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以风电、太阳能、核电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低碳”产业形态跃入视野,作为“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和承担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角色,如何形成完整而持续的产业发展形态成为决策层战略议题,其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在今年投资市场的表现演绎得可谓淋漓尽致。尤其是在上周A股市场大幅下挫的情况下,替代能源乃至低碳经济相关概念股成为最大的亮点。其中,节能减排重点公司南玻A一周上涨9.22%,新能源产业中的天威保变一周上涨3.50%。在全球经济未来复苏的预期下,油价持续走高,替代能源板块投资的想象空间打开。而同时,经济复苏之时,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将令各方更加重视新能源,更加重视低碳经济相关产业的投资。
为了迎接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也一直在努力,并及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包括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工程”,而对整个新能源行业具有极大鼓舞的产业振兴规划也即将出台,届时新能源的指标比重将会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多的相关细则等利好涌现。低碳经济强调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涉及清洁能源、工业节能、建筑节能、能源高效转化、储能设备、碳捕获与封存等众多行业与板块,受益个股较多。
哥本哈根猜想--低碳经济中国无可回避的义务
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排放的快速增长,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要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承诺减排义务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尤其对实力迅速增强、排放上升较快的中国,更是指责的焦点。现在国际上的流行观点认为,要实现气候变化公约中“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的最终目标,要以中国实施大量减排为先决条件。
2001年美国政府的拒不减排的态度使得美国政府承担了绝大部分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而中国受到的压力则相对缓和。而随着奥巴马就任美国新一届总统,在全球变暖这一点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支持强有力的“总量限制和排放交易”立法以限制温室气体,并保证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寻求恢复美国在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方面的领导者地位。国信证券认为,奥巴马政府很有可能于哥本哈根会谈期间加入减排协议或签署其它减排协议,而且还会积极主导制定相关有利自身的国际标准和规则,要求其他国家达到这些标准。不难预见,哥本哈根会谈--缺少美国掩护下的“中国排放”将成为压力的聚焦点。
中国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目标
在联合国09年第一次和第二次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中,中国的立场受到赞扬。普遍认为,中国已经采取了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方案,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可再生能源领域最主要的投资者之一,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都有很大的雄心”。事实上,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方面始终在做出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中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和政策。其中,2007年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我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面的政策性文件和国家方案。
“十一五”能源规划中,优先考虑了节约能源和扩大国内供应的问题。核心目标是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耗的能源,即能耗强度与2005年相比降低20%。同时还制定了到2010年各种主要燃料在一次能源构成中的比重目标:煤炭占66.1%;石油占20.5%;天然气占5.3%;核电占0.9%;水电占6.8%;其他可再生能源占0.4%。中科院在09年4月发布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40%至60%,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
中国低碳经济的成效
根据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际困难,我国通过以下方面的努力来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率。第一,利用目前国内外相对较好的资源能源条件加速完成重化工工业化任务。第二,在资源环境绩效的前提下,选择重点行业特别是清洁煤发电和煤炭多联产等,提高这些行业在节能减排、低碳技术与产品方面的国际竞争力。第三,积极参与国际气候体制谈判和低碳规则制定,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降低能耗,节能减排、改变能源结构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SEPA)暂停无法达到环境影响评估要求的大型项目等。据EIA统计,从1994年到2006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28.7%,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下降了13.6%,美国下降了22.3%,我国2008年单位GDP能耗又比2005年下降了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