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蒋炎坤教授认为,虽然提倡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但在我国传统能源未来20年仍将处于主流能源地位。从这个层面上讲,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将满足增长迅速的能源需求,保障多元化的能源供给,更减小了运输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性。
1.为什么与缅甸合作?
资料显示,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10位;已确知原油储量为32亿桶。目前,在缅甸海岸还陆续发现储量极高的天然气田群。过去,缅甸天然气供应市场主要面向泰国和印度。此次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将为缅甸开通广袤的中国市场,每年带来约15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蒋炎坤教授告诉记者,鉴于天然气的能源优势,我国目前对天然气的推广力度加大。但日益急速增长的需要量远超过储量承受力,因此开拓新的天然气进口渠道势在必行。
事实上,中缅油气通道对缅甸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大有裨益。除作为项目合资的运营收益,缅甸还将获得相应的行政性费用,管道沿线分输站对当地的能源供应起到保障,更对生态保护和就业也作出了相应的承诺。
2.新道少走多少弯路?
当然,促使中国“下足本”的动力,不只是缅甸持续增长的天然气储量,更因为其为我国进口石油开辟了一条捷径。
中国海外石油的主要来源地为中东地区和非洲,两地的进口额将近占到所有进口石油比重的八成。而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海外石油进出的必经之路。
据悉,中缅油气通道开通后,将直接开启陆上能源运输通道,让中国到中东、非洲的能源航程可以缩短1200公里。这将减少海外石油的运输成本,降低资源成本。而以此推算,未来我国经马六甲海峡输入的石油比重将下降至六成以下,中缅油管可分流10%海上输油。
3.“马六甲困局”是否解开?
此外,蒋炎坤教授说,能源安全不可小觑。在2012年10月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中明确表示,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其中主要是近年来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
马六甲海峡虽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理,但海盗活动不减。而这个繁忙的海峡承担了全球原油和油品运量的约1/4,运力饱和,加之附近中东和北非国家政局不稳,对我国能源供应造成威胁。中缅油气管道建成后,可以绕过马六甲海峡,形成“四面来油”的局面,规避风险。它也被视为中国摆脱马六甲海运困局,保障能源运输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
但也有业内专家认为,过高的对外依存度才是影响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因素,再多的能源进口通道也满足不了国内越来越多的能源消耗,如果能源消耗的高增长不能降下来,中国对世界的依赖会越来越高,带来更大的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