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要走独立自主之路

2009-08-20 14:21:47 绿叶   作者: 潘家华  

奥巴马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表现出积极的姿态,既是出于改善美国国际形象的需要,又是出于保持美国未来竞争力的考虑。美国视中国为战略竞争者,不可能免费提供给中国资金、技术,从实质上帮助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要丢掉幻想,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一、奥巴马气候变化新政策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奥巴马从美国大选期间到后来选举得胜、入主白宫,一直对气候变化问题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方式做出了一些相应的承诺。最为典型的就是有一个“绿色复苏”战略,其中特别强调每年拿出150亿美元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奥巴马之所以对气候变化问题这么关心,一方面是出于改善美国国际形象的需要。在伊拉克战争和一些重大国际关系问题上,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而不兑现应有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撇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进程而另寻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构架(如亚太气候变化伙伴关系计划、主要经济体动议等),就是典型的个案。现在,美国单边主义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反恐等诸多方面已头撞南墙,需要谋求在多极世界格局中广泛参与和国际协同,因而需要拿出新姿态。奥巴马上台后承诺从伊拉克撤军,明确表示要积极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等,都至少可以给国内、国际社会一个信号:美国在重塑其国际形象。

  而另外一方面,奥巴马对气候变化的关心更是出于保持美国未来竞争力的考虑。首先,美国要考虑到与发达国家的战略关系。现在,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做得比较超前,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具有优势。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其投资、研发必须超前一二十年,甚至三五十年。如果美国再不往这方面走,就可能丧失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其次,是美国出于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所谓“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大的新兴强势经济体关系的战略考虑。发展中国家是美国潜在的、甚至是现实的竞争对手。

  由上述两点可以看出,美国人考虑的只会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战略利益——奥巴马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姿态,符合美国根本利益。

  美国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要恢复经济。途径有多种,奥巴马现在在朝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向走。美国是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度,人们出门就是汽车代步。现在美国要投资建公共交通,发展高速城际铁路,这既可以刺激经济,又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从这个角度来讲,奥巴马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恢复经济这两个目标上,是可以有所作为、做出实效的。

  二、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应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奥巴马政府在内政外交上把气候变化摆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对中国来说压力确实很大。因为我们必须面对几个事实:第一,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第二,现在全世界每年新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国占40%左右;第三,中国人均排放已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

  然而,中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允许大规模承诺减排。第一,气候变化不是简单的环境问题,而是发展问题。第二,从现实来看,中国也不具备足够的条件大力减排。我们如果把可再生能源作为将来能源的主流方向,首先不现实,也远水解不了近渴。而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实际上我们很多产业、产品的效率比发达国家还高。第三,我们要求发达国家来帮助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但这也只是希望而已。即使发达国家愿意转让技术,适合他们的技术未必一定就适合中国。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不承诺减排,不等于不努力减排。尤其是近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一直在实实在在地做,只是调子唱得不高。与美国相比,中国的节能减排做得更好,而且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少生了三亿到四亿人口,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中美气候变化合作,中国要采取务实的态度。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面对美国的压力,中国现在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面对现在中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响亮口号,我们可能要采取一种务实的态度。美国这样喊,我们也可以喊;但跟美国的合作,最大的可能将只是表面,而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因为美国在骨子里是把中国定位为一个竞争对手的。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美国一直打压中国,希望美国开发出技术之后让中国免费分享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丢掉幻想,独立自主地开发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

  务实,并不是要搞中美对抗,而是强调应从根本上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用战略眼光来看待合作。具体怎么合作?技术层面,比如说太阳能、风能技术等,双方可以联合研发,美国出钱,中国也出钱,知识产权共享。这完全是有可能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内心的准备:即使合作,美国人也不可能从实质上来帮助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必须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 中国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