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价格大跌使鄂尔多斯陷入了GDP危局,政府提出增产6000万吨煤炭计划以抬高GDP,多数企业却不愿为此买单。
6月原本是一年中煤炭供应最红火的时候,但2013年的这个月份,在鄂尔多斯通往包头的煤运主干道包府公路上,却是一片冷冷清清,看不到以前排起长龙的运煤车。
这是鄂尔多斯时下煤炭业惨淡的一个缩影。随着煤炭价格的大幅下跌,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正经受着巨大冲击。对于过度依赖煤炭产业的鄂尔多斯地方经济而言,这是“致命”的一击,一举将当地GDP增速从全区第一拉到倒数第一的位置。
当地政府并不甘心,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仍提出增产10%的年度目标。
不过,这一次,市长的话没有市场好使。鄂尔多斯的多数煤企并未执行政府的计划,正在减产甚至停产,这让政府计划显得有些一厢情愿。
受访专家认为,凡是过度依赖资源的城市都要付出转型的阵痛代价,但目前看来,有些城市还没有习惯这一阵痛。
从第一到倒数第一
鄂尔多斯每年有近65%-70%的煤炭依靠汽车运输。在包府公路运煤车辆必经的耳字壕收费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往年这个时期,每天通过这里的运煤车辆多达8万辆以上,约合煤炭运输量480万吨,平均每小时就有3500余辆运煤车辆通过。而近1个多月以来,每天通过收费站的车辆才不到2万辆,煤炭运输量约在120万吨左右。据此估计,鄂尔多斯煤炭汽车外运量大约下降了70%以上。
鄂尔多斯市煤炭局副调研员梁永杰也告诉记者,受市场因素影响,全市有21%的地方煤矿已经停产。
煤炭市场的低迷,受伤的不止是企业。来自鄂尔多斯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鄂尔多斯市地方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318.5亿元,同比降低15.8%。鄂尔多斯地方经济对煤炭产业过度依赖,如今付出了沉重代价。
多年来,依托天然的资源禀赋,尤其是煤炭产业,鄂尔多斯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02年,鄂尔多斯GDP规模为204亿元,到2012年则达到3656.8亿元,10年时间增长了近17倍,增速连续9年位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人均GDP甚至超过了香港。
2012年,鄂尔多斯煤炭产量5.9亿吨,折合产值约3000亿元,占鄂尔多斯市GDP的80%。然而,过分依赖煤炭资源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从2012年1月开始,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由792元/吨一路跌到今年5月中旬的612元,跌幅达22.7%。为此,鄂尔多斯2012年的GDP增速从内蒙古自治区首位一下跌至倒数第一。
2013年,鄂尔多斯的经济形势更不乐观,一季度仅完成GDP约719.6亿元,比去年四季度回落了2.1个百分点,如果任凭这种态势发展,预计全年将比2012年GDP降低近700亿元,降幅超过20%以上,几乎等同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有三个月处于停摆状态。
一厢情愿的增产计划
正是在这一极不乐观的前景中,鄂尔多斯市政府制定了一个逆势而上的目标:2013年全市GDP突破4000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达到870亿元,增长6%。其中,2013年全市煤炭产量目标从2012年的5.9亿吨增长到了6.5亿吨,煤炭不但不能减产,还要计划增加产量6000万吨左右。
一位鄂尔多斯当地煤炭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煤炭增产6000万吨,意味着比2012年增产10%。以年产50万吨的煤矿为例,增产10%就意味着企业至少要追加近千万元的技术改造费用和设备投入。但是,现在的煤炭是供过于求,增产的煤炭卖不出去,而低价售出则面临亏本风险。
另一位煤矿企业负责人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个中等规模的个体煤矿为例,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开工挖煤每个月的亏损额大约是40万元左右,而停产每个月的员工工资和设备维护等费用加起来最多不到20万。因此,许多煤矿选择了停产。
多位鄂尔多斯当地的中小煤炭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反映,依照目前的市场行情,鄂尔多斯的煤炭价格已经跌到了当地企业生产成本的边缘,甚至粉煤价格出现了倒挂的情况,企业只有通过减产,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生产费用和损失。这时政府要求企业增产,几乎等同于将企业的资金转移为政府的数字业绩,没有企业愿意为此买单,只有大企业能够承受这种损失。
与民营中小煤企纷纷减产、停产不一样,当地一些大煤企喊出了“为政府分忧”的口号。作为内蒙古“双百亿”工程重点培育企业的伊东集团就提出“不停产、不减员、不降薪”。
伊东集团总经理杨二喜曾公开表示,“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的企业不可能做这么大,作为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选中的煤炭整合主体,在这个时候应该主动为政府分忧。”
“为此,伊东集团受到了鄂尔多斯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但是,谁疼谁知道。”一位鄂尔多斯当地的煤矿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时不减产,就意味着亏损。伊东集团煤炭生产能力约3400万吨,2012年的利润只有十多亿元,此次宣布不减产将带来直接损失近20亿元。
“企业为政府分忧只能是一时之举,难以支撑鄂尔多斯的经济困局。一旦这种市场低迷的局面长期持续,企业难以承受长期亏损。”同为大型企业的一家河南煤炭企业在鄂尔多斯分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最让人头疼的是一方面煤炭的销量上不去,另一方面是价格太低,每吨煤炭毛利润只有几元钱,这还是在执行了鄂尔多斯市全面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之后的结果。没有减产的企业也是挣扎在成本线上,减产只是时间问题。
鄂尔多斯煤炭局的内部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鄂尔多斯市除了继续执行涉煤企业费用减免政策外,还帮助煤炭企业开拓市场,协调争取铁路运力等等,可以说能给予的优惠政策都给了,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要想完成今年的增产目标很难,“今年鄂尔多斯的煤炭产量也就能达到4亿多吨,绝对不会超过去年。”
转型的阵痛
“可以肯定的是,2013年鄂尔多斯的经济仍然看不到春天。而且,从全国的经济形势来看,煤炭价格短期内没有回暖的迹象,甚至可能会长期处于低位运行。”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于光军看来,当前的背景下,留给鄂尔多斯的选择并不多。当鄂尔多斯最大的产业支柱失去强劲的发展动力时,摆在鄂尔多斯面前只有转变一条路可走。
对此,鄂尔多斯市市长廉素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也曾指出,鄂尔多斯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和素质较低等问题,“非煤产业只占工业增加值的30%,这样的工业结构是不可持续的,若不转变方式,必会在新一轮竞争中被淘汰。”
然而,转型的道路并非坦途。根据2013年初鄂尔多斯市政府提出的转型新思路,其核心计划是通过进一步提升煤炭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重点打造煤转电、煤化工、煤电铝三条产业链。
不管是煤化工还是煤电铝,在全国范围内,产能过剩的情况已非常严重,留给鄂尔多斯的发展空间似乎并不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员、资深煤炭市场专家李朝林表示,鄂尔多斯从前些年房地产经济泡沫的破裂,到目前煤炭经济危局的发生,一直走的是一条资源依赖、产能扩张的老路。政府对于GDP高增长冲动和企业对高利润的追逐,形成了鄂尔多斯十几年来的经济发展模式,结果导致鄂尔多斯除资源外,很难形成制造业和其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上经济下行、银根缩紧的影响,诸多新项目开工情况并不理想,这使得鄂尔多斯“一煤独大”的局面一时难以发生太大的改变。
目前,“鄂尔多斯市政府首先要正视转型的阵痛,习惯低经济增长模式下的经济管理,避免因人为拔高GDP而出台不切实际、违反市场规律的产业政策。”李朝林说,“地方经济的转型首先要从政府职能的转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