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6月4日宣布,将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此后该税率将升至47.6%。该次“双反”调查的涉案金额高达204亿美元,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
对此,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欧盟委员会的这个决定与预期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如果最终执行47.6%的关税,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肯定会丧失全部竞争力,这当然也就是欧盟委员会的最终目的。有人问这个数字是怎么出来的,好比11.8%的关税就算是个分水岭,低于这个税率,我们的产品在欧盟内就还保有竞争力,而一旦超过这个税率,任何数字其实都是一样的,就是0和1的道理。”钱晶表示。
而欧盟委员会的“双反“初裁结果好于预期,头两个月11.8%的临时性关税也表明欧盟为中欧之间的协商对话留下了一定空间。
对此,钱晶表示,11.8%的初始关税只有2个月的时间,如果中国光伏组件制造商没有消除对欧洲太阳能组件制造商受到的伤害,那么从8月6日到12月6日关税会增加到47.6%。12月6日是全部调查的最终时间,届时会决定是否征收为期5年的关税。这6个月的时间里,欧盟和中国协商出解决方案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们预测,最终的方案有可能是更高的欧盟价格以及进口配额。
“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问题,民间的力量,企业的力量,行业协会的力量,甚至欧盟本身成员国的力量都不足以和欧盟委员会强硬的态度抗衡。因此中国政府一定要表明态度,有所作为。否则,光伏‘双反’只是未来中国制造业噩梦的开始,任何行业都会效仿,都会动不动拿增加关税来要挟打击中国企业。我们不支持报复性贸易战争,但也不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否则中国企业家们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会心寒,进而放弃工业和制造业,中国经济也将如欧洲一样失去最有活力和效率的支柱。所以希望未来6个月内,中国政府能更积极地寻求有结果的对话和协商。”
此外,随着光伏“双反”的如期而至,对于光伏企业来说欧洲市场的策略也必将发生改变。有业内人士就指出,未来中国光伏企业可以寻找合作伙伴通过代工的方式出口欧洲,并抓紧开拓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
对此钱晶称,欧盟委员会已经表示,欧盟关税的范围不仅适用组件,也适用电池片和硅片,因此中国制造商想通过在台湾生产来规避关税仍然十分困难。而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规避风险最为通俗但也最实际的措施,开拓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确实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国内市场目前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地面电站补贴能否及时发放以及分布式电站能否真正尽快落地实施起来。这其中,政府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晶科能源方面还表示,中国光伏产业今后的发展不但要看中国政府在谈判桌上的努力,还需要国内市场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只有这样中国光伏产业的命运才不会只掌握在他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