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晚报》报道,往西一百公里就是山西省省会太原,往东一百公里就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独特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独有的丰富资源让阳泉有了极为响亮的名号。
阳泉,中国的无烟煤之乡
成也煤炭、败也煤炭,从当初的因为煤资源丰富而成为“煤炭第一城”,到今天的阳泉为煤而发愁。从2012年的6月开始,全国煤炭市场的价格走出了一条令所有人心惊胆颤的高台跳水式下行线。“从每卡1毛07,爬升到每卡1毛7到1毛8,全国煤炭市场用了五年多的时间。但是从去年6月到现在,短短1年的时间,这个价格就一下子跌到了每卡9分钱。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阳泉某煤炭贸易公司的杨总显得有些揪心,“这就是名副其实的腰斩,并且在这半年时间里,煤炭价格从来没有过哪怕一次反弹,往下走得非常坚决。 ”
也许以上的这些数字显得有些专业,那么我们就进行一次简单的换算,按照每吨优质煤5000卡的热量来计算,一年间,这个价格从700元/吨到800元/吨、直接掉到了今天的仅仅400元/吨以下,并且,这个价格仍然有可能继续下降。
“今天的市场价格是在350元/吨到370元/吨左右,我们现在说的都是到厂价,已经算上了运输费用,煤炭企业的出坑价还要再低一些。 ”山东某制铝企业常驻阳泉的采购部张主任说,“据我所知,现在每卖掉一吨煤,煤矿的损失是在20到30元钱。 ”
“亏钱为什么还要卖? ”听到记者的这个问题,张主任笑了笑,“这么多员工要开工资,银行的利息也要还,不亏钱卖煤,他们哪里来的现金流?没有现金流,连利息都没法还,企业更是死路一条。 ”
山西煤老板 没了
当记者来到杨总滨河新天地办公室的时候,办公桌另一头的沙发上坐了足足四五个人,其中包括杨总在内,三个都是煤老板,另一个则是来自山东某制铝企业常驻阳泉的采购部张主任。
“我们其实不算‘煤老板’,真正的‘山西煤老板’们早就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已经是一个历史名词了。 ”点燃一根烟,张总笑着回忆说,“据我所知,最后一个退出的应该是在2011年的年底吧,现在合法的煤矿已经全部属于国有企业了,你要找一个真正的‘煤老板’现在还真找不着了。 ”
据悉,从2009年左右开始,山西出台了一条政策,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山西省内的五大矿同煤、阳煤、焦煤、潞安、晋煤,再加上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和国投,对所有私人拥有的煤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收购。据悉,当时之所以会出台这个政策,主要是因为小煤矿不会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太多,安全隐患实在太严重,经常会发生事故,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政府希望能够对省内的煤炭资源进行整合,合理规划,从而提高开采效率。
“当时的场面是非常热闹、甚至可以说是近乎疯狂的。 ”同样是煤炭贸易商的赵经理对记者说,“大家先是收自己矿区周边的小矿,然后周边的收完了就开始抢其它地方的。晋北的企业会跑到晋南去收购煤矿,晋东的矿也会被晋中的企业抢走,反正就是圈地,和私人煤老板谈好了价钱这矿就是你的了。 ”根据一个不完全的统计数字,以上市企业阳泉煤业为例,一开始,他仅仅拥有4坐大型煤矿,但现在,企业手底下的煤矿数量甚至已经翻了十几倍。另一家上市公司大同煤矿原本有14座矿,但现在这个数字同样翻了几倍。
山西煤老板们是在下意识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个最佳的时机退出了煤炭行业。 “他们都是暴富,我知道有这样一个煤老板,当初他的矿是200万元买过来的,最后卖给了一家国有企业,价格是1亿多元。这还没有算上他这么多年开采所获得的财富,我记得在他矿好的时候,就是各地电厂拿着钱过来找煤买的时候,他一天就能赚上两三百万。在那个年代,煤矿几乎就是金矿,挖煤就是在挖金子。 ”杨总告诉记者,这些煤老板们当初离开的时候,“都是笑着离开的。 ”
与此同时,当初扩张的这些国有企业却正陷入一个两难境地。 “在完成收购之后,国企对新矿井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包括提升安全系数,采购新的设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等等,这个周期应该是在3年左右。 ”杨总向记者介绍说,“今年其实已经到了这些矿可以大规模投入开采的时候了,但据我所知,对于是不是投产,企业方面非常犹豫,原因非常简单,现在的煤价已经腰斩了,如果你投产了,那么多煤冲到市场里面来,需求却还是没有变,那么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继续把煤价往下打。 ”同样,不投产的话企业就将面临严峻的资金压力。据悉,有一家国企前些年在收购煤矿和基建方面贷款数百亿元,如果他的煤矿不投产,那么仅仅贷款利息这一项,就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东方网7月1日消息:
煤老板卖矿 赚了
如果说当初没有这个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收购,那么这些煤老板们今天的日子肯定也不会好过,但历史恰恰给他们提供了那次机遇,让他们能够全身而退。
“当初国有企业的收购是国家行为,在价格方面可能受到市场的影响并不大,但不管怎么样,那两年煤老板们卖矿基本上都没有亏本的,都还是不错的。 ”赵经理说,“可能进来的晚一些的,赚的不会有那么多,而那些进入山西行业比较早的,那么收益就很可观了,仅靠卖矿就能赚一大笔。 ‘山西煤老板’这个名词真的已经是过去式了。 ”
但是其余地方的煤老板们就没有那么好过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吉瑞公司的王经理告诉记者,呼和浩特南郊上千家煤场已经倒闭了500多家,剩下的还在苦苦支撑。当地去年生意也还能维系的 “煤炭信息部”(即在煤企和运输货车之间的一种中介公司),今年的数量也从500多家锐减至100余家。在鄂尔多斯,也有一些企业因为煤价的大幅下降,而包括各种税费在内的成本又太高,卖多少亏多少,所以不少企业就主动选择了停产。
目前,在阳泉盂县和平定,仍然存在着不少证照不齐全的私挖矿,因为本身就不合法,这些矿并没有成为“民退”的对象,而这些矿的生存情况就非常糟糕了。在位于盂县的一坐小煤矿外,记者看不到一个工作人员和一辆运煤车,只有站在大铁门前的一位安保模样的人眼睛紧紧盯着记者,而从他身边的那条土坡上,依稀能够看到一些黑色煤渣,证明着这里曾经是一坐煤矿矿。
“这是个露天矿,非法开采的。 ”一位恰好路过的村名对记者说,“前两年从我们村里雇了不少人去开采,但是现在好像有段日子没有开工了,老板是福建人,也已经回老家了。 ”
而在阳泉矿区,记者同样看到了一坐小型煤矿,与之前那家相比,他的生产仍然在继续,一辆铲车正不停的将露天堆积的煤往一辆辆运煤车上倾倒。看到记者拿着相机在附近拍照,几个工作人员警觉的走了过来,“现在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我们也不敢产太多了,堆在那里‘掉卡’厉害,接下来天气也要热了,万一发生自燃,就更不好对付了。 ”
“前两年,有很多福建人到我们阳泉,打着‘新农村建设’和‘地质灾害治理’的名号,买了好些地。而在获得了土地使用权之后,他们就开始挖煤,这些煤矿都属于露天矿,开采不需要什么技术,把地挖下去一点,煤就出来了。 ”如果放在五年前,他们拥有的简直就是金矿,但现在这些企业主的日子应该是最不好过的,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说,“我接触过这样的老板,也从他们那里组织过煤往外运,这些老板绝大部分都是从福建过来的,在那边经常是一个村集资个一亿多两亿资金,然后直接过来买地开矿,但是现在煤炭价格这么低,他们的矿产量已经达到了最低值,甚至有一些已经干脆关门停产。这些人回到福建老家的村子里之后,日子非常不好过。有些人连门都不敢出,就怕遇见来讨当初的集资款的。 ”
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其他的矿即便停产了,固定投资还在,但这些私挖滥采的非法煤矿,采矿也是亏不采危险更大,一旦有朝一日被政府取缔,那么就是实实在在的血本无归。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贸易公司也因为整个行业的不景气而退出市场,“他们就更多的是属于投机的性质了,就跟炒股票一样。现在煤炭价格一路向下,买涨不买跌,这些公司自然而然的也就退出了。但是他们的损失也并不是很大,毕竟他们没有基础设施的投入,风险不会太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