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建设海洋强国任重道远

2013-05-28 13:54:28 中国石油报

由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在全面回顾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基础上,对我国海洋经济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进行了评估。《报告》在给我们提供大量分析结果的同时,也带来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预期的一些反思。

海洋经济战略逐步形成

尽管世界经济格局风云变幻,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持续改革与开放背景下仍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从正反两方面证明,健康的国家经济机体与开放的沿海及海外经济发展是相互正向促进的。我国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历史也是经济向海发展和开放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海洋开发及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开始酝酿,90年代的沿海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建设,推动了沿海经济和海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2003年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建设的战略蓝图。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详细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建议。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将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强国建设联系在了一起。

与此相伴随,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升。据国家海洋局历年海洋经济公报数据,1996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285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9%;2006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约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97%,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01%;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5万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多。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仅从简单的我国海洋经济增长过程回顾,《报告》预测的2030年海洋生产总值占比超过15%,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合理预期。

经济升级受制于深层矛盾

与世界海洋强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相比,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存在诸多矛盾。

第一,依然缺乏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已有的沿海经济战略升级属于“归纳式”各区战略叠加,还缺乏明晰的海洋开发与保护、海洋与陆地经济统筹、国内与国际关系协调的海洋经济发展与布局战略安排。

第二,我国基于各省区海洋发展战略的开发活动,过度集中于海岸带和近海海域。沿海省区陆地粗放经济开发模式的海向延伸,已造成海岸带开发过度拥挤与近海环境质量下降,而专属经济区及深海和远海的开发能力有待提高。

第三,海洋传统产业的领军企业及产业集群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被边缘化或低端化的状态,产业升级面临风险和困难。

第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需要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国际关系。海洋问题争端使得海洋开发战略推进面临空前挑战,也使得海洋开发更肩负维护海洋权益的艰巨使命。

深海油气产业备受期待

尽管深海经济甚至深海产业的概念备受瞩目,但是真正已经走向商业化的深海开发活动十分有限,而深海石油开发是其中值得关注的深海产业之一。

美国在海外和海上开采的石油远高于本土陆地开采量,其中相当多部分来自深海开采,而海洋石油开采也成为其金融危机背景下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2010年BP公司所属“深水地平线”平台发生溢油事故后,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始限制海洋石油过度开采,尤其是为相关企业设立更高的海洋环境灾害防治和应急救灾标准。这使得涉海油气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技术开发与产业集成能力的挑战。

我国深海石油开发才进入起步阶段,在深海勘探、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还缺乏技术与产业系统集成的丰富经验。但是,我国近海油气开发已经出现过度现象,并且已有的溢油事故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客观上要求我国海洋油气业要走向深海和远海。

同时,位于我国主张管辖海域的有关深海盆地拥有巨大的海洋油气储藏量,深海油气勘探和开发也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具体体现。因此,我国的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将为我国其他深海产业群发展起到带动和示范效应。(作者:刘曙光,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海洋发展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海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