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俄能源合作有赖战略智慧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小杰



2013-07-02 08:16:09 中国石油报   作者: 刘宁洁  

编者按:6月21日,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共同出席的第十七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能源圆桌会议上,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周吉平和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签署了俄罗斯向中国增供原油长期贸易合同,与俄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签署收购亚马尔LNG项目20%股份框架协议。这是中俄油气合作走过20年之后取得的又一新成果。如何认识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特性和要义,如何判断这一战略合作的前景和战略智慧?中国石油报特邀三位能源专家,为您深度解读中俄油气合作的未来。

记者:根据您对中俄油气合作的长期跟踪研究,如何评价此次中俄之间签署的俄对中国增供原油长期贸易合同?

徐小杰:此次中俄之间达成的油气合作协议是过去两三年来双边紧密交流、谈判和合作的直接成果,是对中俄油气合作增添的最新内容,标志着中俄油气合作的新进展和新水平。具体来说,这份协议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目前中俄原油管道的潜力,同时通过再建复线,扩大了原油贸易规模和运输能力,提升了双边石油贸易水平;另一方面实际推动两国能源合作从原油贸易进一步向液化天然气领域延伸。

中俄油气合作已经走过了20年。其间两国政府和公司之间签署了诸多合作备忘录、合作意向书、合资合作协议、贷款协议和销售协议等,包括两国国有公司层面的战略合作协议、原油贸易协议及上下游交叉投资与合资协议。此次两国国有公司签署的原油增供长期贸易合同,是两国新一届领导人进一步推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油气领域的新进展,反映了双方扎实推进中俄油气合作的良好愿望和战略利益。而且,两国原油贸易仅保持在1500万吨/年的水平,显然与两国油气供需潜力、战略合作潜力和发展利益不符。因此,通过增供和新供将中俄原油贸易总水平提高到每年4610万吨,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记者:根据您对油气战略博弈的研究,在中国能源发展战略选项中,中俄油气合作具有哪些特殊性,如何深入认识中俄能源战略背后的性质?

徐小杰:根据我的《石油啊,石油——全球油气竞赛和中国的选择》的专题研究,从定位上说,中俄油气合作不仅是双边合作,而且涉及到多边合作关系;它不仅是周边合作,而且涉及到欧亚大陆合作框架;它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的合作相呼应;它不仅是商务合作,而且是大国间的战略合作。换言之,中俄油气合作是一种综合特殊的大国战略合作关系。

从定性上看,中俄油气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能源领域的体现。把它仅仅理解为一种商务合作是片面的。确实,中国的能源进口来源具有多种选择,无论是原油、管道天然气,还是液化天然气,如果商务条款不利,谈判的机会成本过高,可以不从俄罗斯进口。然而,根据战略研究,中俄油气合作不仅仅是公司间的商务合作,而是与两国和地区能源发展紧密关联的战略合作。如何认识这种战略合作性质十分重要。从目前研究文献看,双方的认识是清晰的。

但是,即使双方对战略合作定位和定性有正确认识,也不意味着战略合作可以一马平川。事实上,中俄油气合作20年经历了诸多曲折。这个过程便体现了中俄油气合作实质上是两国围绕着油气战略性资源利益所展开的战略博弈。

因为在战略资源的合作上,两国有各自不同的国情、非同步的发展利益和不同的诉求。可见,在中俄油气合作上两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明显的差异,这个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需要一定的历史过程来逐步认识和处理。过去,我们比较强调两国在战略合作中的共同利益——这个共同利益不可否认,利益互补和交叉性非常明显,是两国能走在一起的原因。但是,不能合理解释合作过程的曲折性、复杂性及时而的对抗性。可见,仅用共同利益解释不了问题的全部。这几年来,我和我的团队对中俄油气合作的一个基本认识是:在中俄两国共享战略利益的前提下,两国在战略合作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我们认识中俄油气合作曲折发展过程的另一面,也正是因为两国在合作的相对利益上,在战略角色的相互认知上,在对油气权力的争夺上面临着诸多差异、分歧和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双方追求各自利益时,与双方最终合作的结果之间产生了矛盾或差距。从博弈理论上说,类似于“囚徒困境”,即双方都为追求自己的利益导致的结果不一定是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

要突破“囚徒困境”,双方需要多次博弈。仅用理论解释解决不了现实中的问题;只有通过多次和反复的谈判、经历曲折和磨难,通过及时交流总结,凝聚战略智慧,才有可能认识彼此所处的环境,逐步增进对对方观点的认识,逐步增大彼此之间的利益,最终建立并不断夯实“共享文化”(包括共享的认知、合作机制、成熟的合作制度)。没有一个共享的合作文化,缺乏战略智慧,任何战略合作都是很难实现的。

记者:既然如此,结合欧亚大陆和全球能源发展态势,您如何看中俄油气合作前景?

徐小杰:随着中俄油气合作的发展,中俄两国的战略合作共识会不断增加。这在原油贸易方面体现得比较显著。从原油合作的角度来说,中俄两国目前已经形成我所谓的“以石油贸易为中心,以管道贸易为手段,以上下游交叉投资为辅助的合作关系”。这种共识在这次新进展中得到了体现。未来中俄战略合作至少在原油问题上,可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供需互保的安全格局。此次增供是合乎逻辑的,未来这一贸易规模仍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和领域。中俄两国间业已形成的供需互保的安全体系也是“共享文化”的一个反映。

相较于中俄原油贸易合作而言,天然气合作呈现着不同的情形。看起来,两国天然气合作缓慢的根在价格差距,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对天然气开发趋势、市场状况和未来情景的不同认识。近几年来,全球天然气产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传统的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国出现困局,伊朗天然气出口受困于国际制裁,卡塔尔天然气供应处于高峰,印尼天然气产量呈现下降趋势,即使是前些年比较看好的澳大利亚天然气产业也面临着过度投资、服务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项目预算超支等系列问题。另一方面,新的天然气供应源不断增加,美国和加拿大将在2017年实现天然气出口、伊拉克也有望在2017年形成天然气出口能力、东非天然气大发现等。同时,在亚太液化天然气领域,日本和韩国的传统消费增长有限,而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增长突出。这些变化再次促使人们认识到:脱离市场的天然气资源必然丧失应有的价值,不合时宜的开发必然被竞争淘汰,落后的垄断守旧必然被边缘化。如果双方对此认识不同,行为必有差异。

然而,这次中国石油与俄罗斯最大独立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签署收购亚马尔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项目20%股份的框架协议,是积极、明智和富有启发的。首先,这一合作行为体现了双方对全球天然气资源与市场前景的正确判断。其次,这种合作体现了中方对俄天然气开发、出口趋势及对俄新合作伙伴的多元选择。面对欧洲天然气需求下降的趋势,俄罗斯必须平衡管道天然气出口和液化天然气出口的关系,正确认识液化天然气的特殊意义,必须正确处理欧洲市场和亚洲市场的关系,客观认识中国和印度在亚洲市场的重心地位。

此次中俄两国在液化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成果对双方均具有重大启示:对国家层面来说,中俄油气战略合作在天然气领域应以更开放的思维、更全面的视野观察全球和亚太地区天然气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未来三四年内的格局性的变化,从而把握合作节奏;对于合作伙伴来说,必须将天然气资源开发与潜在的市场紧密对接。未来中俄油气合作有赖于这样的战略智慧。(徐小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独立油气投资顾问)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中俄能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