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刘建中的身份变了。
刘建中是原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简称山西煤销)的董事长。今年5月25日,山西煤销和山西国际电力集团(简称山西国电)合并重组为晋能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晋能公司),刘建中成为晋能公司的董事长。
之后,刘建中将继续负责煤炭产销相关业务和新公司的业务拓展。
煤电之争,困扰了煤电企业很多年。业内人士认为,晋能公司的成立,是煤电一体化的一次深度涉水。
关于煤电联营,山西煤电企业早就开始了探索。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重组漳泽电力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山西分公司与中煤能源集团平朔公司携手打造“太二模式”,山西西山煤电集团“迎娶”武乡和信发电公司……但这些合作,通常是“大吃小”,或是煤炭企业作为主体建电厂,或是电力企业作为主体办煤矿。
山西煤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像山西煤销和山西国电这样由煤电大集团合并重组,成立新的集煤炭、电力、新能源、煤炭物流于一体的综合能源集团,在山西尚数首例。
40个煤矿和9个电厂打捆建设,生产出来的煤不用出门,就一路运到电厂,节省出来的运输费用,是实打实的效益
早在2012年,政府就牵起了“红线”,让山西煤销和山西国电“相亲”。
经历了相互渗透、相互合作的“热恋”期,晋能公司成功注册。
关于煤电一体化,刘建中有自己的看法。
“真正的煤电一体化,并不是电力企业有几个煤矿,煤炭企业有几个电厂,而应是资产和运营的融合。”刘建中说。
政府牵起“红线”后,刘建中开始同时担任山西煤销和山西国电的董事长、党委书记。
这一年多的兼职,让刘建中对煤的产运销和电的产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之后的运作模式,刘建中说:“晋能公司内部各个企业独立核算,但要有一套规则,能够让双方实现利益最大化。煤和电的成本必须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这是一个标准。整合带来的好处很多,双方不必要的成本和开支将减少,综合效益将提高。”
今年,晋能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实现营业收入2289亿元,其中山西煤销2139亿元,山西国电150亿元;利税149.25亿元,其中山西煤销140亿元,山西国电9.25亿元;利润47.05亿元,其中山西煤销39.8亿元,山西国电7.25亿元。
今年一季度,山西煤销和山西国电共实现营业收入515.3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山西煤销同比增长6.4%,山西国电同比增长43.47%;共实现利润6.27亿元,其中山西煤销同比下降71.3%,山西国电同比增长87.99%。
由此可见,煤电一体化的优势初步显现,在煤炭产运销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下,由于电力利润大幅上升,综合下来,收入和利润仍然保持上升趋势。
刘建中说:“我们已经在产业布局上做了规划,煤电一体化综改标杆项目是我们当下重点建设的项目,其中主要是40个煤矿和9个电厂打捆项目,总投资约230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118亿元,40个煤矿已全部办理完相关行政审批和长期采矿证换领手续,进入开工建设阶段;9个电厂部分路条已经取得,其他的很快会拿到。”
“将煤矿和电厂打捆建设,生产出来的煤不用出门,就一路运到电厂,节省出来的运输费用,那可都是实打实的效益。”山西煤销项目部的相关人员说。
山西煤销项目部部长范家文说:“将煤矿和电厂搞成联合体,将利益放到一起,最后算总利润,再由公司返给煤矿和电厂,就不会出现一家暴利,另一家过不下去的情况了。”
山西煤销和山西国电的合并不会是“独一份儿”,山西还将有大的煤炭集团或电力集团加入到煤电一体化进程中
山西煤销和山西国电的合并不会是“独一份儿”。
在今年4月20日发布的《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3年~2015年)》中,山西焦煤集团、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山西阳泉煤业集团、山西潞安集团、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山西煤销、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山西省煤炭进出口集团等12家省属重点企业将被作为试点,在企业股份制改造和资本证券化、企业资产重组和并购、创新企业投融资模式等8个方面展开机制创新。
而同期发布的《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3年行动计划》中则要求,统筹煤炭和电力市场建设,推进煤电联营,促进煤电一体化发展,鼓励长期合同,创新交易方式,完善价格机制,构建和谐煤电关系,新增煤电一体化企业两家到三家。
此后,山西还将有大的煤炭集团或电力集团加入到煤电一体化进程中。
有业内人士表示,山西煤销和山西国电的此次合并是山西煤炭资源的“再整合”。
“煤电一体化对煤电双方都有好处,最显著的就是提高了市场的抗风险能力。除此之外,运输、资源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都有优势,对于生产动力煤的煤炭企业来说优势将更加明显。以最基础的运输为例,电厂和煤矿分开,为了那张铁路批条,大家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如果是一个集团,完全可以在井口旁边建电厂,直接在井下用皮带运过去。”山西大同煤矿集团负责煤电项目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为什么煤炭企业更愿意直接选择与电力企业并购重组等方式来合作,而不是自己去建电厂?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火电项目审批流程繁杂,没有项目储备和专业人才,煤炭企业想拿到路条太难了。
山西煤销一位负责项目审批工作的人士表示,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审批难,电厂的路条、土地审批等是最大的难题,这些审批不下来,贷款就办不下来,后续资金很难到位。
选择与山西国电合并是否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这位人士表示,会有这方面的考虑,但不是主要原因。选择与山西国电合并,是因为山西国电的优势领域恰是山西煤销的软肋。
今后,晋能公司产业发展要以煤电和新能源为基础,以贸易物流为支撑,适度多元、链式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建国曾表示,今后中国的能源肯定不能以煤炭为主,而要有各种新型能源、绿色能源,包括风电、潮汐发电、核电、太阳能、光能等。
“以后,晋能公司产业发展要以煤电和新能源为基础,以贸易物流为支撑,适度多元、链式发展。既要做实一次能源,又要发展二次能源,突出能源主业优势,实现黑色煤炭绿色发展、高碳能源低碳发展。”刘建中说。
电和新能源是山西国电擅长的领域。成立于1989年的山西国电同时占有发电和配电两端市场,主要业务为发电、配电、燃气、新能源等。其旗下的发电产业,涉及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燃气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
截至2012年底,山西国电运营和在建的发电装机容量为412万千瓦,权益装机容量为4630兆瓦,另有装机容量1.12亿兆瓦的项目正在建设中。以今年山西煤销6000万吨的煤炭产量计算,山西国电的装机容量能消耗其中的1500万吨左右。其配电产业,承担着吕梁、临汾、朔州3个市12个县(区)的供配电任务,供电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
当被问及此前的业务规划是否在地域上有一致性时,山西国电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企业布局并没有太大的相似之处,仅有几个项目离得比较近,要不然40个煤矿和9个电厂打捆项目也不会成为晋能公司的主要项目了。不过,由于山西煤销的矿井大部分是新整合过来的,开工建设的并不多,这倒给之后的40个煤矿和9个电厂打捆项目留下了合作空间。
范家文说,山西煤销已经将最初整合的448个矿井二次整合为165个矿井,在这次整合中已经考虑过矿井和电厂就近建设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王家岭煤—电—铝—材循环经济园区。
除煤电之外,晋能公司的另一个投资重点是燃气板块,其规划投资额甚至超过了电力板块,达到267亿元。山西国电开工建设了横穿河东煤田7个煤层气区块、总长度1500多公里的省级煤层气主管网,并在太原高新区、太原汾东新区、定襄等10个县(区)实现了城市燃气通气。
一个项目的推进中,总会有人看好,有人唱衰。现在说它的前景是好还是不好,都为时过早,它存在的价值,还需要等市场来检验
目前,晋能公司正在着手进行人员和机构梳理。在晋能公司的负责人看来,组织架构的变化是未来支持公司多元化的重要战略。比如,分工变化更加适应战略需要,突出公司的作用。
对于未来是以部门来划分职能,还是以子公司的形式来划分职能,晋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部门制、子公司制有各自的优势,具体方案还在商讨中,应该会针对具体情况,一部分业务选择部门制,一部分业务选择子公司制。这样的优势是,既能突出晋能公司的核心领导地位,将资源统一规划并分配给各部门、子公司,又能给予各部门、子公司最大的运营权益。
对于晋能公司能否推进煤电和谐,刘建中虽然没有说太多,但是言语间自信十足。“练练手、练练兵吧,我觉得没问题。”刘建中说。
范家文表示,整合后的晋能公司具备了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多重优势,从产业结构来说,煤炭生产、煤炭物流、电力生产、焦化、新能源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清晰可见。煤电和谐与否只不过是其内部的业务流程调控而已。
对于晋能公司的成立,山西煤销和山西国电的员工很淡定。山西煤销的一位员工说:“企业叫什么名字无所谓,重要的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实惠。”
而对于晋能公司,质疑声中最多的则是,对于长期顶牛的煤电双方而言,要变成一家人绝非下一纸红头文件那么简单。
有业内人士表示,煤电就算是一家,内部分配不均衡,也会成为将来限制企业发展、和谐的因素。多元化发展,一旦在项目选择上有问题,就会成为企业的负担,同时拖累两边。
对此,晋能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一个项目的推进中,总会有人看好,有人唱衰。现在说它的前景是好还是不好,都为时过早,它存在的价值,还需要等市场来检验。”
相关链接
1. 我国煤电联营模式
目前,我国煤电联营主要有神华模式——煤炭企业控股和建设电厂,山西焦煤模式——煤炭企业兴建电厂,鲁能模式——电力企业兴办煤矿,伊敏模式——煤电合一、统一经营、电力集团集中控股,淮南模式——煤电企业合作新建煤矿或电厂。
2. 山西煤电联营方案
《山西省促进煤炭电力企业协调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到2015年,山西省火电企业全部实现电煤长期协作合同管理,部分火电企业和煤炭企业实现以股权为纽带的煤电联营。实施方案内容包括推动煤炭联营和建立电煤长期供需协作机制等。山西省煤电联营方式以股权联营为主,通过资本金注入、股权交换等方式,实现煤炭企业和省调现役火电企业的相互参股、控股或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成立新的煤电联营企业。煤电联营后,可仍按照原有的专业化分工,独立经营管理,同时推动煤电企业签订长期战略性供需协作合同,并建立长期协作合同全覆盖的省内电煤供需管理模式。
旁观者说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李教授:合并对两家来说都是好事。在此前的资源整合中,山西煤销整合的煤矿条件都不太好,以前的主业是运输,煤矿技术人才缺口大,包袱大、责任重;山西国电前几年搞新能源,摊子铺得太大,好多项目没赚到钱,后续发展问题很多。山西煤销缺人、缺已经成熟能立刻见到效益的项目,山西国电缺钱,缺少发展的支撑,他们两家合作倒算是条出路。
神华集团国华电力公司小刘:两家合并,不是一家主管另一家,能否齐心发展很不好说,电厂现在愿意找煤矿做后盾,一方面因为前几年扩张过度,现在日子不好过;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日后煤价上涨,求不到煤。等过几年电厂缓过来了,或者是煤价一直低迷,电厂会不会又想单飞?
山西省经信委副主任冀明德:煤电唇齿相依,煤电联营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利于提升煤电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煤电联营可以使煤电企业共享利润,有利于双方共同应对煤价和电价的波动,对中国的能源供给将产生深远影响。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尽管一些实现煤电联营的企业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只是个别现象,并不具备示范效果,很难成为解决煤电矛盾的根本途径。(本报记者任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