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美国机构:中国软实力名列第三 仅次美国和日本

2009-08-17 10:27:16 中国网
日本《外交论坛》月刊7月号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国的软实力与对外文化交流”,作者是早稻田大学教授青山瑠妙。文章摘要如下。

  美国芝加哥全球事务学会公布了关于各国软实力的调查结果。该学会在美国、日本、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进行了这项调查,根据经济、文化、人力资源、政治和外交五个指标,对这6个国家的软实力作出了评估。根据以上五个指标进行的综合评估结果,中国的软实力名列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这项调查显示,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相比,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受访者对中国的软实力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中国在文化领域的软实力名列第一。在文化以外的经济、人力资源、外交和政治领域,所有国家都给予了中国仅次于美国、日本的评价。

  将文化定位为软实力重要因素

  对外文化交流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很重视,其重要性与作用也在与时俱进。目前,作为中国的重要产业和外交手段,对外文化交流被寄予了厚望。

  作为一个产业,中国开始重视对外文化交流是在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有必要分阶段地实行文化与媒体市场的开放。2002年中共十六大发出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号召,开始尝试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中国加紧制定有利于推动文化相关产品出口的法律,提出了实行将文化看作商机的意识改革。

  2007年10月,中国政府正式将文化定位为软实力的重要因素。胡锦涛主席在同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上说,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他号召提升文化软实力。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文化软实力”概念那样,作为辅助外交的重要支柱,中国越来越重视文化。

  中国开展民间外交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介绍中国。进入本世纪后,中国开始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其外交的理论根据。2005年,胡锦涛主席首次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概念。现在,文化外交被摆在了仅次于政治、经济的中国外交的第三大支柱位置上,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外交手段。

  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在两个意义上很重要。第一,对中国来说,促进文化政策具有很大的培育文化产业意义,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与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有关;第二,作为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外交手段,对外文化交流值得期待。

  开展全方位对外教育文化交流

  在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政策中,引起世界极大关注的是教育与对外文化交流两个领域。在海外,继开办孔子学院之后,中国又在开办孔子教室。

  中国政府的方针是:孔子学院不仅是语言教育机构,也是向海外介绍中国文化的机构。由此可见,中国将孔子学院定位为教育文化设施,期望通过在国际上普及汉语,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进而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最初计划在世界上开办100所孔子学院,但截至今年3月,中国已经在世界各地开办了256所孔子学院、58所孔子教室。中国政府计划在2010年之前达到500所。此外,孔子学院电子版也进入了试运行阶段,在互联网上介绍中国的文化与现状。

  同时,中国在海外普及汉语教育,摆脱了仅限于非洲等第三世界的状况,步入了涵盖欧美发达国家的全方位轨道;普及对象也由以往的学习汉语者、华人、华侨,扩大到没有学习汉语必然性的普通学习者。

  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一直采取在世界各国举办“中国文化节”、展览会及互派文化艺术团体和留学生这些传统的文化外交手法。文化节采取了文化周、文化年等各种不同的形式,但基本上根据国家间的文化协定来举办或相互举办。

  在海外建立中国文化中心,也是近几年受到关注的民间外交之一。现在,实际开展活动的有贝宁、开罗、巴黎、马耳他、首尔、毛里求斯、哈萨克斯坦、柏林的中国文化中心。中国计划今后10年在世界20至25个国家建立中国文化中心。

  中国文化中心的作用是提供文化、教育、信息三大服务。具体来说,举办各种展览会、电影放映会、音乐会,提供关于中国文化的“发现中国”系列讲义,举办关于汉语、太极拳和中医等的讲座。

  折射中国前进道路的重要“指标”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为了培育文化产业、提升软实力,加大了实行文化政策的力度。

  从中国文化交流政策可以看出,发挥文化软实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产业的强大。由于国家实行产业扶植政策,中国的文化产业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扶植国产动漫产业就是一个显著例子。2002年7月,上海零点市场调查有限责任公司对10岁至35岁城市居民进行的调查显示,喜欢大陆动漫的受访者仅为18.4%。可是,2008年播放的国产动漫《福娃奥运漫游记》超过了日本、美国动漫的收视率。但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会立即提高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中国的电影和动漫还没有在日本、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等许多亚洲国家渗透,也许反映了这种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清楚英语中有不少关于中国文化的负面词汇,因此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文化交流增进了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对介绍中国作出了贡献,但未必推广了中国主张的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美国芝加哥全球事务学会的调查结果证明了这一点。在不含中国的5个被调查国家中,大多数受访者回答没有听说过“和谐世界”这一概念。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文化交流是一面反映国家外交的镜子。是与西方的价值接近,还是建设独特的“和谐世界”,寻求世界的理解?今后需要进一步关注在了解中国前进道路上重要的“指标”———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动向。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美国 日本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