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政府和部门对既定宏观政策执行和贯彻的力度和决心,决定着下阶段宏观调控的成败
“未来宏调效果的好坏,决定于对既定政策执行和贯彻的力度和决心。”8月12日,权威高层人士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当前的重点还在于政策的落实,下阶段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上半年的政策方向,“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方针和一揽子计划是完全正确和及时有效的,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8月11日,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发布了7月份宏观经济各项数据:7月份CPI同比下降1.8%,PPI同比下降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从这些先行数据不难看出,下半年首月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良好的企稳回升态势。
该高层人士点评说,“今年以来,财政、金融、产业、土地政策等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比如,上半年,全国财政对农业、社保、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环保等重点领域的支出达到1.481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4%;新增贷款7.37万亿,加强了国家重点工程、中小企业、农业和消费等方面的支持。
“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头脑清醒,一方面不能过于乐观目前的企稳势头,另一方面政策执行部门切忌人云亦云,受表面现象影响而干扰了既定的方针和工作。”在他看来,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势头日趋明显,“统一思想、坚定政策、狠抓落实、加强调研,将是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执行的指导思想重点。”
思路统一是关键
这位高层人士为本刊记者解读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政策定位,既是中央针对当前经济运行形势作出的冷静判断,也有廓清类似信贷收紧、通胀忧虑等市场舆论的意图,“这也说明,对于当前的宏调决策,还存在着不少认识模糊之处,尤其是各级政策执行部门,不坚定对政策的决心,会大大影响应对危机背景下的调控效果。”
他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对积极因素增多决不能盲目乐观,对已取得的工作成效决不能有所懈怠。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特别要考虑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冲击,及早做好各项应对准备。”
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必须坚持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动摇,更加突出调控重点。”比如,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充实和完善一揽子计划,注重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和不顾条件铺新摊子,等等。
这其中,狠下功夫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就是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尽快实施和见效的关键。为此,他认为,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央的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各地实际,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和政策储备,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及时发现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除风险隐患,增强宏观调控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七大难题继续考验下半年
针对下半年的具体挑战,来自国家发改委的信息显示六个方面的难题:
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仍在继续。尽管国家出台的稳外需政策取得了积极成就,我国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有所提高,出口降幅收窄,但上半年出口额同比仍下降21.8%。下半年促进外贸回升仍面临很大困难。而且利用外资上半年降幅也达到17.9%。
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值得注意的是,需求有所好转的背景下,一些原本应淘汰的落后产能又在恢复生产。部分地区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兼并重组特别是跨省兼并重组受到较多制约。节能减排工作在一些地方存在弱化倾向,污染减排和环境监督难度增大。
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当前不少农产品面临价格下行压力,生产效益下滑。棉花、大豆、糖料等作物播种面积比去年减少,粮食生产要实现全年丰收也存在不确定性,防汛及动物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企业开工不足和减员减薪对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也有较大影响。
一些地区、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前五个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仍达23%,企业亏损面也处于较高水平。在当前生产能力较大、对外依存度较高情况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外向型企业效益下滑状况短期内难以扭转。
财政增收压力较大。尽管5、6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分别增长4.8%和19.6%,但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仍下降2.4%,要完成全年收入预算目标困难较大。
信贷风险突出。在信贷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贷款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比较突出,保持货币政策可持续性难度加大。
就业形势仍然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困难群众实现就业难度大。
复杂局面仍在深化
针对上述问题,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处理各项经济工作需要把握一些要求和原则。
“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世界经济总体仍处在衰退之中,实现复苏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他介绍说,尽管4月份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一些经济先行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全球制造业衰退趋势有所减弱,美、欧等金融市场出现回稳迹象,“但下一步世界经济走势仍不明朗,一些转好的迹象可能出现反复。”
同时,当前投资、消费增长较快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的推动,制约内需扩大的因素仍然较多,一些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不强,要形成稳定的回升势头还面临较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他指出,决不能因为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就盲目乐观,思想和工作上一旦松懈,经济就可能出现反复。因此,必须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宏观政策取向不能改变,调控工作不能放松,调控重点要更加突出。
“另外,从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看,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日益加大。”该负责人分析说,尽管我国很多行业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但总体上仍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当前经济发展遇到较大困难,既是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结果,也反映了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
他尤其警醒地指出,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领域原本就具有较大优势,这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又普遍高度重视培育危机后引领全球经济的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技术、节能环保等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这将对我国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带来更大挑战。”
对此,他提出,“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在保增长中更加突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力争做到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相互促进,力争做到在应对危机中实现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应对压力的六个侧重点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中,知名经济学者常修泽认为,根据中央的新要求,可以从六个方面应对当前面对的复杂局面和下半年的工作挑战。
其一,加强结构调整的力度。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只手”的作用,大力推动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加快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及早谋划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使经济发展上水平、有后劲、可持续。
其二,继续加快自主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方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集中要素资源,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切实增强科技对战胜危机、增强发展后劲的支撑作用。
其三,注重加强节能环保。坚持在应对危机中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进一步在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上狠下功夫,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力争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更大进展。
其四,力推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利用扩大内需的机遇,把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的重点进一步向农业农村、欠发达地区倾斜,更好地发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巨大的市场潜力。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支持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形成经济增长新的重要推动力。
其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抓住经济企稳回升的有利时机,围绕热点、难点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从战略高度处理好扩内需与稳外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发展。
其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扩大内需的惠民导向,进一步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扩大投资、促进消费、调整结构等方面政策都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大力加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住房等民生领域的各项保障制度建设,逐步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
“下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上述主管部门负责人为本刊记者介绍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在保持内需较快增长方面:促进住房消费和保持房价平稳,对房价较快上涨、住房供应和待开发土地不足的城市,将及时增加普通住宅建设用地供给;坚决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领域的盲目重复建设,对新兴产业发展也要防止一哄而起;鼓励产业有序转移,制定产业转移导向目录,并在财政、金融、供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作为应对未来竞争、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支持建设智能电网,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服务网络;扶持新材料产业,重点支持钛合金、碳纤维等特种材料、燃料电池电解质膜等新能源材料;加大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加快3G发展。
在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方面:推进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更好落实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经济政策;用好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支持和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研发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
在稳定外贸出口方面:着力保市场、保份额,支持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拥有自主品牌、技术的产品出口;抓紧完善并出台利用外资综合性政策,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管理权限,更加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制定推进境外重大投资项目综合性扶持政策,支持有条件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获取境外资源、品牌、技术、营销网络和人才,鼓励产能过剩企业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境外。
在城镇化和区域协调方面: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化建设,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制度障碍,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促进城市群发展,在中西部重点开发区域,通过承接人口和产业转移,形成一批联系紧密、功能互补、中心城市作用突出的城市群;大力发展城市轨道建设,在国家批准规划后,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核准权限下放到省级政府,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和经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统筹研究现行的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政策等问题;推进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试点工作,出台实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研究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被征地老年农民等群体的基本养老与医疗保障问题;加快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方面:研究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占比的政策措施;出台实施资源税改革方案,调整和完善消费税政策;推动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做好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完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体制,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引导规范民间融资发展,适时推出创业板;完善电力体制改革,研究铁路体制改革方案,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健全各级政府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化解重大社会矛盾的应急机制和问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