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补贴政策的激励下,中国锂电池产业正在走上一条越过剩越扩张的危险道路。有望在7月公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或将进一步加大锂电池产业的产能过剩。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延长3年,原有的25个示范城市将进一步扩大;购车享受补贴将不再受示范城市区域限制,并且纯电动车高达6万元/辆的补贴维持不变,国产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车原有3000元/千瓦时的补贴标准则有望上调。
补贴政策还未正式公布,锂电池及原材料生产企业已经闻风而动,在产能早已过剩的情况下,开始了新一轮的产能扩张。
中国电池网CEO于清教介绍,从2012年底到2013年6月,受政策预期影响,锂电池投资持续增温,目前计划投资的项目到2015年时,将形成超过高达50亿安时的产能。
赛迪投资预测,2015年动力锂电池将占锂电池市场38%的市场份额,按照目前国产乘用纯电动汽车一般装备电池容量6000-8000安时计算,可以装配23-30万辆纯电动汽车。
而Frost &Sullivan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乘用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车和电动商用车总需求仅为12万辆左右,需消耗锂电池约9亿安时。
在一些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补贴政策将刺激中国锂电池产业在失控的危险中疾行。
疾速扩张
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纯电动车补贴高达6万元/辆,混合动力汽车最高补贴可达5万元/辆。
2010年1月的一个公开论坛,时任工信部副部长苗圩为电动汽车描绘了一个宏伟蓝图,到2015年全国产量达到50-100万辆。
2010年5月,财政部等四部委下发《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助,实施时间为2010-2012年。是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增至25个。
补贴政策激发了中国锂电池产业的投资热潮。目前,中国锂电池行业规划产能已经达到50亿安时,几乎是未来5年预计市场需求的4-5倍。
潜在的产能过剩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中央补贴的基础上还层层加码。
杭州、深圳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对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用户又增加了6万元/辆的补贴。江西宜春则对锂电企业所得税进行返还,项目贷款实行贴息。
截至2011年,仅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就达到了200余家,产能达到全球市场总销量的50%。锂电池隔膜扩张则更为严重,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有关数据,2011年宣布投产的产能已经达到4.77亿平方米/年,是国内市场需求的3倍,预计2015年产能为12亿平方米/年,超过全球市场需求。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累计超过50万辆。在此规划下,锂电池产业掀起了又一轮的投资高潮。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吴锋介绍,2012年锂电池产业,尤其是锂电池电解液所需的六氟磷酸锂材料产能增长迅速。2011年全球六氟磷酸锂产量只有4000余吨,而2012年仅中国产能就跃升至6400吨。部分企业产能增长速度超过了60%。
此外,在本已过剩的锂电池隔膜领域,据亚化咨询的最新统计,目前国内宣布已投产的企业有28家,产能为9.62亿平方米/年。在此基础上预计,2015年总产能将达22亿平方米/年。
“中国锂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场产能扩张的竞赛。”于清教介绍,这几年,包括民间资本在内,投资在电池制造、电池材料产业的资金不下3000亿元。
然而,电动车的发展速度却远低于政府规划。2012年末,首轮补贴三年期满之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纯电动汽车实际产销量1.1万余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311辆。这与2015年达到政府规划的累计超过50万辆相距甚远。
囚徒困境
业内观察人士公认,锂电池产能已经明显过剩。伯乐投资副总裁陈秋东表示,当前已经进入动力电池行业的企业,等于是被宣判了“无期徒刑”,企业看不到未来。
但在一些投资者看来,只有继续扩大产能,摊薄成本,才能坚持到市场爆发的时刻,不扩张就要被别人挤垮。
据业内人士介绍,2011年,中国最大的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杉杉股份,由于市场价格的突然变化,锂电材料业务实现净利润同比减少22%,随后,杉杉股份展开了大规模的产能扩张,到2012年逐渐摊低了成本,恢复了盈利增长。
但整个产业无序的扩张将使整个产业面临崩溃的危险,河南环宇集团董事长李中东表示,中国锂电池企业正在面临产业竞争的囚徒困境。
目前,生产动力锂电池用的原材料隔膜价格已从2009年的20元/平方米下降到12元/平方米,降幅达到40%;另一原材料六氟磷酸锂的国际市场价格从每吨近100万元猛跌到2011年的40万元,2013年又跌到25万元/吨,降幅超过70%。
而占锂电池正极制造成本80%的氧化钴、碳酸锂,由于80%以上依靠进口,原料价格同期反而分别上涨了13%-20%不等。
“市场的迅速变化,已经改变了最初投资时的盈利预期,原来的行业高回报率已经不复存在,企业间已转入产业规模和成本的比拼。在产能过剩和市场长远预期并存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在退出和扩张之间抉择。”一位中国大型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说。
“退出就意味着之前的投资被一笔勾销,而增加产能将意味着降低成本,让企业活下来。”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行业中一家企业扩张产能,其他企业也必须跟着扩张产能,否则就意味着丢掉原有的市场份额。他所在的企业由于产能有限、成本较高,2012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约38%。目前,企业正在进行积极扩产。
“越过剩越扩张,中国锂电池产业正在重走当年光伏产业的老路。”李中东则悲观预测,未来十年内,目前近300家锂电池及其相关企业,最多剩下20家,其中绝大部分将被淘汰。
继续亢奋
中国锂电池产业的亢奋目前并无消退迹象,“政策刺激-产能扩张-过剩亏损-政策再刺激-产能再扩张”的发展模式依然在延续。
2013年年中,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长的消息不胫而走。地方政府再次掀起了对锂电池投资的新一轮政策刺激。
5月10日,河南新乡市获得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颁发的“中国电池工业之都”牌匾,新乡市委书记李庆贵表示,“政府做产业,企业做产品。我们的目标是力争成为中原经济区同行业的领跑者。”
6月6日,山东省经信委副主任杨少军在全省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场会上表示,到2015年,山东省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规模力争达到5万辆,到2020年达到20万辆。
浙江省已与大东南、万向集团等5家企业签订了《关于开展纯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责任书》,力争到2015年形成纯电动汽车5万辆、动力电池10亿安时的年产能,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及管件零部件生产企业,优先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
配合地方政府的热情,企业也闻风而动。近期的消息是,有4家企业共投资47.37亿元扩大原有产能。
对锂电池行业的一路狂奔之态,研究人士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应及早把控其发展速度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