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太阳能行业并非遍地黄金

2009-08-21 10:13:49 赢周刊
   在不久前举办的首届亚洲能源论坛上,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为新能源产业鼓与呼之后,就尖锐地指出发展新能源行业必须量力而行——新能源存在技术上和成本上不可逾越的瓶颈。

  “在成本上,新能源还是太高。”成思危说,“最近国家发改委批的敦煌太阳能的价格是一度电1.19元,风能一度电是0.51元到0.6元,相比传统的火力发电,风能要高一倍,而太阳能更是高出近4倍,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不采取措施,新能源的发展肯定要受到影响。”

  目前,光伏发电平均成本在每度2元左右。此前,国家部委相继宣布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金太阳”工程,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以财政部及建设部为太阳能装机每瓦补贴20元为例,每瓦20元的补贴相当于成本的50%。

  正泰太阳能总裁杨立友就表示:“不能把成本降下来,基本无法生存。光伏产业是个规模经济行业、如果规模小竞争力不够,在今后5年到10年,大浪淘沙后,预计全球大概有10家企业会占80%的市场份额。”

  产能过剩危机一触即发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认为,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新能源产业供给有余而需求不足。受惠于国家的经济刺激计划,新能源产业投资实际和预期产能都已连创新高,不排除资本在逐利上的某种盲目性。实际上,短短数年中新能源在需求数量的增长上是极为有限的。就内需市场而言,作为替代性能源的各类新能源产品尚无能力大规模地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国际市场上,随着新能源产品的准入障碍不断提高,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待加强。

  李志青说:“在此供求矛盾中,产能过剩已是一触即发,新能源产业的低水平竞争更会加剧,届时接踵而来的便是资本撤离、产业萎缩,不仅无法支撑经济增长,还会增加经济增长的负担。”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对新能源产业的激励方向主要集中于用户方面,旨在提高消费者的需求能力,然后让消费者选择使用新能源产品。但中国在新能源产业激励上则相对侧重于供给方,无论是补贴上的激励,还是投资上的激励,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对企业的直接支持,千方百计地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其账面收益。李志青认为,这一举措貌似合理,实则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既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不利于其产品的市场推广。更为严重的是,在生产性激励措施下,新能源产业的大量扩张必将导致原材料价格的攀高,例如近期国际硅材料价格已走出谷底,出现上升势头。在此情况下,激励性的投入将被原材料价格的增长所抵消,这实际无助于新能源实际生产成本的降低。

  成思危也提出建议:“财政要给予支持,以补贴或者减税的方式进行,但是我认为,根据经验,在补贴生产者的同时,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以考虑发新能源补贴给消费者。”

  产业链配套缺口大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尽管不少太阳能企业曾表示中国的太阳能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实际上国内太阳能的研发在单项技术不断有突破,却缺乏综合解决方案。单从新能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看,无论是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制造,还是终端产品组装以及各种可能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新能源相关设备和产品,技术上的难题基本已被攻克,但具体到实际应用,无论是以新能源进行发电,还是直接使用新能源相关的设备和产品,成功的案例却寥寥可数。

  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指出,除了大型企业的规模化投资之外,浙江太阳能产业中以生产配套零件的小企业居多,拥有全套产业链的企业非常少。 “而小企业生产的产品90%以上都是出口,这两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企业订单下降,很多小企业都面临亏损,很难存活下来。”

  李志青表示,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新能源产业的技术研发仍停留于产业内部整合的阶段,而市场需要的却是整套综合解决方案的新能源技术及产品。除了考虑成本因素外,消费者同样也关心新能源产品使用过程的便利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特质,要在这些领域实现等同或者超过传统能源已有的水平,新能源产业技术发展就必须跨出内部整合的阶段,开始着手外部整合的工作。“在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方面,新能源产业目前已开始展开研究和尝试,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建设智能电网以提高新能源并网效率,但短期内难有很大突破。”

  困惑与诱惑并存

  平安证券的研究员何本虎认为,尽管太阳能市场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即使按照2020年光伏装机目标设为2000万千瓦的目标测算,短期的规模也不会很大,尚难以改变行业的全球周期,但新兴市场的潜力很大,而成本下降是可以预期的。依照EPIA预测,在曼谷、洛杉矶等日照时间长的地区,2030年的太阳能发电成本将达到0.07欧元,将接近普通的居民用电价格。

  在新能源前景诱惑之下,广东省亦开始发力建设新能源。《广州市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08~2020)》中称,到2020年,全市的新能源开发和利用量将达到每年1200万吨标准煤左右,占届时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15%左右,其中本市新能源利用量达到每年660万吨标准煤。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一位专家表示,在广州,应着力发展和应用比较成熟的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电能和水能等。他说,广州的年日照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和太阳能相关的太阳能热水器发展得很充分。另外一个新方向是建筑物表面的光伏发电,这项技术已经成熟,在青海和江苏已经是发展新能源的重头戏。

  8月中旬,粤电集团与华南理工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由粤电集团投资约1.4亿元,在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合作建设广东省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电站。该工程规划建设规模5兆瓦,其中首期建设2兆瓦,预计将于2010年上半年建成投产。投产后,粤电集团核心发电产业将覆盖煤电、水电、天然气发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等领域。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太阳能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