一方面可做大玻璃真空集热管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北京玻璃厂的玻璃品销量。于是,他向北京市提交了一份报告,很快就得到了批复,我们一起合作的项目成为北京市当年批准的第一个产学研项目。由此公司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记者:现在的中关村已经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与20世纪80年代中关村形成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雏形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国家政策对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很多创业者都有这样的感受。

薛祖庆:1991年11月,北京市委审批的产学研项目批文下来了,我们需要投资建设更大的新厂。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把这件喜事告诉乐峰总裁,以表达感激之情和再次合作之意。乐峰告诉我们,凯利公司正在投资一个大项目,资金紧张,不可能再抽出资金投资其他项目。后来,我们对华业公司资产进行了清算,并把凯利公司投资集热管厂的300万元如数返还。至此,华业公司圆满终结。最后,董事会还奖励管理层人员100万元。当时100万元的奖励十分诱人,但是在办公司的经历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没有资金的难处,于是大家决定把钱留下,以解决今后公司发展的需要。

产学研项目批文下来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和北京玻璃仪器厂共同出资成立了北京清华大学太阳能电子厂,1997年更名为北京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我们把华业公司奖励的100万元投入作为新厂的注册资金,这笔钱也是清华阳光公司建立之初的全部投入。

我们估算了一下,建立新企业的预算需要800万元,而清华大学和北京玻璃仪器厂合资双方都没有现金投入,资金来源又成了问题。但由于这是第一批产学研项目,因此银行给予了大力支持。然而,这毕竟是一个崭新的项目,对其发展前景谁也没有把握。后来,在清华大学的帮助下,由北京玻璃仪器厂固定资产担保,银行才同意放贷,公司这才渡过了难关。经过近两年的建厂准备,工厂于1994年终于正式投产,当年就实现赢利1800万元,不仅一次性还清了银行的800万元贷款,还用300万元购买了位于昌平的土地,为公司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从此公司和银行也建立了诚信友好的关系,公司在后续的发展中再也没有受到过资金的困扰。

全玻璃真空管成功的信息在媒体上被广泛报导,引起了日本客户的关注。丰田公司下属的SHIROKI公司的董事长和北海道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在来厂参观后,就决定购买20万只管子。集热管以15美元/只(合人民币120元/只)的价格成交。

记者:一个企业的发展常有那么几个关乎其存亡的时期,清华阳光在上述时间内就处于这样的阶段。很多人都说你是一个有产业眼光的人,早在1994年就在北京昌平投资建设了新厂房,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薛祖庆:在企业的飞速发展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硬件方面,我们对生产设备不断进行研制改造,开发了玻管封口机、立式自动排气台等等,不断完善集热管流水生产线。二是在软件方面,我们对集热管生产的工艺等都进行了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认证,最终确定了集热管的材料标准、工艺规范、质量要求等等,为集热管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华阳光由此成为全国产学研合作的典范,成为当时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领军者。

在产学研计划的进程中,公司充分发挥了产学研优势互补的作用,使企业实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1994年我们建成了一期工程,1995年年产100万只集热管;1996年二期工程完成,1997年年产300万只集热管;1998年三期工程完成,1999年年产600万只集热管。年销售额从1994年的几千万元上升到2000年的4亿多元,年税率达5000万元,成为北京中关村开发区的优秀企业。

产业集中度提高尚待时日

企业应开发出质量好、效率高、寿命长、操作方便的新产品。

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是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记者:纵观目前太阳能热水器产业良莠不齐的混乱状况,令人痛心。由于太阳能热水器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并且有利可图,一些人在不具备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匆匆上马太阳能热水器项目,为了抢占市场,多采取粗制滥造、以次充好、低价竞争的手段。请问目前这个行业混乱的局面是否因为全行业缺乏行业制造标准所致?

薛祖庆:对这个问题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全国成百上千家的热水器企业的产品良莠不齐,价格也是天差地别,看起来极其混乱。因而有些人看不起太阳能产业,觉得人员素质低,缺乏科技含量。我却不这样认为,回顾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发展历程,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民族产业,它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并首先是在中国市场繁荣发展起来的。至今太阳能热水器进入市场才十几年,而其他成熟的电器业、汽车业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产品甚至生产流水线都可花钱引进。所以,我认为现在太阳能热水器业虽然缺少规范和标准,但也正好表明这一行业没有束缚。人们可以设想各种各样可行的产品,让这些千差万别的产品在市场中接受检验,实现优胜劣汰。要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产品设计、生产是否可行的标准。

目前,大形势对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节能减排的目标促进了太阳能热水器的销售,这使得绝大部分企业都能生存下来,且效益不错。这一定会使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对产品进行开发创新,好的设计、好的产品一定会在千家万户的使用中脱颖而出。靠硬性规定、人为约束是不利于产业发展的。现在需要更多的“伯乐”,在市场中去挖掘一些好的创意,加以总结并完善。

记者:与冰箱、洗衣机、空调等成熟家电产业相比,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只发展了短短十多年的时间,产业集中度还很低,这是否成为目前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薛祖庆:全国有上千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而销售额排在全国前十位的大企业的产量之和也只占国内太阳能热水器年总产量的20%-30%,产业集中度较低。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目前所谓的大企业不过是投资大、规模大、设备多、产量高。从技术层面来说,有些大企业在科技研发上并没有绝对领先小企业的优势,有些大企业的科技含量还不如小企业的科技含量高。虽然他们在广告投入上大大多于小企业在广告上的投入,使企业提高了知名度、增加了销售量,然而在工程招标中,他们并不一定能取胜。其二,太阳能热水器产业进入市场才十几年,而且该产品是由中国人根据自主知识产权发展起来的,产品还未定型,因而不可能出现较为集中的、有绝对实力的大企业。要改变这个现状,我认为企业在赚钱之后,应该多投入到产品研发中去,开发出质量好、效率高、寿命长、操作方便的能与建筑更方便结合的新产品。

现在有很多投资公司或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大集团也想进入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把资金投向何方?出现这种局面,我并不担心,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分散到集中是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政府推动是产业升级关键

性价比高的产品是农民最需要的,也是最受农民欢迎的。

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记者:国家在大力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你认为太阳能热水器真的是农民需要的产品吗?

薛祖庆:家电下乡政策非常好。在国家资金的扶持下,不仅能让农民更快地应用先进的家用电器,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也能拉动国内经济的发展。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农民经济条件还不十分富裕,不可能买很多的家电。并且买家电之后要用电,这些日常的使用费用将会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而我认为太阳能热水器是农民目前最需要的产品之一,只要一次性地投入,一二十年都不用再花钱。农民可经常洗个热水澡,不仅大大改善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农村的卫生水平。

对生产企业来说,对下乡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应更注重质量的可靠性,提高产品的热效率,农民可少用或不用电补充加热,相信这样性价比高的产品是农民最需要的,也是最受农民欢迎的。

记者:行业内外人士都对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前景非常看好,请你介绍一下未来10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发展前景?

薛祖庆:对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前景,我很有信心地认为,今后10年,这个产业的发展前途无量。

首先,从大形势看,常规能源将逐渐枯竭,人类社会要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这是今后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

其次,热水进户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趋势。而产生热水的能源消耗是十分惊人的。以4亿个家庭为例,以平均每日每户热水耗能6度电计算,一天需要24亿度电,一年就需要8760亿度电,仅电费就需要4400亿元。这样重的负担是水电、风电、光电等绿色新能源也难以承受的。而太阳能的优势在于:一是它的能量经过亿万年也不会衰竭,真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二是它绝对环保,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三是它不需要一分钱投资,更没有输送费用。四是太阳能热利用已经达到了50%—70%的高效率。这样的好能源为什么不加以应用呢?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使热水进入家庭非太阳能莫属!因而,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记者:其实,你在太阳能热利用研制、生产和推广过程中2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这项事业的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你对这个行业的希望是什么?

薛祖庆:在这里我希望建筑设计师、房产开发商能认清这一形势,不要再怀疑和抵触,更不要反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与以往水电入户的设计相比,太阳能热水器要简单得多,它不需要投入庞大的市政工程,不需要建站,不需要管线,只要在每栋楼房内部精心设计就可以解决。

具体分析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跟建筑结合的难点在哪里呢?那就是每户需要有2平方米-4平方米的可直接面对太阳的集热器的放置空间,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都好解决了。只要设计师、建筑师、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从业者以及广大消费者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我相信这一定会成功实现的。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热水器 太阳能 薛祖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