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位于渤海东海岸的我国东北首座、也是我国高寒高纬度地区首座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引发社会对核电站安全性的关注。
6月7日,本报记者走进红沿河核电站对其安全性一探究竟。
为何选址于红沿河?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于长亮解释说,核电站的选址对气象、水文、人口密度、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等条件有严格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其危害并做充足的准备。三面环海的红沿河核电站,海水充足,温度较低,海水含沙量少,有利于机组发电;且这里距离各种交通线路较远,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意外安全事故对周边造成的影响。
曾有网友提出,红沿河核电站是否建在地震带上?对此,中广核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核电站选址条件非常苛刻,要对候选厂址150公里范围内的地质条件和地震活动彻底摸查,确定该区域内不得有活断层。红沿河核电站厂址地震和地质调查工作始于1978年,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数十个地质和地震专题研究,并经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审核,证实红沿河核电站坐落在整块大石头上。“红沿河核电站位于华北断块区的辽东块隆西缘,处于完整、稳定的花岗岩基底上,厂址附近区域范围有记录的最大地震震级为2.6级,且距厂址9公里,厂址5公里范围内仅发生过2次地震均不超过1.9级。”这位负责人表示。另据介绍,红沿河核电站采用成熟稳定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CPR1000核电技术,能够抵御8级以上地震。
如果发生海啸,会给红沿河带来哪些影响?红沿河核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沿海区域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水深较浅,大都在200米以内,不易形成与传播地震海啸。红沿河核电站毗邻的渤海平均深度小于30米,加之渤海海峡较窄,外海海啸波传导至红沿河附近海域时能量会迅速衰减。更安全的是,红沿河核电站场地标高在海平面8米以上,海啸不会对核电站安全造成根本威胁。
对于核电站会不会发生核泄漏,中广核集团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红沿河核电站有3道安全屏障。第一道是燃烧芯块和燃料包壳,有98%的放射性都包含其中;第二道是反应堆压力容器和连接管道,可包容住其余2%的放射性;第三道是可承受巨大撞击的安全壳。核电站正常工作时,放射性都屏蔽在第二道防线以内,之外没有放射性,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周边环境保护也是公众关心的问题。据介绍,红沿河核电站在厂区内设立了12个环境监测站,24小时监测环境信息。这些监测信息与辽宁省环保厅联网,实时传递数据,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同时,环境专业人员定期到周边采集植物、动物样本,对其进行化验,确保核电站不对周围生物健康造成影响。
红沿河核电站地处东北地区,还应避免冬季高寒产生的海冰对核电站运行的影响。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电厂第一副厂长王斐说,为避免高寒地区海冰堵塞取水口,红沿河核电站在国内首次开展核电站海冰监测,通过布放专用海洋监测设备等手段,记录冰下水流速度、温度、浮冰等信息,保证核电站冷却水的安全性。
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于长亮对记者表示,红沿河核电站的技术程序超过一万份,机组运行、维修、技术支持等各个领域都制定了完备的程序。“我们通过定期检查程序有效性,及时根据情况的变化升级、修改程序,现场每一项工作实施中都严格执行程序,确保每项操作安全可控。”于长亮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守住核安全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