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关注的焦点是特高压能否成功。现在,当我们已经建成并成功运行‘两直一交’特高压示范工程后,人们开始关注特高压还能发挥些什么作用。”最近,在第三届中国电力发展和技术创新院士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公司东北分部名誉总工程师黄其励作出了如上的发言。
特高压电网具有四大现实意义。特高压工程首先带来的是推动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这一点已经毫无置疑。我国西部地区能源富集,从能源多的地方向负荷集中的地方输送能源是合理的方式,必须运用特高压技术,实现大规模长距离输电;第二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的第三代电网,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要接受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情况,这是特高压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现实意义;第三大现实意义是需要装备制造业与特高压技术同步升级,这促进了国内装备制造业的进步;第四大现实意义则是可以构建洲际能源输送大通道。“比如,撒哈拉沙漠有丰富的、可开发的太阳能资源,可那里人烟稀少,消纳不了如此多的电力,只能任其白白浪费。现在,有了特高压,完全可以将撒哈拉沙漠的能源输送到可利用的地区,解决人类的能源利用难题。”
我国能源资源与生产力逆向分布,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开发加速向西部和北部转移,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大规模、集约化发展,决定了全国优化能源配置的重要性和加快发展特高压的必要性。风能、太阳能是天然的、用之不尽的清洁再生能源。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风有缓疾、日有阴晴,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出力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接入容量不仅受电网规模的限制,同时也需要利用抽水蓄能电站的多种功能和灵活性弥补风力、太阳能发电的随机性和不均匀性。而所有的这些,特高压的传输经济合理、好处多多。
已经建成的向上特高压直流工程、锦苏特高压直流工程和正在建设的溪洛渡—浙西特高压直流工程、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等,均已证明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方式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可见,加快发展特高压,实现“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此举,不仅推进特高压跨区通道建设,优化煤电布局,而且解决清洁电源消纳难题。