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电力保障 经济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2013-07-03 15:34:43 亮报   作者: 马旭升  

工程的顺利投运,将切实解决青海缺电、光伏发电并网及外送问题,对青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也将推动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消纳。

提升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

作为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战场,如今,浩瀚的柴达木盆地上布满了林林总总的企业和工厂。这些工厂的建设,离不开电力的支撑。

青海电网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东部西宁和海东两个地区,这两个地区用电负荷中心的负荷占全网负荷的85%左右。而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快速发展,助推着海西电网负荷迅猛增长。这里已成为青海电网第三大用电负荷中心。

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主任朱建平表示,目前,青海省的发展主要依赖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和西宁市,两地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生产总值、85%的工业增加值和80%以上的地方财政收入。

作为全国面积最大又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试验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最大的优势是资源。柴达木已探明矿产86种,保有资源储量潜在价值达16.27万亿元,占青海省资源总价值的95%,占全国的13%。其中,钾、镁、锂、石棉、电石级石灰岩等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

这些优势资源要实现循环利用,就要有电力的强力支撑。“十一五”以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统筹部署,加大外购电力度,全力保障了全省的电力供应,但青海作为西北区域唯一缺电省份,电力电量缺口逐年增大,寻求持续发展的长期电力保障已迫在眉睫。

国网青海电力交易中心主任常华介绍,从电量平衡结果分析来看,未来西北电网主要缺电区域将集中在青海电网。考虑省内规划火电项目建成后,青海电网2013年缺电量257亿度,2015年缺电量198亿度(火电利用小时按5500小时考虑)。省内电源无法完全满足青海省“十二五”后期及远期用电需求。如此大的电力缺口,亟须西北主网送电。

投运后的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工程,开启了“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新格局,将形成1000万千瓦的输电能力,显著提升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能力。工程的顺利投运,将切实解决青海缺电、光伏发电并网及外送问题,对青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也将推动能源资源实现更大范围消纳。

为光伏电力外送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素有“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已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界瞩目的焦点。2012年年底,青海省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已突破200万千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站群,也是世界上首个实现百万千瓦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的地区。

清洁能源利用是世界级难题。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工程对促进疆电外送、优化青海电网结构、加速开发新能源、构建安全稳定的清洁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柴达木盆地大规模光伏电站群并网及清洁电力外送提供有力支撑。

“光伏产业已成为青海省蓬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青海省发改委能源局局长于小明表示,近年来,青海省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光伏产业发展思路,集中连片开发、分期建设,依托青海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国内众多新能源企业,产业发展集聚程度不断提高。

根据青海省“十二五”能源规划,到2015年,青海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扩大到400万千瓦,太阳能清洁能源将占青海能源总量的15%左右。届时,青海省将形成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并网光伏发电产业集群,光伏产值将达100亿元。

现任青海省省委书记的骆惠宁曾在参加“2011青海光伏产业研讨会”时表示,青海省正在成为国家推动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的“大研究基地”。而国家电网在进一步解决并网、消纳等关键技术问题上,为光伏产业发展赢得了空间。




责任编辑: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